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成都地鐵檢修:夜間4小時 “地鐵醫生”奏響勞動者之歌

凌晨,城市從喧囂走向寂靜,大多數人已酣然入睡,而燈火通明的地鐵車站內,幽深靜謐的地鐵隧道裡,地鐵檢修人員的工作才剛剛開始。
軌道打磨,鐵花飛舞。成都地鐵運營供圖
作為城市的交通動脈,地鐵在結束一天的運營后,如何養精蓄銳備戰次日的忙碌?在后半夜的地鐵隧道裡,奏響著一曲怎樣的“勞動者之歌”?4月7日零時20分,在成都地鐵運營人員的帶領下,我們步行通過成都地鐵18號線錦城廣場東站至孵化園站軌行區間,對收班后的成都地鐵維保檢修現場進行實地探訪。
精檢細修 絕不放過任何一個安全隱患
成都地鐵現已開通的線網中,收車最晚的要屬接駁市區到天府機場的地鐵18號線。通常情況下,這條線路末班車於當日23:30分從天府機場北站出發,次日0時12分抵達錦城廣場東站,0點14抵達孵化園站,最終經火車南站返回車輛段。
對票卡機器設備進行檢修。成都地鐵運營供圖
當末班車駛離站台,值班人員確認最后一名乘客離開地鐵站后,車站各出入口陸續關閉。隨著站內照明系統被調暗,站台、站廳內,地鐵維保人員啟動作業,對車站內各項設施設備進行檢修——打開自動售票機后蓋,對售票機內部零件進行清潔,同時更換老化破損部件﹔調試閘機扇門開關功能,調整扇門間隙數值﹔檢修電扶梯內的鏈條、齒輪、安全開關,確保白天電梯運營安全無礙……
地鐵檢修,離不開一個“細”字。在金融城東地鐵站台,六七個工作人員正在對屏蔽門進行常規檢查。他們兩人一組,掀開屏蔽門上部蓋板,檢查內部零部件,反復進行功能測試。據介紹,屏蔽門主要用於分割地鐵軌行區與站台公共區域。在每日地鐵運營過程中,一道屏蔽門反復開關上百次,屏蔽門裡的電子元器件、結構螺絲等因列車晃動容易受到影響。維保工作的其中一項就是確保這上百個零部件嚴絲合縫待在原有的位置,確保屏蔽門自動感應系統和防夾彈開功能時刻處於高度靈敏狀態。
檢修人員一絲不苟完成隧道內設備的檢查。成都地鐵運營供圖
除了車站設施設備維修,車站通風空調濾網消殺清潔工作同樣講究。在車站夾層的設備區,伴隨呼呼的風機運轉聲音,幾名工作人員正在用高壓水槍仔細地沖洗空調濾網。其中一名工作人員介紹,地鐵站大部分位於地下,車站內人員密集。因此,車站通風空調設備運行一段時間后,就需要專人拆下濾網進行清洗消毒,進行徹底清潔,“這樣做的好處是,時刻保持車站內空氣清潔,保障乘客身體健康,提升他們乘車的舒適度。”
隧道巡檢 展示十八般武藝“望聞問切”
地鐵維保檢修的目的在於保障次日線路的正常運營。由於城市地鐵大部分軌行區間深藏地下,因此,要在封閉的隧道中完成軌行區各項設施設備的檢修,對作業人員的體力和耐力都是雙重考驗。
凌晨1時20分左右,我們從金融城東站站內進入軌行區間,幽暗的隧道深處,機械設備照明燈影影綽綽,一聲聲金屬器械和軌道撞擊的聲從隧道深處傳來。隧道旁,檢修人員各司其職,緊張地進行著接觸網、信號、軌道檢測、軌道綜合整治等專業檢測維修作業。按照規定,這些工作必須在凌晨4時40分前全部完成。
接觸網工人對高空作業已經習以為常。成都地鐵運營供圖
繼續往裡走,在隧道中心位置,一架梯車出現在我們眼前。距離地面數米高的梯車頂端,2名接觸網工人正在認真地對隧道頂部的接觸網進行一一排查。接觸網是保障列車安全運營的“生命線”,承擔著為列車供電的功能,一旦接觸網出現問題,極易導致列車停運。
“接觸網工人在高空作業,所以大家都親切地稱呼他們為‘蜘蛛俠’。”杜玉宇介紹,接觸網的檢修工作是一項技術活,檢測點位多,檢測精度以“毫米”為單位,這就要求檢修人員手心眼合一,作業期間不能有絲毫怠慢,不能出現一點差錯。
同樣錙銖必較的,還有軌道綜合整治工作,這也是當日夜間檢修的“重頭戲”。在距離金融城東站不遠的軌行區,有六七個工作人員組成小組,對地鐵軌道進行檢查、檢修。他們中,有人用專用的軌距尺一寸一寸地測量軌距﹔有人蹲下身子對軌道的扣件、蓋板進行檢查,確保鋼軌沒有縫隙裂紋、扣件螺栓牢固﹔還有人推著軌道檢修小車在軌道上滑行,對鋼軌現在的數據進行高效、精准的測量和記錄。在檢測工作完成后,2名檢修工人使用打磨機械對鋼軌進行打磨,一時間,火花迸發。據了解,打磨的目的是為了讓鋼軌更為平滑,保証列車通行的平穩舒適。
軌道小車的使用,能夠提高檢測的精准度。成都地鐵運營供圖
“‘望、聞、問、切’,地鐵的檢修人員就像醫生一樣,每天都在為地鐵健康保駕護航。”杜玉宇透露,通常情況下,地鐵檢修人員需要及時完成設備的應急搶修,還要在固定的周期內對各項設備進行全面體檢。“以地鐵18號線為例,每個月他們要完成全線1200余個點位的檢測檢修,涉及二十多個專業。”在杜玉宇看來,夜間工作的地鐵人就像是夙夜不懈、枕戈待旦的斗士。遇到突發情況,他們反應迅速、果斷處置﹔在漫長的夜晚,他們堅守崗位,不懼艱苦,與設備機械進行無聲對話。
凌晨2點40分,我們從孵化園站出站。成都地鐵運營有限公司18號線站區長宋禮莎介紹,金融城東站到孵化園站相距900多米,是地鐵18號線最短的區間。但就是這900多米的軌道檢測工作,要全部完成必須持續至凌晨四五點。“18號線列車平穩安全運行,與地鐵人的深夜堅守密不可分。”宋禮莎說。
關站,並不意味地鐵停了下來。后半夜的成都地鐵,仍然保持著緊張忙碌的狀態。正是地鐵維保檢修人員日復一日的無私奉獻,才讓乘客的旅途充滿溫情期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