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城市老舊小區綜合治理“西南街模式”
遛鳥杏園 |
成都市金牛區始終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定落實黨的二十大報告“增進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質”的決策部署,堅持把老舊小區改造作為全面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的重要抓手,以“讓人民群眾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為目標,在撫琴街道西南街社區積極探索公園城市老舊片區綜合治理新模式,創新片區動員、更新、運維三大機制,統籌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公共服務提質、社區商業升級和人文價值轉化等工作,進一步提升區域城市功能品質,改善人居環境,為建設更有溫度、更有品質、更有內涵的“幸福成都”貢獻了金牛力量。
一、改革背景
撫琴街道西南街社區緊鄰一環路,面積0.54平方公裡,常住人口3萬余人,院落90個(其中老舊小區86個),建成於上世紀80、90年代,是成都第一批拆遷安置點,存在“建筑破敗、道路破爛、管網破損”等典型老舊城區“后遺症”,很長一段時間都給人以“破、爛、差”的形象,被群眾嘲諷為“稀爛街”,群眾改造意願十分強烈。金牛區著眼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民生實事和城市形態老舊、業態低端等突出問題,緊抓“一環路市井生活圈”打造契機,按照“整體規劃、連片打造,多元共治、集中呈現”的思路,堅持“自治比整治重要、功能比景觀重要”的原則,啟動西南街片區一體化改造,形成了打造城市片區綜合治理“西南街”模式,為公園城市老舊小區綜合治理提供更多可借鑒的“金牛經驗”。
二、改革舉措
(一)創新片區動員機制,變“整治”為“自治”,解決群眾參與之難。老舊小區改造的難點不在於“改得新”,而在於“得人心”。在西南街片區改造過程中,業主訴求多元,平衡各方利益成為一大難題。基於此,金牛區創新了“黨建引領、多元參與”片區動員機制,打破老舊小區硬件改造“有形的牆”和利益主體訴求各異“無形的牆”,以老舊小區改造為契機,讓群眾真正成為小區“主人翁”,不斷夯實居民自治基礎。一是構建四級體系激活組織“神經末梢”。構建“社區黨委—小區黨支部—鄰裡黨小組—黨員街巷樓棟長”四級組織體系,組建鄰裡黨支部、黨小組共51個,推選黨員街巷長、樓棟長201名,推動基層黨組織“全覆蓋”,劃分黨員包片責任,由黨員帶動在繳納維修基金、拆除違法建設等改造項目中積極示范,形成“黨員引領、群眾自治”的生動局面,引導居民參與片區自治。二是搭建3個平台培育社區“自治細胞”。指導改造院落成立自管小組,在黨群服務中心開設社區學院,促成社區興趣愛好者成立民間協會,搭建“自管小組—社區學院—民間協會”3個自治平台,努力尋找居民訴求的“同心圓”,召開“壩壩會”、座談會、動員會等70余次,征集意見1200多條,引導群眾從“要我改”變為“我要改”,全程參與院落改造的設計、施工與管理,做到“改不改、改哪裡、怎麼改”居民自己說了算,進一步凝聚改造共識。順利歸集維修資金43萬余元,拆除違章搭建110余處,實現“自管小組成立率100%,維修資金歸集率100%,違建拆除率100%”。三是組建兩個聯盟構建商居“共生生態”。組建“商居聯盟”,推動商家和社區居民共同擬訂街區商業公約,加強商家自律,規范經營行為,片區油煙噪音大、佔道經營多等“老大難”問題得以有效解決,民生投訴同比下降30%。組建“商家聯盟”,明確規定鋪面租賃交接、街容街貌打造、交通及安全管理等具體事項,引導商家更新提升店面形象、提檔升級配套設施,帶動形成互惠互利、和諧互動的良性商圈生態。60余家人氣店鋪已投入470余萬元實施店面改造升級。
(二)創新片區更新機制,變“零星”為“整體”,突破反復修補之困。老舊小區改造“小修小補易,提質增效難”。過去的改造習慣於“就院改院單一改”“碎片修補反復改”,難以達到“以小區改造帶動片區環境整體提升”的目的,“改了面子,改不好裡子”這一難題亟待破解。基於此,金牛區創新了“破院連片、以片帶點、以點示范”一體化片區更新機制,採用項目集成、一體改造、整體呈現模式,基本實現改造“一次性”到位,居民“一致性”滿意。一是堅持“小區街區”整體謀劃。著眼統一規劃、連片打造,挖掘保留30余年“遛鳥杏園”“露天茶館”等老成都在地文化根脈和資源稟賦,結合一環路整治工程,牽頭對區域內社治、更新、住建等部門的149個項目進行協調調度,形成契合老城區特質和發展願景的“市井西南、煙火撫琴”整體改造方案,以點帶面實現區域風貌整體性提升。二是堅持“地上地下”一體打造。聚焦科學布局、統籌協調,同步推進地面鋪設、外牆管線序化等“看得見”的明眼工程和管網修復、雨污分流等“看不見”的隱蔽工程,增設城市家具、微景觀10處,釋放停車位200余個,新增綠化游園面積約4000平方米,更換疏通地下管網1340米,城市綜合承載功能得到有效提升。三是堅持“文態形態”協調推進。聚焦延續蜀風雅韻、保留歷史文脈,尊重原有建筑肌理,創意打造馬頭牆、煙火撫琴等一環路新地標,保留代表成都記憶的老發廊、老菜鋪、老公寓等,修繕保護居民喜愛的懷舊壁畫牆、紫藤花植物,打造吸引年輕人消費打卡的“撫琴生機”潮玩空間,提升居民“最成都”街巷生活體驗,充分體現“讓城市留住記憶,讓群眾記住鄉愁”,實現歷史與新潮的深度鏈接、文態與形態的有機融合。
(三)創新片區運維機制,變“輸血”為“造血”,破解后續發展之憂。老舊小區改造好,更要維護好。過去的改造重“利當下”而輕“惠長遠”,重“過程改”而輕“后續管”,重“依賴政府財政補貼”而輕“激發小區內生動力”,群眾未能享受到民生工程帶來的持續性福利。基於此,金牛區創新了“共策共建、共治共享”片區運維機制,探索“放權”與“讓利”的邊界,堅持以項目化思維、市場化運營理念,實現建設管理一體化,推動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同步提升。一是創新“基金+”管理模式。以培植造血功能為目標,整合清理社區閑置低效空間1000余平方米,探索“公益+市場”運行機制,引入社會企業打造運營杏園、鄰裡會客廳等優質公共空間,日常收益按比例反哺社區成立基金,按照“居民認繳一部分、基金補貼一部分”的模式,引入金港物業開展信托制物業試點,提高小區管理規范化程度。目前,社區基金“總池”已達30余萬元,8個院落由“無人管”轉型為“准物管”。二是創新“組織+”服務模式。以豐富居民生活體驗為導向,依據“公益+市場”原則,充分發揮“兩新”組織專業力量,邀請國內高水平設計團隊,打造西南街幸福生活館,創意開設“微電影”拍攝工作室、黨員“加油站”等影像美空間,植入VR居家裝飾體驗、多肉植物微景觀形成居家美空間、生態美空間,精心搭建鄰裡中心“鄰裡戲台”,成立成都書畫家工作室,開展攝影、插花等各類培訓60余次、娛樂活動90余場,吸引居民3萬余人,以“活動反哺”帶動市民消費、實現良性運營。三是創新“場景+”消費模式。以多元化城市空間為抓手,著眼社區微型TOD建設,打通地鐵撫琴站出口圍牆並聯通社區子街巷,釋放產業空間1200平方米,實施撫琴文君巷商業街打造項目,規劃建設社區底商40余間,植入美容保健、咖啡酒吧等多元商業主體,帶動駐區企事業單位自主提升、主動更新,將閑置物業資產改造為“一單元”“拾光”等特色民宿,營造多元化消費場景,推動片區產品供給力、消費承載力、輻射帶動力快速躍升。
三、改革成效
通過聚焦前期動員、中期實施、后期運營“三個階段”,“漫步可達”推進路網改造,“功能復合”營造舒朗空間,“百業百態”重現市井煙火,“文脈傳承”留住鄉愁記憶,讓這個曾經被戲稱為“稀爛街”的街區煥然新生。
一是解決了一批急難愁盼問題。西南街社區通過理順黨群、鄰裡、商居“三個關系”,拆除違章搭建110余處,新增停車位200余個,建成杏園、茶園、乒乓球園“三園”和黨群服務中心、社區綜治中心、幸福生活館“三中心”,社區居住環境、基礎設施、配套服務全面提升,改造前征集的1200多條群眾意見基本解決。
二是形成了一套院落改造模式。西南街片區改造中形成的“發動群眾是基礎、連片改造是核心、運維平衡是關鍵、以改促治是根本”經驗做法,得到群眾的認同、領導的肯定。改造完成以來,獲評全省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示范項目,入選成都市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典型案例,先后吸引全國118個地級以上城市參觀學習,為推進全國老舊小區改造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三是錘煉了一線基層黨員干部。西南街社區黨委通過壩壩會、座談會等形式,把黨的工作做到每家每戶,黨員與群眾坐到一條板凳上,有效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落地落實,錘煉了一批黨員干部,建強了一線戰斗堡壘。獲評“2020年度成都市黨建引領城鄉社區發展治理示范社區”,1名黨員獲評“成都市優秀黨務工作者”。
該案例在全國率先實現30個老舊小區高水平連片改造,形成了城市老舊小區改造的“西南街模式”,被列為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培訓班現場觀摩點位,獲評全省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示范項目,收入《成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典型案例》,入選2021年度“中國基層領導力典型案例”和2022年全國社會治理創新案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