有人讀研三年收入30萬 有人靠高強度實習拿到offer
畢業前兼職的他們 不止於“錢”

在北京電影學院讀研的3年時間裡,校內實習、考研輔導、兼職撰稿……小於賺了將近30萬,而這些收入都僅來自專業課程學習之外的時間。
一天同時做兩份實習,用積蓄購買理財……2023年伊始,正在北京某211高校讀研二的小秋已經攢到了7.5萬元,而她的小目標是10萬。
而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研一上半年,靠著固定補助、課題組工資、助教兼職收入和攝影與視頻剪輯賺的“小錢”,梁潘月均收入6000元以上,按照這個趨勢,和小秋、小於一樣,在碩士畢業前收入過十萬也不是難事。
2023年,1158萬畢業生涌入就業市場。公考上岸、本科考研、碩后升博,通通都是千軍萬馬走獨木橋。但其中的一些人,在畢業前隻靠兼職就做到了經濟獨立,學生時代的累計收入達到十幾萬、幾十萬,早早敲開了“財富積累”的大門。
對於在校學生小秋、小於和梁潘來說,盡管學生時代身處專業排名極具優勢的名校,但在畢業后想找到一份稱心如意的工作實現學有所用,也並非易事。不過,早在找到稱心如意的工作之前,他們早已經濟獨立並有所積蓄。
1
月入6000+,積蓄5萬
從兼職中他懂得了信息差的可貴
梁潘告訴記者,財富收入固然有價值,但是他從兼職到實現經濟獨立主要得到了兩點收獲:一是懂得了信息差的可貴,二是重新認知了校園生活曾經教給他的“公平”,轉變了他的思考方式。
“我一開始也沒有刻意給自己找兼職。在一個比較偶然的情況下,我在助老志願活動上的工作表現被關注到了,不僅在這份沒有報酬的志願活動上得到了一些獎勵性的收入,還因此被介紹了許多助教工作,而很多人在大部分情況下都接觸不到這些信息。”梁潘說。
梁潘告訴記者,最開始,他在志願活動裡教授老人們一些他們希望學習的知識,后來一些願意付費學習的中老年人也找上了他。他們提出什麼,梁潘就教什麼。隨著“客戶們”對他越來越信任,他還收到了一些付費為家長進行心理疏導的工作機會。
“為什麼教育青春期的孩子時沒有權威性?”“怎麼樣與孩子對話,他們才能不抵觸?”梁潘開始時不時地開課講解這些問題。后來,他作為北京985高校研究生的優秀學習成績也被“客戶們”看中了,開始推薦他做一些中學生的學習輔導。
梁潘告訴記者,他畢業后的理想去向是航空的研究所,做自己專業方向的工作。“其實這和之前的這些助教經歷關系不大,但是我想把我工作經歷當中學到的這些東西,包括人際交往、溝通用到以后的工作中去。以后工作了的話,肯定會有意識地會去多了解或者多探索一些別人不了解的信息,然后想辦法去把這些信息和創造價值聯系在一起。”梁潘說。
如今的梁潘月入6000+,在助教兼職、學校課題組收入之外,愛好攝影和剪輯的他還常常去院系媒體中心“攬活”,剪輯活動視頻。與此同時,梁潘靠這些兼職收入攢下了5萬元的積蓄。當有學弟前來尋求幫助的時候,他都會建議他們多多嘗試。
“因為在這個階段,爸媽每個月還會打些生活費什麼的,試錯成本是很低的,完完全全可以通過大量的嘗試選擇到適合自己的一份兼職。這應該是人生為數不多的、沒有很大生存壓力,並且能夠在自己喜歡的事情上創造價值這麼一段時間。”梁潘說。
他讓愛好攝影的學弟多多投稿、參加比賽,用大賽成績單代替苦心經營攝影自媒體這條太“卷”的賽道,再以大賽名次為自己背書換取接商單的機會。如今,學弟已經是一本地理雜志的特約攝影師。梁潘又建議另一個擅長建模的學弟另辟蹊徑,經營自媒體,把具有觀賞性的建模視頻發在網上,之后可以再做教程分享。
而這些建議都印刻著強烈的“梁潘特色”,那就是利用信息差,拉大差距,獲得優勢。
2
3年讀研,收入30萬
還在考研時他就知道在這條賽道上能賺錢
小於告訴記者,如果不是遭遇家庭變故后,需要在本科期間自己賺取生活費,他可能會走上一條和大多數人一樣的道路:那就是按部就班讀完本科,和同學們一樣進入互聯網企業……
而現在,小於正在北京電影學院讀博,在自己兼職賺錢的經歷中,他走向了一條創業之路,他的考研資訊賬號“后電影時代”已經有了一個小小團隊和團隊收入。“我很早就開始在做輔導了,以研究生的身份去賣自己的筆記資料,帶學生上課。”小於說,在讀研的3年時間,校內實習、考研輔導、兼職撰稿……他賺了將近30萬元。
小於告訴記者,在考研期間,他就一直在嘗試賣自己的考研筆記,所以他很早就都知道,如果能考上研,是可以利用這個身份在考研的賽道上繼續掙錢的。
“我專門成立了做考研的團隊,把積累的輔導經驗傳授給同學,我們一起把這件事做成一個有持續性的項目,持之以恆地去給自己帶來收入。”小於說。
小於還感到,如果能夠考上博士,以博士的身份進行輔導,自己會更有優勢。在這樣的動力下,他考博成功。“主要也是想要用這個身份去靈活地找到一份對自己來說更自由的工作,因為我不太喜歡去上班。”
雖然身處專業排名頂尖的高校,但小於表示,自己的研究生同學中有許多在畢業后仍未找到心儀工作。然而,盡管專業就業存在一定的難度,但是“搞錢”對於電影學院的同學們來說並非難事。與小於本科就讀的綜合類大學常有的按部就班的氛圍不同,北京電影學院的同學們心思活絡、頭腦靈活,有許多創業的辦法和機遇。
“不論是我們這種學術型的專業,還是那種創作型的專業,他們可能自己都是有各種兼職的,進行藝考、考研的輔導來給自己提供收入,不然的完全靠創作很難維持生活。”小於表示,現在哪怕是在一些影視公司上班的畢業生,也會因為影視行業工資收入水平低,想方設法找各種副業。
“而對於我們這種學術類的專業來說,沒有創作類專業那種技術,找工作可能會更難一些。”小於說,但電影學院的環境氛圍相對來說比較自由,大家也比較靈活。比如說在賺錢方面,大家會想方設法地去利用各種方式掙錢,不會被局限。
3
一天做兩份實習 攢下7.5萬
她畢業前一年就拿到心儀公司的offer
一天同時做兩份實習,用積蓄購買理財……2023年伊始,正在北京某211高校讀研二的小秋已經攢到了7.5萬元,而她的小目標是10萬,本著“財不外露”的原則,小秋已經不再公開自己的攢錢進度。
與此同時,憑借自己高強度實習的經歷,明年夏天畢業的小秋已經在這個夏天拿到了她的第一個提前批offer,來自她比較滿意的互聯網公司。
小秋告訴記者,她從高中開始就陸陸續續地有一些收入。“高中那個時候主要是通過做理財,自己會把家裡給的生活費存起來,有意識地去做一些定期的存款,當時的利率其實還是比較可觀的,所以有一些小小的收入。”
“真正開始通過做一些工作賺錢是在剛上大學的時候,自己也沒有什麼太多的經歷,認知也不是很夠,所以我一開始找的工作是在餐廳刷盤子,在商場裡面找一些發傳單、迎賓的兼職,算是輕體力活。”小秋回憶道。
小秋從最初的兼職經歷裡認識到,這些工作的性價比很低,對自己也沒什麼提升,於是想用一些新的方式“更討巧”地賺一些錢。
有了這樣的意識后,小秋也開始在校園中識別出了“打著豐富履歷旗號的無意義工作”和“真正有提升、有收入回報的工作”。她告訴記者,大學的時間是寶貴的,重要的是自己要想好,不能隻為了豐富履歷,或者追求大的光環去做事情,還是要想好自己能夠在這份實習工作裡面獲得什麼,為畢業后正式走上工作崗位做准備。
小秋說,在兼職實習過程中,她開始對金錢有了一個比較正確的認識,並積極地去看一些理財方面的書籍。
“其實自己最大的一個轉變,就是不再有那種自視清高,好像覺得談錢有點功利一樣的感覺。通過自己的勞動付出換到錢,其實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甚至可以是很自豪的。”(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小於、小秋系化名)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王辰元 吳陽 北京報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