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特別策劃>>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改革創新最佳實踐案例展示>>城市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示范區

以“五個聚焦”為抓手,創新環城生態公園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

成都興城集團
2023年03月24日14:31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青龍湖。
青龍湖。

成都興城集團堅定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以將環城生態公園打造成彰顯公園城市特質的功能性、支撐性項目為目標,高品質呈現幸福美好生活空間,打造世界最大、最具特色的城市環狀公園﹔創新推動生態價值轉化,著力構建最具投資價值生態產業平台,不斷探索公園城市發展實踐和生態價值轉化路徑,為探索城市可持續發展探索“成都經驗”,為成都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貢獻力量。

一、改革創新背景

(一)新時代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新要求。成都市制定了“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市”的戰略,確立了全面建設天府綠道體系目標,拉開了高質量打造環城生態公園的序幕。

(二)新格局下成都高質量發展的新謀劃。2020年,《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提出,成都要以建成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為統領,為成都建設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2022年1月,國務院批復同意成都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4月,《成都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總體方案》對外公布,強調“要推進多維度全域增綠,建設以‘錦城綠環’和‘錦江綠軸’為主體的城市綠道體系,完善休閑游憩和體育健身等功能,為城市戴上‘綠色項鏈’”,這些都為創新推動環城生態公園建設運營提供了重要指引。

(三)公園城市示范區建設實踐的新探索。環城生態公園位於中心城區繞城高速兩側各500米范圍及周邊7大楔形地塊,整體統籌生態用地133.11平方公裡。由2003年城市總規編修劃定的198平方公裡“限建區”深化演變而來,大致經歷了建立永久性生態綠地隔離帶的城鄉一體化階段,建設世界現代田園城市示范區的“198”生態及現代服務業綜合功能區階段,打造具備生態保護、水資源調蓄、休息運動、文化景觀、城市應急避難功能和現代服務業功能的環城生態區階段,構建順應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內涵、展現天府文化的環城生態公園階段,體現了成都市營城理念不斷創新和生態文明實踐持續深入,是成都建設體現新發展理念公園城市示范區的重要載體和實踐案例。

二、改革創新工作舉措

(一)聚焦全域綠道打造,強化生態產品供給,有效增進民生福祉。全面推動綠道、橋梁、特色園建設,已建成綠道650公裡、特色園19個、林盤院落58個,有效塑造城市美好形態﹔整體連貫、全環閉合的100公裡一級綠道及沿線78座橋梁全面貫通,以多樣化生態產品供給有效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從生態效益來看,通過水生態修復、生物保育等方式,構建多彩生物共生空間,有效保持生物多樣性。例如:青龍湖濕地公園水域面積超過4000畝,現已形成穩定的生態群落,庫區野生鳥類220余種,稀有、易危、瀕危鳥類29種,在繁華的都市中形成了野生鳥類在棲息地,成為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生態典范。

(二)聚焦綠色產業布局,有效釋放綠色紅利,創新經濟價值轉化路徑。與中科院、中國人民大學等國內一流科研單位、高校合作,形成《成都市環城生態區GEP核算技術規范》等研究成果,為探索生態價值創造性轉化提供理論支撐﹔通過政府引薦、專項推介會等方式,做大做強生態產業鏈,對接商家4700余個,落地新加坡侏羅紀恐龍島西南首店等等特色生態商業項目110余個,產業布局加快成型成勢﹔開展“中國·成都天府綠道國際自行車賽”“國際啤酒節”等特色IP活動610余場,持續打造獨立戲劇、電影節、越野車露營節等多元生活休閑方式,在滿足市民游客多元文化需求的同時,有效助力成都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積極探索構建成都環城生態公園GEP核算體系構建及碳匯市場交易、碳中和交易,2022年實現四川首單生態保護CDCER交易,實現生態價值創新性轉化新突破﹔創新構建“農場+商業”“農場+學校”“農場+樂園”等新型商業模式,打造以農耕體驗、認種認養、戶外研學等為主的都市農業品牌,彰顯綠色發展經濟價值。

(三)聚焦都市耕地保護,有效保障糧食安全,助力韌性安全城市建設。依托10.1萬畝農田整治區,推進全域規劃、全域設計、全域整治,通過土地綜合整治、高標准農田建設確保環城生態區耕地保有量增加至10萬畝以上﹔目前已基本建成超大城市近郊5.83萬畝高標准農田建設典范區,堅持以“五良十化”為導向,探索高效多熟帶狀復合種植模式,提升糧食產量,保障糧食安全,預計農田整治全面完成后每年將為成都中心城區市民提供優質糧油果蔬產品約10斤/人。植入種子博物館、農業科普展示中心等農業特色項目,組織策劃農田藝術節、認種認養等特色活動,促進農商文旅體融合發展,為打造全國土地綜合整治成都樣本提供綠道經驗。

(四)聚焦園區智慧管理,提升城市治理效能,助力智慧蓉城建設。依托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構建 “一心一網兩平台”智慧綠道體系,有效應對環城生態公園管理、安全、成本、服務、產業等五大方面挑戰,讓公園更智慧、更安全、更美好。建成天府綠道智慧指揮中心,並通過將智慧物聯杆、電流監測傳感器、門體狀態探測傳感器、傾角傳感器4類2372個設備數據接入智慧蓉城平台體系,截止2022年12月底已積累全場景用戶數超240萬,服務市民游客超2400萬人次,處理市民群眾關於綠道建設、游玩等各類請求1700余萬次,快捷智能滿足市民游客應急服務需求,積極探索城市精細化、智能化、數字化管理,為超大城市治理提供了綠道方案。

(五)聚焦運營管理創新,立足可持續發展,構建生態價值轉化機制。創新探索“兩個平衡模式”,以城市品質價值提升平衡建設投入、以消費場景營造平衡管護費用。經測算,環城生態公園可實現周邊土地商業價值提升約1000億元,以此可平衡項目前期建設投入﹔項目建成后,通過自營、聯營、合資合作及租賃等多種經營方式,全方位植入生態農業、餐飲零售、酒店演藝、活動賽事、景區交通等消費場景,可覆蓋項目運維費用,實現項目“自我造血、可持續發展”。創新構建“雙實現模型”,推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和場景美學價值實現。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研究,搭建涵蓋城市韌性、生態總值、雙碳助推、空間品質、場景營造、智慧治理、普惠共享等七大評價指標矩陣體系的“雙實現模型”,重構公園城市綜合價值體系,為探索未來城市發展提供“成都經驗”。

三、改革成效

(一)城市內涵更加豐富,有效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從市民群眾需求出發,通過不斷優化設計理念,推動園區景觀、文體設施等優化提升,以維護生物多樣性為出發點,通過連通“河湖網”,串聯“公園鏈”,推動城市在自然山水中有機生長,全面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幸福成都﹔以土地整治和建設用地減量化為抓手,通過“減低效建設用地、減污染排放,加生態空間、加鄉村發展”等形式做好“加減法”,不斷擴容生態空間,助力成都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環城生態公園項目先后榮獲中國鋼結構金獎、世界人行天橋銅獎等多項國內外設計類獎項。

(二)轉化渠道更加多元,加快推動城市綠色經濟更具活力。全面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思想,通過環城生態公園豐富生態本底,吸引各類優質文旅項目落地落戶,有效助力成都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榮獲新華網第八屆文化和旅游融合創新論壇2021最具投資力文旅項目,“百公裡一級綠道”騎行線路獲評國家體育總局“中國體育旅游十佳精品項目”。通過數字化、智能化實現公園綠道場景數據信息互聯互通、治理服務有機統一、多元產業融合發展,環城生態公園智慧綠道項目獲2022世界智慧城市大獎·中國區杰出中小企業大獎,以實際行動賦能智慧蓉城建設。利用環城生態公園農業優勢,高質量建設環城生態區“十萬畝糧油產業帶”,開放特色農事體驗等新消費業態,有效豐富產業形態,推動環城生態公園釋放整體吸引力,筑牢中心城區“菜籃子”“米袋子”,環城生態公園獲評市級三星級糧油產業園。

(三)區域價值不斷提高,幸福蓉城的城市特質更加鮮明。堅持“以人為本”建設理念,結合《成都市未來公園社區建設導則》,以北湖未來公園社區、青龍湖未來公園社區等首批未來公園社區建設為抓手,推動公園形態與社區肌理相融,打造市民高品質生活新空間。《青龍湖未來公園社區城市設計方案》榮獲“國際風景園林師聯合會亞非中東地區風景園林獎”。通過將環城生態公園133平方公裡園區管理融入成都新型城鄉社區發展治理布局,加快推動社區旅游場景、公共設施數字化改造和智慧化建設,形成“社區+景區”“社區+公園”“社區+消費場景”的核心吸引物體系,實現城市高效能治理,成為國際化成都新窗口,企業先后榮獲四川省先進基層黨組織、成都市建設體現新發展理念公園城市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

(責編:羅昱、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