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特別策劃>>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改革創新最佳實踐案例展示>>城市人民宜居宜業的示范區

構建“成都工匠”技能人才服務體系

成都市總工會
2023年04月07日09:42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成都工匠命名大會。
成都工匠命名大會。

近年來,成都市總工會全面落實成都市扎實推進公園城市示范區特別是人才強市、制造強市建設的部署要求,錨定“打造城市人民宜業的示范區”目標定位,牢牢把握“體制新、人才聚﹔機制順、活力增”的人才工作規律,以牽頭謀劃推進全市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工作、牽頭制定落實“成都工匠”專項人才政策為契機,協同市委組織部(市人才辦)、市人社局等部門持續強化政策供給和實踐創新,著力抓好高技能人才培養、評選“成都工匠”、工匠學院建設、禮遇“成都工匠”、弘揚工匠精神五大環節,在全國城市中率先構建形成串環成鏈、共振融合的工匠人才全鏈條工作體系。

一、堅持“以政策紅利引領專項人才隊伍建設”,持續激蕩培育高技能人才的源頭活水

落實《新時期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方案》部署要求,實施工匠人才培育工作專項調研,牽頭起草《關於實施“成都工匠”培育五年計劃的意見》以中共成都市委辦公廳、成都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名義印發。依托《成都市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實施方案》就“打造‘成都工匠’工作品牌”進行部署安排,牽頭成立“成都市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工作領導小組”並設置“成都工匠”培育評選專項工作組,推動“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評選命名‘成都工匠’”工作列入《成都市第十四次黨代會報告》《成都市“十四五”規劃》《成都市人才發展“十四五”規劃》等重要文件。協同市委組織部(市人才辦)、市人社局等部門先后制定《“成都工匠”評選管理辦法》《成都市禮遇“成都工匠”十條政策措施》《〈成都市禮遇“成都工匠”十條政策措施〉實施辦法》《成都百萬職工技能大賽管理辦法(試行)》等文件,構建形成了有引領、有主干、有配套的“一攬子”政策體系。

近年來,市總工會精准履行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牽頭單位職責,樹立產業工人總量擴大、素質提升、活力釋放等目標,協同組織、發改、經信、人社、教育、國資等部門聯動推進技能人才培養、使用、評價、激勵工作,促使全市技能人才總量、高技能人才總量保持較高增速,全市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取得技能人才總量達275萬人、高技能人才總量達84萬人、高技能人才佔比突破30%等階段性成效。

二、堅持“以鮮明導向實施評選命名”,精心構建成都技能人才隊伍的“領軍方隊”

堅守產業工人、技能人才定義及16字“工匠精神”內涵,堅持面向全市現代產業體系特別是先進制造業行業領域一線技能人才,構建形成以“五審三公示”為主要環節的評選命名機制,實現了與“大國工匠”“天府工匠”和區(市)縣工匠、企業工匠評選活動相銜接貫通,2019年—2022年共牽頭評選出“成都工匠”2467名,引領區(市)縣評選命名縣級工匠5963名。著力凸顯“面向全域,聚焦一線”的評選導向,採取“單位推薦+個人自薦”發動基層單位、技能勞動者申報,自2022年起增設“在蓉兩院院士舉薦‘成都工匠’”的機制,基層申報人數實現“三連增”。著力凸顯“公平擇優,優中選強”的評選導向,堅持由院士、大國工匠領銜專家評審,每年在省人社廳指導下組建專家評審委員會並分設若干評審小組,採取“量化評分為主,直接認定和定性認可為輔”的方式實施評審。各評審小組通過現場考察、証書核驗等方式對參評人員的技能實操能力、技術創新能力進行評判賦分,通過“直接認定”“定性認可”渠道對已獲“四川工匠”“天府工匠”稱號和“因從事稀缺小工種而參賽少、榮譽少、發表論文少導致量化得分偏低但實際技能水平高”的人選予以吸納,專家評審委員會採取“合議+表決”方式對量化評分排序和“直接認定”“定性認可”人選進行復核,其中2022年度評選中量化評分類型佔98.95%。著力凸顯“從嚴從實,公開公正”的評選原則,嚴格執行初審、資格審查、專家評審、審核、審批5道審核關和3次公示環節,通過政策解讀、專項培訓、12345網絡理政平台等渠道答疑解惑,2022年度申報參評人數達到3533名,申報參評人數與獲評人數的倍率達到5.39,2022年“成都工匠”中已取得不低於技師職業資格或相應職業技能等級的佔82.59%,三項指標創造4年評選工作新高。

三、堅持“以平台化理念運轉工匠學院”,推動勞模工匠資源跨單位、跨行業、跨地域轉化

改變“在職業院校(技工院校)挂牌,依托院校舉辦主題班”的通行做法,聯合市技師學院組建全國首家實行實體化、市場化、平台化運作的工匠學院—“成都工匠學院”。深化“成都工匠學院”平台化運轉,利用第七屆全國職工職業技能大賽競賽設備建成建筑面積達1.5萬平方米的實訓基地1個,在產業園區、企業、院校中發展服務站點115個,其實施的職業技能培訓等活動可覆蓋工業機器人操作調整工、數控銑工等職業(工種)32個。將零散分布於企事業單位的各級勞動模范、工匠人才資源聚合起來,通過“育匠為師”“以匠育工”“滴灌援企”“援校助教”4項行動發揮出勞模工匠群體的示范引領、傳授點撥和帶隊攻堅作用,持續為中小微企業、職業院校(技工院校)、在崗職工、職教學生等多元主體供給精准服務,2021年度以來該學院通過“育匠為師”行動培育工匠培訓師163名,其中68名培訓師通過德國職業教育師資認証並獲取相應証書﹔採取“理論教學線上開展,勞模工匠工余時間組織實操訓練,產品質控與培訓考核一體融合”的方式舉辦技能培訓,完成鉗工等工種定制化技能培訓1865人﹔收集中小微企業反饋的操作技術創新、工序優化、工藝改進、設備調試等方面的需求401條,建立勞模工匠“揭榜挂帥”攻關等機制,與中小微企業簽訂一對一服務協議﹔對接職業院校(技工院校)在深化產教融合育人進程中的“資源性短缺”,推薦勞模工匠進入院校深度參與教學改革、學科建設、校企雙主體育人和校企技術技能合作,推薦3名全國勞動模范、163名“成都工匠”到職業院校兼職擔任“產業導師”或“產業教授”。組織勞模工匠在產教融合育人、技術技能創新等領域發揮示范帶動作用,在企事業單位創建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265個。

四、堅持“以暖心服務彰顯尊崇禮遇”,推動公園城市溫暖精准觸達勞模工匠

對接“成都工匠”在公共交通、子女入學、看病就醫等方面的現實需求,借承辦第七屆全國職工職業技能大賽決賽之機推動出台《成都市禮遇“成都工匠”十條政策措施》。聯動12家市級部門(機構)出台《〈成都市禮遇“成都工匠”十條政策措施〉實施辦法》,快步推動公立醫院、地鐵公交、公園景區、體育場館的1100余個窗口(站點)的工作人員把握“禮遇工匠實體卡”使用細節。抓好受惠對象核查和落實情況督查,推動“成都工匠”群體“應享盡享”,截至2022年底已有8.4萬人次“成都工匠”享受到各類禮遇服務,產生出了溫暖工匠人才、激勵廣大職工、引導社會認知的社會效益。

建立聯系服務勞模工匠長效機制,動態更新8500余名各級勞模工匠信息,突出重要時間節點推送服務。扎實籌辦2022年“五一”勞模工匠走訪慰問,省委常委、市委書記施小琳等市領導於黨代會結束次日、“五一”假期首日即率隊看望慰問勞模工匠。

五、堅持“以全媒體傳播講好勞模工匠故事”,推動勞模工匠精神在社會面產生引領作用

協同市廣播電視台創辦《天府工匠》大型技能挑戰融媒體節目,搭建形成“大型季播綜藝節目+工匠故事短視頻,每年籌辦1季10期”的節目框架,集成產業場景、技能挑戰、工匠人物、奮斗故事等元素進行內容生產,吸納抖音、微信等新媒體平台和多家媒體單位進行合作。廣泛組織發動基層工會、工匠人才和職工群眾參與節目策劃錄制,成功爭取節目短視頻在首屆大國工匠創新交流大會創新成果展進行展播,在抖音、微信平台發起“天府工匠等你來戰”挑戰賽等活動,2022年全年完成外場錄制10期,同步制作新媒體短視頻158個。

深化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全媒體傳播,啟動“貝森路2號工作室”建設,聯動全市工會門戶網站、微信公眾號、微博等線上載體,聯動文化宮(俱樂部)、職工服務中心等線下陣地,聯動網絡宣傳員、職工社群等社交媒體平台,2021年先后投放視頻、事跡等素材1700余篇(次)。

堅持遴選勞模工匠實施分眾化、對象化宣講,2021年以來共計開展“進企業、進園區、進院校宣講炫技”活動超過2000場。

(責編:羅昱、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