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中江:“好水養好蝦” 探索小龍蝦產業發展“長遠之道”

4月26日上午,在四川省德陽市中江縣黃鹿鎮的一處小龍蝦養殖基地裡,一場“蝦王爭霸賽”正火熱進行。養殖戶們帶著自家“炮頭”踴躍參賽,工作人員對參賽龍蝦測量體長、稱重。現場人頭攢動,所有的視線都聚焦在一個個色澤鮮亮的龍蝦身上。“98克!勝出!”伴隨著裁判高聲宣讀結果,現場一片歡呼喝彩,中江縣眾玉輝稻谷專業合作社的龍蝦摘得“蝦王”桂冠。
中江縣眾玉輝稻谷專業合作社的龍蝦摘得“蝦王”桂冠。中江縣委宣傳部供圖
當天,在黃鹿鎮舉辦的“花田漁歌”龍蝦美食節上,“蝦王爭霸賽”是其中一個活動環節。此外還有“小龍蝦特色菜品評比”等活動,吸引了大批縣內外游客前往。
近年來,素有“魚米之鄉”美譽的黃鹿鎮依托得天獨厚的宜蝦宜漁稻田資源優勢,以“稻蝦共作”的模式實現“一田兩收”,特色養殖模式下的小龍蝦銷售火爆,經濟效益可觀。同時,該鎮依托小龍蝦產業大力拓展節會經濟,“農民增收、產業興旺”的美好願景正逐步實現。
因水而興,聚焦品質和特色擴大養殖規模
黃鹿鎮位於中江最北端,鎮內有中型水庫1座、小型水庫5座、大小塘堰301口,全鎮水面達5000余畝,總蓄水量達3200萬立方米。該鎮依托優質水資源,致力於打造特色水產小鎮、創建省級“魚米之鄉”。
“魚米之鄉”黃鹿鎮。中江縣委宣傳部供圖
黃鹿鎮不斷強化“糧油+水產”主導產業,堅持“好水養好蝦”,以精養正大南美白對蝦、稻蝦模式養殖小龍蝦為核心,推行“專業合作社+村集體經濟+農戶”利益聯結機制,引導農戶以土地、資金、人力3種方式入社進行市場化運作,成功帶動黃鹿水庫周邊6個村“抱團”發展。
通過幾年持續努力,這裡現已建成西南最大的淡水養殖南美白對蝦基地420畝、稻蝦模式養殖小龍蝦園區3100余畝、名優級特水產品1500余畝、特色水產總面積6000多畝﹔特色水產總產量166萬余斤,其中小龍蝦年產量100萬余斤。
提質增效,推動小龍蝦產業效益最大化
連日來,在黃鹿鎮的小龍蝦養殖基地裡,每天一大早都會有不少外地買家特地跑來進貨。一筐筐剛從田裡撈出的小龍蝦被傾倒至分揀台上,分量十足的小龍蝦們揮舞著大鉗子,活力滿滿。
“50克以上的小龍蝦叫‘炮頭’。今年我們通過育養分離方式進行養殖,小龍蝦個個體量大、品質高。”中江縣振農農產品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陳萬杰隨手拿起一隻小龍蝦一稱,就是“炮頭”。
該專業合作社通過多年發展,帶動周邊10余戶農戶一起養殖,已經有1000余畝的養殖基地。今年,在新技術的加持下,畝產同比增加100斤以上,畝產利潤增加3000元左右,預計產值在600萬元左右。
振農農產品專業合作社只是黃鹿鎮做強小龍蝦產業的一個縮影。近年來,黃鹿鎮大力扶持引進水產養殖企業,投入建設資金4000余萬元,提供養殖技術指導、統籌統銷等服務,穩步推進小龍蝦產業專業化、標准化、規模化發展。
要實現效益最大化,就要不斷延伸產業鏈。
黃鹿鎮依托小龍蝦推進農旅融合的發展模式,形成垂釣、觀光、休閑、餐飲一體化鄉村旅游,“小龍蝦啤酒美食節”“蝦王爭霸賽”“小龍蝦特色菜品評比”“小龍蝦垂釣比賽”等主題活動備受歡迎,累計接待游客50萬余人次。
小龍蝦特色菜品評比。中江縣委宣傳部供圖
齊品美味。中江縣委宣傳部供圖
在銷售模式上,為進一步打開小龍蝦銷售市場,黃鹿鎮與媒體平台進行合作,開展網絡直播營銷,每場網絡直播銷售數量均達到上千斤,銷售市場也拓展到浙江、上海等沿海城市。今年上市以來,小龍蝦通過“線上+線下”方式銷售9萬斤,銷售額達180萬元。
轉型升級,探索小龍蝦產業發展“長遠之道”
黃鹿鎮緊握小龍蝦這本“致富經”,不斷探索“增收訣”。立足黃鹿鎮“糧油+水產”特色產業實際,推動“12316”工程(1個核心區、2個產業區、3大主導產業、16個行政村),打造“一村一品”“一鄉一業”,連片建設規模化、良種化、標准化產業基地——這是黃鹿鎮下的“先手棋”。
黃鹿鎮堅持以農業產業園區為抓手,以規模化種養基地為基礎,依托專業合作社聯合社,聚集現代生產要素,推進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建設專業化、標准化、集約化的特色水產業示范園區。
充分利用黃鹿區位優勢,促進特色水產小鎮與旅游業融合發展,將紅色文化、村落文化、農耕文化有機融合到農旅觀光、體驗、休閑的過程中,將特色水產品打造成旅游商品。
一蝦多吃盡享美味。中江縣委宣傳部供圖
“按照‘建基地、創品牌、搞加工、活流通’的理念,進一步深化產業結構調整,將水產產業納入農村建設的整體規劃中,進行科學定位和科學布局,走高標准、高質量的產業發展之路。”黃鹿鎮黨委書記田勇表示。
田勇介紹,接下來,黃鹿鎮將依托魚米之鄉核心區和凱北糧油園區北部核心區,充分發揮“因水而生”的自然稟賦,狠抓綜合種養規模和質量,把特色水產品和優質糧油有機結合,將生態種養打造成黃鹿的特色農旅品牌,以產業振興助力鄉村振興。(劉海天、梁潼)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