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特別策劃>>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改革創新最佳實踐案例展示>>城市人民宜居宜業的示范區

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創新構建“家門口”的國家公園

大熊貓國家公園成都管理分局
2023年04月06日14:38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圖片介紹】大熊貓國家公園寶山村入口社區建設

大熊貓國家公園寶山村入口社區建設

成都市聚焦生態保護第一、國家代表性、全民公益性的國家公園理念,深入推進大熊貓國家公園成都片區高質量建設,積極在健全體制機制、夯實生態本底、推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等方面出亮點、尋突破,創新構建“家門口”的國家公園成都特色模式,以良好的生態環境構筑幸福美好生活底色。

一、“制度化建設”與“理論性研究”共進,探索構建統一規范高效模式

(一)筑牢大熊貓國家公園成都片區規劃建設管理根基。一是構建規劃體系。編制成都片區建設實施規劃(2021-2025年)和入口社區、巡護道路(含防火通道)等專項規劃,構建“1主N輔”規劃體系,明晰生態保護實施路徑。二是健全建設體系。在全省范圍內率先出台《大熊貓國家公園成都片區管護站標准化建設技術方案(試行)》,建成都江堰龍池、彭州回龍溝、崇州鞍子河、大邑大蒜坪4個標准化管護站,全面完成大熊貓國家公園成都片區勘界定標,在區域邊界設置大熊貓國家公園界碑、界樁415個,要素支撐進一步完善。三是完善管理體系。完成都江堰、彭州、崇州和大邑4個管護總站和28個管護站組建工作,構建“管理分局—管護總站—管護站”三級管理體系。同時,創新延長管理觸角,探索開展“國家公園+縣(市)林長+生態司法”跨區域跨界協作,簽訂《大熊貓國家公園成都片區跨區域司法協作林長制工作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成立全國首個跨區域林長制法官工作站,相關工作成效被《四川省林長制簡報》採納刊登,被《人民資訊》《四川日報》宣傳推廣。

(二)實施大熊貓國家公園科研攻關計劃。加強與清華大學、中科院等國內外一流高校、科研院所深度合作,搭建科研合作平台,開展網格化保護管理、保護與利用沖突風險區分類管理等9項市級重點課題攻關,著力為國家公園建設發展提供理論支撐,形成《自然保護地保護與利用沖突風險區評估》《大熊貓國家公園成都片區生態空間分析與網格化保護管理關鍵技術研究》等課題成果。其中,《大熊貓國家公園成都片區基於氣候變化應對與碳中和目標的治理路徑研究》相關研究成果獲國際風景園林師聯合會規劃設計獎。

二、“嚴格生態保護”與“全面生態修復”齊抓,著力維護生態系統安全穩定

(一)強化生物多樣性保護。積極開展本底資源調查,持續摸清片區內生物多樣性本底,探索大熊貓等珍稀瀕危野生動物物種與個體識別技術應用,推進大熊貓國家公園成都片區本底資源調查(第一期)和雪豹專項調查項目。同時,推進“智慧國家公園”建設,加快實施生態監測一體化平台建設方案編制,構建監測網格(線路)178個(條),布設紅外相機300余個,逐步完善“天空地人”一體化智慧監測體系,通過智慧賦能,著力提升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動態監測、風險評估、定位處置能力。

(二)著力恢復自然生境。堅持將大熊貓國家公園建設作為厚植公園城市生態本底的重要抓手,一方面加強生態保護修復,因地施策制定大熊貓棲息地生態修復技術方案,採用低干擾修復模式,穩步推進都江堰長河壩、大邑火石溪等地震受損點位恢復自然生境,累計修復大熊貓棲息地11.14萬畝。另一方面聚焦問題督促整改,建立生態環境問題台賬,全面開展“回頭看”,完成大熊貓國家公園成都片區生態環境問題整治整改,清理退出小水電站34座。常態化實施“候鳥護飛”“國寶2022”等行動,拆除圍捕電網、捕獵獸套等違法設施,嚴肅震懾破壞自然資源行為。

三、“適度布局生態產業”與“強化科普教育宣傳”並舉,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格局

(一)健全多元參與的協調保護機制。一方面,創新社區共治模式。聚焦提升原住居民就地保護和就地受益的“主人翁”意識,發布《大熊貓國家公園成都片區社區共建共管試點計劃》,定向聘請322名原住居民參與日常巡護、公益服務等工作。建立人獸沖突預警體系和野生動物損害補償機制,為區域內6萬余名居民購買野生動物肇事補償保險,有效緩解野生動物保護與當地村民生產生活之間的矛盾。另一方面,完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把生態保護、鄉村振興與地方經濟發展有機結合,制定大熊貓國家公園成都片區生態產業區域公用品牌構建方案,積極培育大熊貓友好型產業基地4個,“川熊貓”竹筍、青城道茶等9個原生態產品獲得大熊貓國家公園(四川)原生態產品特許經營授權,成都熊貓分局被四川省林業和草原局(大熊貓國家公園四川省管理局)評為大熊貓國家公園首批原生態產品推廣單位。

(二)廣泛開展科普宣傳教育活動。首創線上“雲游”國家公園宣傳展示模式,搭建“慢直播”國家公園秘境共享平台,開發“探秘國寶之境”“體驗巡護之路”“追尋生命之源”“聆聽森林之歌”四大線上直播主題品牌,實時直播大熊貓國家公園成都片區內的迤邐風光,累計觀看量達495.7萬人次。創辦“熊貓課堂”“森林萌主”等自然教育品牌,編寫開發《家門口的國家公園》《“鳥與獸”成都的國家公園》等自然教育、科普書籍(手冊),開展線上線下自然教育活動400余場,成功舉辦首屆青少年大熊貓國家公園知識競賽,進一步增強公眾的自然保護認同感和參與保護的自覺性。

(責編:袁菡苓、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