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門檻,無關男女,不論老少……成都街頭籃球不落幕

24日晚,愛成都·迎大運2023成都街頭籃球擂台賽落下帷幕。比賽現場,市民通過線上預報名或現場報名,街籃隊伍與現場觀眾的平民對決,隻要上場就要拼到最后。端午小長假,這場設在商圈內的賽事,因為沒有門檻而贏得廣泛參與,因為街籃的純粹而火出圈外,因為與消費等多元因素的融和,在大運之前再次造熱了城市的運動氛圍。
來自線上預報名的本地市民組隊
過關斬將成黑馬
24日晚上9點,萬達廣場(錦華店)廣場上,一場3V3制的籃球賽已經開賽。現場“站”無虛席。擂主GZ.體旅是一支由“村BA”參賽隊員陳晨、宋志威、史可組成的球隊。史可在接受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隊員們都來自貴州,有著參加“村BA”的豐富經驗,而且這已經是他們第二次來到成都參加這類比賽。而打擂的“不知道對不”隊,正是在首個比賽日成為新擂主的黑馬隊伍。隊伍成員均是來自線上預報名的本地市民,多為00后,年齡最大的也才26歲,隊員身高都超過了180cm。這是一場針尖對麥芒的比賽,兩隊的比分一度打到了6比6,“不知道對不”隊最終以12比7的比分攻擂成功。
第一節比賽結束,接下來的比賽馬上開始,這次的對手是“西柚”隊。“西柚”隊隊員魏子奇介紹,隊內成員是以西南石油大學為主的成都各大高校年輕人,也有工作於各行各業的人士,因為籃球聚集在成都街頭嶄露頭角。西柚隊是一支“勁旅”,在22日街籃擂台賽首場比賽中,第一場剛剛勝出后僅休息了片刻,他們便立即“背靠背”地投入第二場比賽還挑戰成功。然而,這一切都無法阻止“不知道對不”隊的狂飆突進,盡管一位主力成員受傷退場,但在其他成員連續兩次三分命中的情況下,隊伍在第二節、第三節比賽中,均成功勝出。
賽后,“不知道對不”隊成員廖江川向記者介紹,他是田徑專業畢業,目前在學校當體育老師的他酷愛籃球和健身。隊伍成員都是熟人,有的是他的大學同學,還有的是在周末打籃球時結識的大學生和上班族。大家因為籃球相聚在一起,每一個都著迷於籃球運動的純粹之中。
女籃也吸睛
與男籃比賽幗國不讓須眉
作為成都街頭籃球系列賽的“番外篇”,街籃擂台賽不再拘泥於街籃隊伍之間的對壘,而是加入了更接地氣的“打擂”元素。在賽制上,主辦方也進行了全面創新,比賽分成了男子組、女子組和少兒組。24日晚的比賽中,就以男子組、女子組和男女混合為主。
賽場上,一支來自成都高校的女子籃球隊吸引了觀眾的注意,是除了GZ.體旅外和西柚隊的另一個擂主。今年19歲的隊員伍賢培告訴記者,成航女籃是一支由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的學生運動員組成的隊伍,沒有人有過專業訓練的經歷,沒有人身體條件達到職業標准,沒有人擁有運動員等級。但就是這樣一支並不被看好的球隊,卻連續兩年一路闖進中國大學生體育協會主辦的高級別聯賽“CUBAL”賽場。從川內的“無名之輩”成為“黑馬”,拿下兩屆四川賽區的亞軍。
成都街頭籃球系列賽
每季度都將舉辦
場內,是全情投入的隊員,場外,同樣是全情投入為比賽時時叫好的觀眾。看球的無論男女老少都很投入,他們站著、吼著,為每一個進球而歡呼,也為偶爾的失誤而嘆息、評論。賽事周邊的街頭文化,也吸引了眾多年輕人,他們駐足觀看,和伙伴討論各自鐘情的物件。
30多天后,大運之火將在東安湖體育公園的主火炬塔點燃。作為成都市民喜聞樂見的“民間賽事”,持續上演的成都街頭籃球賽事,無疑為成都大運會的到來,再添一把火。名賽帶動民賽,民賽造熱名賽。
記者從主辦方獲悉,今年創辦的成都街頭籃球賽,是成都市首個街頭籃球自主賽事IP。在前兩季街籃系列賽事中,已有50余支球隊亮相。除了成都本地隊伍,還有來自北京、深圳、廣州、重慶、貴州等十余個省市的球隊參賽,吸引了數萬人次觀賽打卡。從第一季“突襲賽”在二仙橋活動中心籃球場、大源中央公園籃球場拉開序幕,到第二季“全能賽”在成都大悅城精彩不斷,再到這次“番外篇”在萬達廣場又掀高潮,成都街頭籃球賽事從社區辦到了商圈,從晚春邁進了盛夏,從“五一”來到了“端午”,讓成都人的假期,有了更多運動和觀賽選擇。
當辦賽與“體育+”相結合,運動成都時尚潮流、消費力強的屬性,更加凸顯。在街籃擂台賽現場,設置了多個沉浸式“體育+”新場景:包括在賽事周邊設置街頭籃球潮流展等攤位,引進啦啦隊、街舞、成人及少兒花式籃球表演、賽場MC解說等潮流表演項目。籃球,由此注入幸福煙火氣。
成都街頭籃球系列賽每季度都將舉辦,將成為貫穿全年且全民參與的籃球狂歡。(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戴佳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