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時政

港澳會客廳︱做好教育工作,守護香港年輕一代

2023年06月07日10:09 | 來源:中國新聞網
小字號

原標題:港澳會客廳︱蔡若蓮:做好教育工作,守護香港年輕一代

香港的教育問題長期以來受到外界關注。2022年7月1日,有著近30年教育工作經驗的蔡若蓮就任香港特區政府教育局局長。自上任以來,她就從多個維度推動香港教育發展,並特別注重培養學生的國家觀念,加強香港與內地教育領域的交流。

近日,香港中小學校長領導研習班及新入職教師內地學習團聯合開班式在北京舉行,蔡若蓮前來出席,向媒體介紹了有關情況。而就香港教育未來發展、香港教育的優勢與問題、與內地交流的重要性,及香港如何繼續加強國家安全教育及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等,蔡若蓮特別接受中國新聞網“港澳會客廳”採訪,對這些問題做出進一步解答。

採訪實錄摘編如下:

中新網記者:香港的教育問題十分受外界關注。您擔任特區政府教育局局長后曾說過,會從“科”“教”“興”“國”四個維度推動香港教育未來發展,致力培育青年成為愛國愛港、具備世界視野的新一代。請問您是怎樣考慮的?

蔡若蓮:2022年7月1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大會暨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六屆政府就職典禮上發表重要講話,提出了“四個必須”和“四點希望”。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的施政報告,也是朝著這個方向去做。

“科”“教”“興”“國”這四個字,我是從李家超的施政報告中、關於教育范疇的幾個板塊,把它組織起來的。這四個板塊是什麼?

“科”就是因為面向世界高速的發展,香港在發展人工智能、科技創新等方面有需要。香港要發揮國家“十四五”規劃中提出的“八大中心”作用,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就要培養學生的科研創新能力,要從小抓起。所以在STEM(科學Science、科技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數學Mathematics)教育方面,我們都會加強,並會定有KPI,為學生提供與“八大中心”相關的課程,而且會要求最少有35%是和STEM相關的學科。

“教”,教師是非常重要的一塊,為什麼?因為我們也吸取過去的教訓,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教師不只是傳授知識技能,還要以身作則、做學生的模范,所以師德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師這一塊我們講的是教師專業、師德師風的建設,因此培訓也是我們重要的一塊。香港教育能否成功,關鍵就在教師團隊。

這一次我到北京來,主要是為落實香港中小學校長領導研習班及香港新入職教師內地學習團這兩個培訓項目。這兩個項目都會恆常化,未來,香港新入職的校長、教師都要到內地進行培訓,因為這樣可以讓他們對國家的概念有親身的體驗,如此才能夠把正確的觀念帶到學校、帶入他們的教育工作中。

對於教師培訓的要求,我們更新了《教師專業操守指引》,在專業信念中加入了必須引導學生有正確的國家觀念、國民身份認同,這已經是我們教育使命的一個重要部分,也是我們的工作。

“興”就是青年興則國興、香港興。我們考慮到年輕人有多元出路的需要,除了傳統的大學教育機會,我們還提供更多元化的、包括了職業專業的多元出路選擇。所以,“興”我們講的是興學育才,讓學生有多元的出路。

“國”當然是國民教育,這個過去可能是比較薄弱的一環,所以我們特別在中小學基礎教育階段,加強國民教育的相關元素,包括課內課外結合著去做。我們現在以公民科替代了通識教育科,所有高中的學生都有機會,由特區政府全費資助他們到內地考察學習。我想這對於我們的學生來講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對於國家的文化、歷史、地理,包括民生、風俗有了親身的體會和了解,他們也沒那麼容易被誤導,這是很重要的一點。

中新網記者:在您看來,香港的教育目前保持的優勢有哪些?存在的主要問題又是什麼?

蔡若蓮:我先說優勢。香港教育的優勢其實不少,因為在“一國兩制”下,香港單是教學語言就是“兩文三語”,語言環境非常豐富。

我們的基礎教育,包括中學文憑的課程,可以用英文、也可以用中文學習和應考,所以香港的學生與本地、內地,以至國際大學的接軌也非常“無縫”。在很多國際知名的研究中,香港學生、包括中小學生的表現都是名列前茅的,可見香港基礎教育的質量非常高。

香港的高等教育也是全球有名,香港的八所公營大學,其中有五所位列全球百強,這樣的成績在一座700多萬人口的城市中,我想也是舉世無雙的,高度國際化與擁有高質量的科研人才,也都是香港教育的優勢。

另外,香港社會也非常支持、關心教育,香港有特別多的辦學團體,民間也投放了很多資源,包括來自商會、同鄉會、教會等都會捐資辦學,不少民間團體也會組織很多學生活動、支持學校的教育。因此,民間的力量對香港的教育來說,也是很大的一個優勢﹔香港的家長也和內地一樣,非常重視教育。

當然,我們也面臨著不少挑戰。香港是一個中西文化碰撞、自由出入的社會,各種價值觀、信息,包括網絡上的假新聞,學生都很容易接觸到。因此,我們要提高學生的資訊素養,提升他們分辨真假新聞、真假信息的能力,因為假訊息的沖擊很大。面對媒體上不同價值觀的沖擊,我們也還是要提防,要做好培養學生具有國民意識、國家觀念的工作。

還有價值觀的教育也很重要,我們如何能夠基於中華文化價值觀、再去看世界,也是未來要努力去做的一個板塊。

香港的家長很重視教育,但有時候也會左右學生的多元出路發展。所以,在職業專業教育方面,我們會努力地推廣家長教育,除了學校活動,我們還特別研發了針對幼稚園、小學、中學的家長教育框架,就是要配合教育的最新發展,讓家長能夠配合學校教育、支持孩子們的學習,從而提高教育的效能。

以上這些我們都是全方位地在做。

中新網記者:您十分重視香港與內地的在教育方面的交流,您認為加強交流的重要性在哪裡?如何持續推動呢?

蔡若蓮:香港和內地為什麼要交流?因為我們真的有些不一樣,雖然我們都是中華民族,但有時對於同一個字的理解並不一樣,所以要通過這種實體的、面對面的交流、碰撞,做到同中有異、異中有同、求同存異,大家在不同之中互相學習、交流思想、共同提高,這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從事教育工作,我們的教師必須要有比較寬廣的視野,要能夠在交流之中有“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的能力,不斷地反思、提高自己。

對學生來講,交流當然也是很重要。學生如果隻停留在一個地方、與同一批同學交流,視野會變得狹窄﹔如果可以接觸到不同地域的文化,與不同地區的同齡人交流,他們就能夠有更寬廣的視野,也會更感恩所處的時代。他們會發現,生在這個時代,有這麼多人關心他們,是多麼幸運。

疫情過后,我帶領的第一個團,就是帶著香港學生去廣東。當時我就看到,香港的孩子和內地的孩子都非常興奮,當載著他們的旅游大巴經過校門的時候,所有人都自發地在高聲歡呼。所以,我覺得交流互動對於學生來講非常重要,孩子們都非常需要朋友、需要更多的朋友。

中新網記者:近年來,香港在落實國家安全教育及國民教育方面取得較大成效。未來會在哪些方面繼續加強?

蔡若蓮:國家安全教育確實越來越重要,因為面對國際復雜的形勢,我們必須守護好香港的年輕一代。

就整體的國家安全觀,我們還會繼續通過各方面加強,整體策略包括互相配合、課內課外,既將國家安全的教育與課堂教學結合,也會在課外的一些活動中,組織同學到內地考察、學習,了解最新的國情,讓他們掌握第一手資料,這樣他們對國家的了解會比較清晰准確,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中新網記者:我們知道您在香港的辦公室有一幅“愛蓮說”的書法,也是您自己所書。您是否有在香港加強書法和傳統教育的想法?

蔡若蓮:對,我是夢想、希望我們的學生都有機會學學書法、寫字,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因為我自己也很喜歡,雖然比較忙,但還是會爭取盡量有空的時候就寫一寫。

到內地來,我也常常逛書店,去找一些適合我們香港孩子的字帖,也向內地的老師、校長們去請教,究竟香港的書法教學可以如何進行。

其實香港學生的學習負擔也不小,怎樣能夠讓書法成為他們學校課程中的其中一項元素,值得研究。未來,我希望一些有條件的學校可以先試行,在課程中加入中華文化或書法的元素。(中新網張曉曦 馬壯)

(責編:羅昱、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