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三大舉措” 為兒童更好成長畫出最大“同心圓”
“圖書館之夜”活動現場。 |
一、改革背景
兒童是城市未來的主人。據第7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成都常住人口中0至18歲兒童數量達342萬,佔常住人口的16.3%,兒童數量眾多、對美好生活的需求旺盛。另一方面,雖然二孩、三孩政策陸續出台,但成都人口出生率已連續10年低於全國平均水平,新生兒數量逐年下降,“不願生”現象凸顯。同時,《成都市兒童發展綱要(2010-2020)》評估報告顯示,兒童公共服務水平與需求不匹配的問題亟待解決。
在解決上述問題過程中,市婦聯發現,“建設兒童友好城市”是推動兒童與城市協調發展的重要路徑。2019年起,市婦聯通過論証研究、主題研討、專題建議等一系列舉措,推動“建設兒童友好城市”從婦聯倡議上升成為城市戰略,並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牽頭推進相關工作。隨著建設兒童友好城市被寫入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國家23部委指導意見正式出台,兒童友好成為全社會的共同理念、行動、責任和事業。
在這樣的背景下,2022年,市婦聯堅決貫徹落實國家戰略和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創新路徑、扭住核心、凝聚力量,持續牽頭推進成都建設兒童友好城市,推動城市治理引入兒童視角,努力為兒童更好成長畫出最大“同心圓”,以兒童友好助推全齡友好,助力成都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
二、改革舉措
立足西部超大城市治理特點和規律,緊密貼合成都社區發展治理強大基礎,以“六個友好”理念為主線,充分整合部門力量、社會力量、家庭力量,探索“頂層設計+行動計劃+責任清單”的兒童友好城市建設“成都路徑”,形成“以兒童友好社區為基礎、以兒童友好單位為依托”的兒童友好城市建設“成都模式”。
(一)把握“三個堅持”,探索黨政主導、“點線面”結合的“成都路徑”
一是堅持高位推動,強化頂層設計。將兒童發展與城市經濟社會發展同步規劃、同步推進、同步落實。推動“建設兒童友好城市”納入“十四五”規劃綱要、《成都兒童發展綱要(2021-2030年)》、“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將“15分鐘公共空間體驗網絡”“半小時自然體驗圈”等兒童友好理念融入各項戰略規劃及專項規劃。推動成立由黨政主要領導任組長的全市兒童友好城市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審議通過《成都市兒童友好城市建設實施方案》。二是堅持部門協同,強化系統推進。在全國率先編制發布《成都兒童友好城市建設五年行動計劃(2021-2025年)》,制定14個行動、43項重點任務,推出預期成果、政策舉措、重大項目等3張清單。17個區(市)縣對標市上組織架構成立區級兒童友好城市建設領導小組,明確專人負責相關工作。由市婦兒工委辦牽頭組織相關市級部門,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協調推進重點工作,及時解決困難問題,確保44個市級部門和各區(市)縣政府各司其職、挂圖推進。三是堅持社會參與,打響城市品牌。編寫、發布兒童友好城市主題曲《一米》,制作宣傳片。抓住國際兒童節、世界兒童日等契機舉辦天府熊貓塔亮燈儀式、兒童友好城市宣傳月等活動,及時展示兒童友好城市建設階段性成果,傳播兒童友好理念。
(二)抓住“三個核心”,凸顯以社區為本底的“成都特色”
一是推進以兒童之家為核心的陣地建設。依托100%全覆蓋的城鄉社區兒童之家開展兒童友好社區建設。發布《兒童友好示范社區建設方案》《成都市兒童友好社區建設指引》,按照“試點示范+全域推廣”思路,首批打造4個市級、20個區(市)縣級兒童友好試點社區,分批指導社區通過服務空間“適兒化”改造、打造兒童運動公園等,夯實兒童友好環境基礎。二是推進以兒童服務為核心的品牌建設。推動社區結合所轄家庭結構、兒童需求、居民構成,整合各類資源深化“蓉城幸福家·社區家庭日”、“中國兒童戲劇節”進社區等傳統品牌。實施“特色項目品牌化打造”計劃,培育“兒童食育空間”、“杏兒計劃”兒童性教育項目、“紅傘護童”參與式兒童自我保護能力提升項目等56個特色品牌。每年舉辦兒童友好優秀服務項目評選活動,通過網絡投票、社區路演、服務下沉等方式擴大品牌影響,豐富兒童公共服務供給。三是推進以兒童議事會為核心的機制建設。探索兒童訴求表達、決策執行、監督評估、意見反饋的社區事務全周期參與機制。指導789個社區建立社區兒童議事會,組織兒童參與社區新建、改造公共空間的調研、論証及規劃設計,聽取兒童對社區的發展建議,保障兒童在社區發展中的知情權、表達權和參與權。
(三)注重“三個動員”,凝聚全社會致力兒童友好的共同力量
一是動員家庭兒童參與。創新打造“兒童友好義集”品牌活動,以“婦聯組織+社會組織+家庭兒童”的形式,每月圍繞兒童藝術、傳統文化、公園城市等不同主題,在區(市)縣地標建筑、特色商圈、公園綠道等人流密集處巡回舉辦義賣、展演、互動活動。二是動員專業力量參與。連續兩年在國際城市可持續發展高層論壇中舉辦“兒童友好與未來城市”分論壇,組織兒童友好城市建設與兒童友好社區實踐主題研討會,邀請來自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國家發改委、中國人民大學及國內外先發城市的有關專家參與,交流建設經驗、分享成都做法。聯合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開展成都建設兒童友好城市可行性研究,推動成都大學建立兒童友好城市建設研究院,深入研究、及時總結國內外兒童友好城市建設經驗,積極建言獻策。三是動員公益力量參與。聯絡駐蓉45所高校的125個公益社團,成立“家庭巾幗志願者聯盟”,引導其結合學科特長,為兒童開展知識講座、實踐拓展等志願服務活動。發揮市婦女兒童類社會組織培育服務平台樞紐作用,凝聚400余家婦女兒童類社會組織,培訓公益人才2870人次,策劃推出1600余個兒童友好公益項目,162場志願服務活動落地社區,以“公益+市場”的方式激發社會公益力量參與兒童友好城市建設的動力活力。
三、改革成效
實現政治效益、群眾效益、社會效益有機統一,取得治理添內涵、群眾得實惠、社會廣參與的成效,為兒童更好成長畫出最大“同心圓”,使城市發展更有溫度,人民生活更有質感,以兒童友好推動全齡友好,助力公園城市示范區建設。成都市入選第一批建設國家兒童友好城市名單,為四川省唯一入選城市。“成都市探索兒童友好城市建設路徑”被評為2022年度四川改革典型案例。
(一)取得良好政治效益,城鄉社區發展治理內涵進一步豐富
建立社區兒童議事會並開展議事活動835次,共滿足320個兒童意願,兒童在社區發展中的知情權、表達權和參與權得到充分保障,社區發展治理的群眾基礎得到進一步夯實。
推動兒童“15分鐘公共空間體驗網絡”“半小時自然體驗圈”納入社區生活圈公服設施規劃導則。
發布兒童友好城市主題曲《一米》,編制兒童友好單位建設指引、數字研學地圖,首批展示200余個研學點位。
培育“少年警校”“食育空間”等一批特色品牌,群眾幸福感更可持續。
2022年,789個兒童友好社區建設全部通過驗收,全市兒童友好社區覆蓋率達到25%,兒童公共服務質效得到進一步提升。
(二)取得良好群眾效益,惠民利民的政策措施加速出台、市民獲得感進一步提升
兒童健康方面,全市嬰兒死亡率下降至世界發達國家水平﹔家庭嬰幼兒照護指南、13-14歲在校女學生HPV疫苗惠民項目等政策陸續出台﹔社區托育納入普惠托育服務體系,每千人3歲以下嬰幼兒托位數、入托率均高於全省、全國平均水平。
兒童教育方面,涵養家庭教育良好生態,市婦聯獲評全國家庭工作先進集體﹔組建心理健康專家志願者服務隊,舉辦百場專題巡講活動,聯合成都廣播電視台推出“教子有方”融媒體節目92期,普及家庭心理健康科學知識,收聽量達400萬人次﹔整治校外培訓機構等“雙減”落實舉措全面推行﹔中小學勞動教育、基礎教育綜合改革等領域開展國家示范。
關愛兒童方面,為孤兒、困境兒童,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發放基本生活費、生活補貼2500余萬元,為3821名0-6歲殘疾兒童提供了康復手術、康復訓練、輔具適配等康復救助補貼,為2602名7-15歲殘疾兒童提供康復救助﹔2022年舉辦14場兒童友好義集,87家社會組織在活動現場為兒童提供性教育、應急救護、防燙傷、城市防拐、藝術、運動、非遺文化體驗等專業的互動活動,100余家單位和企業積極參與活動籌備,共收到兒童義賣捐款近2.6萬元,並全部用於幫扶困境兒童。
(三)取得良好社會效益,城市品質更優、品味更高、未來更美好
全市啟動兒童友好學校、兒童友好公園、兒童友好圖書館、兒童友好醫院等20個兒童友好單位試點建設,確定51所學校為成都市兒童友好建設學校,完成18個兒童友好樂園改造,建成兒童友好幸福場景314個,實現城區鄉村同覆蓋、殘障兒童等群體同參與,城市凝聚力進一步提升。4個市級試點社區成功入選首批全國兒童友好試點社區,成都先后接待124批次兒童友好調研交流。建設兒童友好城市的成效得到全國婦聯副主席、書記處書記夏杰以及成都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林楠的肯定性批示﹔國家、省、市媒體發布相關報道100余篇,城市影響力、美譽度進一步提升。
隨著兒童友好城市建設的深入推進,成都兒童成長環境、人口結構將更加優化,城市品質更優﹔對青年人才的吸引力將更加凸顯,幸福、快樂、溫暖的城市品味更高,城市的未來必將更加美好。堅定不移提質幸福成都,加快打造高品質生活宜居地,讓兒童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