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蓉易招”電子交易雲平台 助力優化招標投標營商環境
不見面開標
成都市公共資源交易服務中心(以下簡稱“成都交易中心”)強化科技賦能,聚焦“智慧化+惠民化”,通過系統功能不斷優化拓展,推進服務型便民智慧交易,實現項目報件、公告發布、投標開標、評標定標、合同簽訂等全程閉合、可查可溯的招標投標交易全流程、全行業、全項目電子化交易。“蓉易招”全流程電子化持續提升招標投標營商環境,讓市場主體得實惠,讓交易更規范便捷,助推招標投標跨區域、跨平台、跨層級交易,推進公共資源交易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
一、基本情況
近年來,成都交易中心積極推進政府機構職能轉變和“放管服”改革,聚力優化招標投標營商環境。依托2017年建成的全市統一的公共資源電子交易雲平台,拓展智慧交易應用場景,升級招標投標交易系統,精准推出工程建設招投標項目全流程電子化、不見面開標、異地遠程評標、電子保函等特色舉措,實現全流程“零費用”不見面交易,讓電子數據“多跑路”、市場主體“零跑腿”,鍛造成都全流程電子化智慧交易“新引擎”,確保成都公共資源交易港口運行順暢,保障省市重大項目加速落地落實,彰顯了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背景下拼經濟、穩增長、促發展的“成都力量”。
二、主要做法
(一)堅持以流程標准為根基,平台發展規范化。將標准化的理念、原則和方法植入系統建設,全面梳理交易流程環節,在法律法規框架下,與“全程網辦”機制銜接,從優化用戶體驗出發,對交易環節、材料、時限做“減法”,對服務質效、交易效率做“加法”,將交易服務46個主要環節的規則和流程固化到系統,首個實現將地方標准嵌入交易業務系統。同時,構建接口對接規范,深度推進資源整合、系統互聯,縱向與信用中國、省級平台聯通,橫向與發改、住建、網絡理政辦等市級主管部門對接,並與4家銀行、13家保險機構系統完成對接,初步形成全方位數據共享格局。
(二)交易事項全程在線辦理,“一網通辦”便捷化。以門戶網站為紐帶,以公共資源電子交易雲平台業務系統為支撐,兼容四川CA、CFCA等多家CA証書,實現了全省CA互聯互通3.0,實行平台融合、業務融合、數據融合,實現 “一處注冊,全市互認”“一次登錄,全網訪問”“信息變更,即提即辦”,市場主體足不出戶、動動手指即可實現“掌上辦”“指尖辦”,交易事項全程網辦率達100%。
(三)全面推行“不見面”開標,交易業務常態化。通過“不見面”開標大廳,在線實時開標,減少交易現場人工唱標等5個環節,開標時長壓縮80%以上﹔自推行不見面開標以來,截至2022年底累計開展不見面開標項目4441個,工程建設項目不見面開標佔比提升至92%,外地企業中標率提升約5個百分點,有效減少人員聚集,降低了投標成本,企業也徹底擺脫地域限制,極大激發了市場活力。在應對疫情方面,“不見面”開標防“疫”保“易”,確保項目交易“不斷檔”,實現了疫情期間招標投標正常有序推進,與疫情后成都市建筑企業復工復產無縫對接。
(四)信息技術智能輔助評標,電子評標智能化。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和共享的優勢,實現招投標文件結構化,在線評分、智能計算、分值校驗、自動比對招標文件和投標文件、自動讀取解密投標文件報價信息、自動計算匯總評審得分等多種輔助功能,提升招投標流程連貫性,信息統一收集、加密傳輸與存儲,提升招投標閉環流程規范。使評標更為自動化、智能化,評審效率提高60%。同時,上線招標人在線檢查評標報告的功能,招標人登錄雲平台即可網上檢查報告、反饋意見,通過后評標專家進行電子簽章,所有操作全程留痕、系統可查。
(五)遠程異地評標資源共享,評標方式協同化。工程建設項目遠程異地評標依托互聯網信息技術,通過遠程調度、專家身份認証、視頻語音實時交互和在線監管等,完成的電子評標活動,實現了市域、成德眉資都市圈、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全覆蓋和省外城市的常態化。截至2022年底,全市完成遠程異地評標653場。通過遠程異地評標,打破了地域空間限制、促進統籌共享優質專家資源、場地及技術資源,有效避免專家“熟面孔”“本地圈”,進一步節約了交易成本,提高了交易效率。
(六)拓展延伸平台服務長度,優化營商長效化。在雲平台系統上線中標通知書在線發送、中標合同在線簽訂和履約保証金憑証在線提交等功能,在四川省范圍內率先試點推出“交易見証”服務。截至2022年底,在評標結束后由系統自動生成並在線向招標人累計發送交易証明書2458份,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化展現成都交易中心招標投標全流程電子化交易的應用實效。
三、取得成效
一是獲取文件“零門檻”。交易信息公開和交易程序簡化,門戶網站公布交易信息,投標人無需注冊和登錄便能直接瀏覽、下載招標文件,進一步降低獲取招標信息成本。
二是交易全程“零次跑”。全省率先試點推出工程建設“交易見証”服務,上線發送中標通知書、簽訂中標合同、提交履約保証金繳納憑証等在線辦理功能,全面實現無接觸交易。
三是項目開標“零等待”。進一步精簡工程建設交易環節,公示公告信息查驗調減為即時辦理,到達開標時間之后所有投標人可同時在線解密投標文件,其中同一開標時段最多1000家投標人同時在線解密。
四是區域規則“零差異”。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運營全流程電子化系統,全市做到交易規則統一、業務流程統一、操作方式統一,實現服務標准化、招標文件模板化。
五是參與交易“零費用”。為投標人提供免費系統服務,各方市場主體無需繳納任何系統使用費。僅標書制作費,平均每年為市場主體節省超過1000萬元,實實在在為企業減負,有效增強市場主體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六是系統風險“零發生”。強化投標信息保密,投標人須持CA數字証書加解密投標文件,加密傳送電子保函數據,不斷增強網絡安全預警,有效預防交易過程風險。
四、成果特色
(一)以交易安全為准繩,形成風險防控管理體系。全流程電子化交易,始終將交易安全放在首位,通過投標人向虛擬賬號繳納保証金,開具密文電子保函,不見面開標先解密投標文件、再展示投標報價等手段,結成全流程電子化交易各環的“強鏈條”,形成風險防控閉環管理體系,全方位保障市場主體權益。
(二)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鑄就體驗佳立體化系統。全流程電子化交易,始終以市場主體的服務需求為抓手,為進一步減少區域差異帶來的影響,在全市范圍內推進市場主體交易服務同質辦理,打破市場分割和信息孤島現象,按統一規則和流程辦理交易業務、參與在線交易,同時最大限度為市場主體降低交易成本,打造服務體驗佳、可視感強的立體化系統。
(三)以高效輸出為標准,營造低成本高產出效應。全流程電子化交易,本著低成本投入、高效能產出的系統建設原則,不斷適應優化營商環境的新要求,調研摸清市場主體需求后,對交易系統進行全面提能升級,陸續推出如電子保函、不見面開標等特色子系統,形成群眾評價好、市場反應好的良好綜合效應。
五、應用實例
縱深推進“蓉易招”全流程電子化交易以來,打造了持續向好的成都招標投標“六零”營商環境。對交易平台而言,建成的流程統一、規則統一、標准統一的招標投標交易系統,每年為市域內15個交易分中心節約系統建設和維護資金約2000萬元﹔對市場主體而言,參與交易的門檻和制度性交易成本持續降低,“滿意度”和“獲得感”持續提高,每年為其節約標書編制工具使用費、標書印刷費、搬運費、投標差旅交通費等費用約8000萬元﹔對招標行業而言,先后實現了住建、交通、水務、經信、農業農村、規劃和自然資源6個行業全流程電子化的全覆蓋,行業發展齊頭並進、蓬勃均衡。特別是在構建統一大市場、打造服務新名片、打通“最后一公裡”等方面得到廣泛、顯著應用。
(一)推行跨區域跨層級跨平台交易,助力構建統一大市場。以“三跨”交易和異地遠程評標為抓手,實現了成德眉資“三跨”交易全覆蓋和成都市域、成德眉資、成渝、外省異地遠程評標常態化。截至2022年底,市本級共實施“三跨”交易標段45個,交易金額近20億元,地區涉及西藏拉薩、新疆伊犁等地,並於2022年3月出台工程建設招投標“三跨”交易工作規程。全市開展異地遠程評標項目653個,共享專家資源約3265人次,與黃河流域聯盟中濟南、大連、濟寧等地多次開展異地遠程評標。“三跨”交易與異地遠程評標“雙管齊下”助力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
(二)推行獨具成都特色電子保函,打造交易服務新名片。上線具有成都特色的電子保函系統,覆蓋保函申請、開具、傳輸、管理、運用到退還(索賠)6大環節,保險或銀行機構免費接入,投標人“足不出戶”即可完成投標相關工作。截至2022年底,全市共接收電子保函85231筆,電子保函替代傳統現金保証金、緩解企業資金佔用壓力累計已達237.59億元,惠及企業4338家。
(三)建成“一鍵歸檔”電子檔案系統,打通電子化最后“一公裡”。建成電子檔案系統,交易完成后檔案一鍵歸集,實現交易檔案信息的收集、歸檔、統計、查閱等全流程自動化管理,交易過程全程留痕、永久記錄。為行業監管提供支撐,為各方主體提供便捷查詢調檔服務。自2022年5月上線后,成都交易中心電子檔案系統收集整理電子檔案1萬余份,並成功入選國家檔案局的電子文件歸檔與管理試點單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