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特別策劃>>2022年度成都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改革創新最佳實踐案例候選案例展示>>城市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示范區

推動現代種業創新 夯實“天府糧倉”本底

成都市邛崍市
2023年03月24日16:47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天府現代種業園航拍圖。
天府現代種業園航拍圖。

一、改革背景

四川作為全國3個種業大省之一,已在深入實施川種振興行動,建設全國種業強市、農業科技高地。邛崍針對國內尚無省級綜合性種質資源庫、商業化育種創新水平不高、新品種推廣不足、種業企業市場競爭力不強等影響糧食安全的基礎性問題,依托種業發展的良好基礎,率先創立天府現代種業園,緊扣種業全產業鏈構建創新鏈,以建設高能級綜合性種質資源庫填補國內戰略空白,以商業化模式促進研發生產無縫對接,以品種市場化推廣提升產業價值,持續筑牢糧食安全生產底線,全力打造中國西部現代種業發展高地核心承載區。園區成功創建全國首批布局西南唯一的國家級種業園,列為四川省“1+1+N”現代種業發展的核心園區,助推邛崍連續獲評國家級雜交水稻制種基地,入選全省唯一全國農業科技現代化先行縣,2020年獲批四川省首批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先進縣。

二、改革舉措

(一)聚焦種源自主可控,建立“保護—利用”高能級種源平台,填補國內戰略空白。針對國內種質資源庫散、小、弱的問題,率先在全國建立省級綜合性種質資源中心庫,統籌保存、研究利用與科普展示功能,搶救性收集國內外優質種質資源。項目列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國家種質資源管理體系,成為農業農村部西南特色作物種質資源中期庫。一是創新“基因庫+活化圃”集成保存模式。規劃建設可容納180萬份種源的基因庫和170畝特色種源圃,目前已收集16萬份,涵蓋成都麻羊、內江豬等18個地方特色畜禽種質資源,建成動植物資源圃(場)8個。二是構建“鑒定評價+基因挖掘”檢測利用體系。專業化引入集DUS測試、品種區試、抗性鑒定為一體的國家品種測試西南分中心,完成品種鑒定檢測2400余份﹔市場化入駐西南首家第三方種子質量檢測機構,完成種子樣品檢測3200份以上。與省農科院合作開展作物全基因組測序和組裝,挖掘和克隆水稻等重要基因20余個,創制作物新材料40余份,為新品種研發提供原始創新基礎。 

(二)聚焦育種聯合攻關,創新“市場—研發”商業化育種模式,破解科研生產“兩張皮”難題。針對院所研發較強、市場對接不足,而企業研發偏弱、市場敏感度較高的“兩張皮”“腸梗阻”現狀,以天府現代種業園為紐帶平台,創新構建“市場需求—定向研發—應用推廣”的商業化育種體系,推動科技研發—成果轉化有機銜接。一是創新“訂單式”市場研發模式。採取“揭榜挂帥”方式,統籌科研院所和企業共同籌建天府現代種業研究院,形成以市場為紐帶、科研院所為支撐、企業為主體、園區為平台的商業化育種模式。嘉林生態農場與川農大合作研發的地方豬遺傳資源保護與產業化開發,榮獲四川省科技進步一等獎。新興糧油、鑫祿福聯合中國農科院,定向開展新品種研發和生產工藝改造,新興糧油銷售收入由2020年的11.42億元提升至2022年的26.08億元,增長130.89%,兩家公司濃香型菜籽油銷量佔全國市場份額近三成。二是探索“輕資產”的孵化成長體系。針對育種專家有品種無資金、初創企業有技術無平台的現狀,採取“孵化器+產業基金”模式推動雙創孵化,規劃建設10萬平方米種業高品質科創空間,全要素配套種業實驗室、試驗田、制種基地等科研設施,組建西南首支1.5億元種業產業基金,研發出榮兩優99等農作物新品種35個,吸引成都和意等12家科技型種業企業入駐,力爭2025年前培育出至少1家上市公司。

(三)聚焦成果轉化應用,構建“品種—產品”全鏈條延伸體系,做強國家級農業產業化示范基地。堅持以工業化思維抓種業發展,強化新品種的規模化市場推廣,推動進基地、入工廠、上餐桌。一是引導“就地化”成果運用。與制種企業市場化對接,根據新品種的制種推廣需求,建設國家級制種基地2.8萬畝,省農科院、川農大等科研院所研發的川康優6107、川久香糯等新品種轉讓給四川豐大等園區企業,實現成果就地轉化。我市制種面積和制種量居成都市第一,促進糧食生產面積穩定在57.7萬畝、年產量24.3萬噸,多次榮獲四川省糧食生產“豐收杯”。二是促進“品牌化”價值提升。發揮已集聚的110余家綠色食品加工企業的產業鏈優勢和品牌優勢,大規模開展新品種市場化推廣和原料深加工,提升農產品附加值。金忠、春源、新太豐等肉類企業通過運用新品種、培育新品牌,其產品進入盒馬鮮生、伊藤等大型商超,市場份額佔成都市兩成以上。荃銀高科聯合省農科院,定向研發推廣釀酒專用糧新品種7個,已在古川等本地酒企試釀成功,提升優質出酒率5%-8%,正與郎酒、瀘州老窖等知名品牌開展合作。

三、改革成效

(一)探索了種業發展的全新模式。堅定貫徹落實國家《種業振興行動方案》,學習借鑒南京、長沙等地種業科技創新先進經驗,同時針對性破解種源保護利用偏弱、制種生產在外的難題,堅持取長補短、對標超越,探索形成種源保護利用—商業研發轉化—制種規模生產的全產業鏈發展模式,填補了種源保護戰略空白,實現了商業化育種、市場化推廣、品牌化發展。目前已吸引科研團隊10個,聚集種業龍頭企業9家,培育出邛崍黑豬、邛崍黑茶等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6個,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4家,農業龍頭企業數居成都市首位。

(二)貢獻了川種振興的戰略載體。與國、省、市農科院和川農大、南京農大等8家科研院校形成戰略合作,天府現代種業園建設工作2021年、2022年連續兩年被寫入省委一號文件,2021年被寫入省政府工作報告,被列為四川省“1+1+N”現代種業發展的核心園區,成為全國3個率先通過驗收的國家級種業園區之一。農業農村部副部長張桃林、種業司司長張興旺、省政府主要領導和成都市委主要領導等對邛崍種業發展模式給予肯定﹔省政府研究室《依托天府現代種業園打造四川農業“芯谷”》的建議被省委主要領導簽批,《推廣邛崍市“133”現代種業發展模式的專報》被成都市政府領導肯定簽批,相關經驗做法被省委辦公廳《四川信息》、省政府辦公廳《政務晨訊》、省委改革辦《四川改革動態》、成都市委辦公廳《每日要情》等專版刊發。

(三)得到了行業領域的高度評價。成功舉辦了天府國際種博會、中國鮮食玉米大會、“藏糧於技”院士講堂等專業論壇、展會22次。國際種子聯盟秘書長邁克爾·凱勒點贊天府國際種博會,中國農科院副院長萬建民等針對種業創新發展現場把脈定向。全球種業企業三巨頭之一的先正達副總裁汪泓高度評價園區建設管理,並將種業板塊西南區域運營中心布局在邛崍。CCTV多個頻道報道了市種業發展的創新做法,《人民日報》以《一座資源庫、筑起安全島》《振興種業、創新科技,推進農業專業化生產、規模化經營、現代化服務——成都科技興農糧滿倉》刊載報道,《四川日報》以《擦亮川種金字招牌、勇擔糧食安全使命》為題專題報道。

(四)探索了城鄉融合的試驗路徑。採取“特色鎮+林盤+產業園區”的發展路徑,科學配置在地資源,統籌生產、生活、生態場景,打造的種業小鎮被評為省級特色小鎮。深化利益聯結機制,構建“一社四司”服務體系和“黨建+合作社+企業”的農集區物業管理新模式,吸引社會各類資金4500萬元服務國家級種業園區(西南唯一)發展,該區域村集體經濟組織年增收30萬元,被評為2022年成都市抓黨建促集體經濟發展“典型案例”。創新共同富裕新路徑,示范推廣“3T”聯農帶農模式,盤活土地資源2500畝,整治林盤110畝,其中蔚崍林盤榮獲成都市十大新消費場景,促進該區域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比重超95%,帶動農戶戶均增收3000余元,該市入選全國農業科技現代化先行縣共建名單(四川唯一)、第三批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創建名錄,蟬聯國家級制種大縣,獲評2021年度四川省縣域經濟發展先進縣。

(責編:羅昱、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