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工業基地如何實現產業倍增?內江這樣做

從泰國天絲集團走進內江、投資內江那一刻,就成了內江甚至全國關注的焦點。
不僅因為“紅牛”本身名聲“牛氣”,還因在內江建設的紅牛飲料(四川)生產基地項目,是該集團在中國落戶的投資規模最大、產品產線最多,現代化、智能化水平最高的紅牛飲料生產基地及西部營銷中心。
一天一個樣!項目不負眾望地快速推進。目前,該項目主體工程已完工,部分設備已進場安裝,產業園區基本成型,預計今年11月實現投產。這意味著,明年春節老百姓的年夜飯上,就可喝上帶有“內江甜”的紅牛。
和國際接軌、知名企業落戶內江,這事擱在以前,許多內江人想都不敢想,而這樣的“不敢想”,正在這座城市不斷發生著。
不忘來時路,方知向何行。
內江是老工業城市,新中國成立后,與全國、全省一樣,內江的工業發展歷程主要經歷了四個階段。新中國成立初期,內江地區及各縣相繼解放,國家在內江布局了糖業、冶金、建材、電力等行業,尤其是制糖業一度成為內江經濟支柱,巔峰時期,內江糖廠制糖規模居亞洲第三、西南第一,在全國處於龍頭地位。
三線建設時期,國家在內江布局了航空、常規兵器、重型機械等11個行業(當時全省產業門類40個,內江擁有35個),形成了較為完備的工業體系。擁有山川機械廠、隆昌工務器材廠等企業,為內江工業產業發展奠定了基礎。
改革開放時期,內江鄉鎮企業快速發展,紡織、醫藥、鋼材、水泥、化工、採礦等產業加速發展壯大,“五白”(白糖、白肉、白紙、白布、白酒)產業風靡一時,帶動全市經濟規模一度僅低於當時的成都和重慶,贏得了“內老三”的稱譽。全市規模工業總產值、銷售收入雙雙突破千億元大關,工業內部結構和支柱產業結構日趨合理,整體市場競爭力有所提升。
轉型發展新時期,受資源型產業衰退、三線企業外遷、區劃調整等因素影響,內江工業經歷了轉型陣痛、衰退下滑,隨后重整旗鼓、重新出發。
工業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工業穩則經濟穩。在此背景下,做大工業,於內江而言不僅是發展要務的重要之舉,更是歷史推進的必然所趨。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回望內江工業發展歷程,從興盛到衰退,有輝煌也有遺憾。重振雄風,是每一個內江人的心願。
要篤定前行,必須直面短板。當前,內江正處於工業化中期鞏固蓄勢的關鍵階段。我市經濟總量不大、實力不強,尤其在工業上,這些問題更顯突出。推動內江高質量發展,要如何實現“工業挑大梁、制造業扛大旗”,這是擺在內江面前的一道必答題。
市委八屆五次全會提出:實施工業倍增計劃。這是內江審時度勢后,作出的一個事關發展大局、民生大計的重要戰略部署。
明其要義。工業倍增主要是指突出工業當先、制造業為重,以做大規模、做優質量為目的,堅持規模化、集群化發展,智能化、綠色化轉型,推動工業增長提速、結構優化、動力轉換。
目標明確。產業倍增:規模工業總產值從目前的1324億元,增長到2030年3300億元。企業倍增:年均新增規上工業企業60戶以上,從目前的542戶增長到2030年1000戶。園區擴面提質:力爭5年內全市園區承載能力從80平方公裡提高到90平方公裡,力爭三年內標准廠房面積從68萬平方米提高到200萬平方米。
前進的方向不能變,我們要怎麼辦?
在汲取經驗與不斷摸索中,內江明白,工業要振興,傳統優勢產業不能丟,新興產業更要抓,最終實現藍圖的路徑抓手清晰起來:一手抓傳統產業改造提升,一手抓新興產業培育,突出發展“頁岩氣+、釩鈦+、甜味+、裝備+”四大產業和電子信息、生物醫藥兩大新興產業,千方百計做大工業經濟規模、做優工業經濟質量。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裡。
沿著歷史的河流,進入新時代,內江迎來了發展的春天: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等重大歷史發展機遇疊加。
乘著這一陣陣發展的東風,內江加快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一些新興產業加快壯大。現已成為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全國第二大頁岩氣產地、全國第二大釩資源綜合利用示范基地、中國汽車及零部件制造(特色)優秀基地。
透過這些“光環”,我們看到了當機遇碰上足夠努力,就能迸發出強大的能量——
威遠頁岩氣綜合利用化工園區建設現場,“揚紅村精神,建千億‘頁岩氣+’產業園區”的標語格外醒目,各類施工設備忙忙碌碌。內江是全國第二大頁岩氣產地。依托這一資源稟賦,建設的總面積達7.47平方公裡的威遠頁岩氣綜合利用化工園區,成功創建為省級化工園區,這也是我市成功創建的首個化工園區,預計今年下半年就能具備企業承接能力。
川威集團是內江工業的“骨干”企業,歷史上曾以生產鋼材成為行業“明星”。如今,緊跟時代潮流果斷轉型,大力發展含釩鋼、釩電解液、釩電池儲能等含釩材料產業集群,重點發展釩電解液儲能電池,著力建設全國領先的綠色全釩產業基地,力爭到2028年釩產業產值超過1000億元。
前兩天,“中國甜食之都”共建啟動儀式暨內江地方特色食品產業發展推進會召開,這是內江發展“甜味+”產業的一個標志性盛會。會上,現場簽約項目10個,投資金額35.1億元,涉及糖果、酒類、飲料、大健康食品、調味品、畜禽水產養殖加工、預制菜、食品包裝等多個食品產業領域。
6月21日,內江牌樓火車站,內江中老直達班列(內江-萬象)“漢安號”首發。5天后,這批“內江造”產品,將直達老撾萬象。由四川興明泰機械有限公司生產制造的柴油機,是其中的“乘客”之一。該公司國際貿易部部長尤華麗透露,“漢安號”的開行,進一步堅定了企業開拓國際市場的信心,今年預計出口柴油機3萬台。這為內江“裝備+”產業的發展,又描上了生動的一筆。
……
據統計:截至目前,內江重點推進漢興能源頁岩氣制氫等38個“頁岩氣+”項目、年產5000方釩電解液示范生產線等17個“釩鈦+”項目、紅牛飲料內江生產基地等25個“甜味+”項目、西部軌道交通產業園等59個“裝備+”項目。深入實施“育苗壯干”攻堅行動,2022年新增規上工業企業91戶,新培育省級以上創新型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44戶。
一個個場景,述說著內江實施工業倍增計劃的現狀,一串串數據,激發出內江工業高質量發展的動力。
一座老工業基地的鳳凰涅槃,值得你我共同見証。
來源:i內江 記者 蘭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