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新聞資訊

時隔23年后 曾被宣布“野外滅絕”的長江鱘實現野外繁殖出苗

2023年03月27日15:26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成都3月27日電 3月26日,據四川省宜賓市江安縣“長江鱘野化繁殖實驗”消息,此前被宣布野外滅絕的長江鱘,時隔23年后在天然水域首次實現自然產卵,並在同一環境下,成功孵化出首批長江鱘幼苗,跨出了恢復野外種群極為關鍵的一步。

“你看你看,這是今天早上剛孵化出來的魚苗,體長大概有五六毫米的樣子,通體是白色的。”3月26日上午,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李鵬程小心翼翼地移動魚苗桶,隻見小蝌蚪一樣的小顆粒,正拖著尾巴在江水中游動。

此次實驗模擬產卵河床環境。宜賓廣播電視台供圖

此次實驗模擬產卵河床環境。宜賓廣播電視台供圖

李鵬程介紹,這是繼今年3月21日成體雌雄長江鱘首次在長江天然水域的自發排卵受精交配后,所收集的受精卵在產卵水域同步又順利孵化出的首批長江鱘幼苗,也是時隔23年來長江鱘在天然水域自然繁殖產生的第一批苗,預示著長江鱘野外自然繁殖實驗圓滿成功。“這些剛剛孵化出來的長江鱘魚苗,活性較好。”李鵬程說,隨著氣溫回暖,長江水溫上升,目前正在大量出苗。

“這次繁殖受精率達50%以上,這個過程看似很簡單,但是我們費了很多努力,花了很多年。這次突破也是全球首次。”牽頭主持此次長江鱘野外繁殖實驗的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研究員杜浩表示,通過這次實驗,打消了大家對長江鱘不具備野外繁殖能力的顧慮和疑問。“証明了隻要給長江鱘創造好的水流、產卵環境,它是可以在江裡面實現自然繁殖的。”

據了解,此次實驗是在農業農村部長江流域漁政監督管理辦公室、四川省農業農村廳等指導下,得到了宜賓市、江安縣漁政部門的大力支持,由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牽頭,聯合四川省農科院水產研究所、宜賓珍稀水生動物研究所等開展。此前一周,科研人員將20尾雌雄成體長江鱘放入空間大小45立方米的人工產卵巢內,通過精准調控水流速度、模擬產卵河床環境,引導長江鱘在天然水域進行自然產卵和交配受精,實現野外自然繁殖。在此過程中研究團隊首次清晰地獲得長江鱘在天然河道中雌雄互作,排卵、受精的珍貴畫面,對於研究鱘魚類繁殖行為及繁殖需求積累了豐實的一手資料。

長江鱘魚卵被保護起來進一步觀察。宜賓廣播電視台供圖

長江鱘魚卵被保護起來進一步觀察。宜賓廣播電視台供圖

據悉,長江宜賓江安段屬於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一直都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長江鱘等珍稀魚類的傳統棲息地和產卵場。科研調查顯示,2000年以來,作為長江旗艦物種的長江鱘野外繁殖停止﹔2022年7月21日,國際自然與自然資源保護聯盟發布全球瀕危物種紅色目錄更新報告,宣布長江鱘“野外滅絕”。

此次實驗結果,讓科研人員重燃信心,為長江鱘實現自然繁殖、恢復重建野外種群帶來了新的希望。“這對加強長江水生生物保護具有重要的裡程碑意義。”杜浩表示,從多年來室內仿生態繁殖成功走向野外自發交配產卵繁殖成功,邁出了很大的一步。

“我們還要久久為功,持之以恆守護好這一江清水。”四川省農業科學院水產研究所副所長周波認為,長江的水環境變好了,為魚類繁衍創造更多有利的生存條件,同時也為人類留下更多的“朋友”。

科研人員在水中作業。宜賓廣播電視台供圖

科研人員在水中作業。宜賓廣播電視台供圖

作為萬裡長江第一城,四川省宜賓市印發並實施《“牢固樹立上游意識、守護好一江清水、筑牢長江上游生態屏障”三年行動方案》,圍繞水生態、水環境、水資源“三水共治”,切實推進治污、減排、生態修復三件大事。2022年長江宜賓段水質達到近十年來最好水平,域內干流二類水質全年達362天,較2021年增加10天。(王洪江、朱虹、陳建華)

(責編:羅昱、薛育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