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特別策劃>>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改革創新最佳實踐案例展示>>城市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示范區

成都市更新利用城市剩余空間打造“金角銀邊”

成都市公園城市局
2023年03月24日14:26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改造后內部
改造后內部

為探索更加精細的空間治理方式支撐公園城市示范區建設,推進城市建成區中未被充分利用、缺乏合理規劃設計引導的剩余空間高效利用,美化城市空間、完善城市功能、方便市民生活、提升城市形象,成都市順應人民對幸福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新向往,緊扣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以中心城區為重點,其他縣(市)參照執行,充分利用橋下空間、街旁空間、地下空間、基礎設施周邊空間、屋頂空間、濱河空間、低效用地7類城市剩余空間打造“金角銀邊”,用3年時間分批次完成600個剩余空間打造,充分挖掘、釋放城市剩余空間潛能,實施精細化管理,實現“一切有空間的地方皆可停留、一切能停留的地方皆能交往、一切有交往的地方皆有效益”理念,努力讓城市建設成果可感可及、普遍受益,探索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城市剩余空間打造“成都經驗”。

一、探索更新利用城市剩余空間打造“金角銀邊”

(一)對標先進城市經驗,借鑒剩余空間利用模式。通過分析優秀案例、實地考察等方式,深入學習、認真研究了上海的園林綠化建設、剩余空間改造經驗:一是盤活存量空間,重塑城市形態﹔二是熟練“見縫插針”,打造小微公園﹔三是吸引社會力量,強化共建共享。從上海的先進經驗來看,精細化城市空間利用,積極開展剩余空間的多業態場景植入,與公園城市場景營城理念完全一致,為成都市剩余空間利用提供良好借鑒。

(二)制定工作行動方案,編制“金角銀邊”建設指引。2021年,印發《成都市更新利用城市剩余空間打造“金角銀邊”三年行動方案》《成都市“中優”區域城市剩余空間更新規劃設計導則》,重點將城市中的“邊角余料”如何“有序”“規范”地變為“金角銀邊”,確立了部門牽頭、市區聯動、共同推進的工作機制,明確了2021年完成200個示范點位,3年時間分批次完成600個剩余空間場景建設的工作目標,從空間用地、資金支持、審批服務、共建共享4個方面形成了“金角銀邊”激勵政策體系。在新發展理念的指引下,市公園城市局先后制定了《成都市公園城市“回家的路”金角銀邊景觀建設指引(試行)》《關於“金角銀邊”業態場景植入涉及商業業態相關証照辦理的指導意見》等多項引導性政策措施,將“金角銀邊”綠化空間納入社區公園分級管理﹔鼓勵多元市場主體參與城市“金角銀邊”剩余空間更新利用。T立方雙橋子籃球公園項目,就是由成都文旅集團下屬專業化公司打造,並引入市場主體共同投建。

(三)建立聯席會議制度,構建“1+N”實施體系。建立市政府分管領導召集,市級相關部門和“5+1”區域參與的聯席會議制度,定期召開專題會議,研究工作方案、工作進度、政策措施,指導剩余空間營造工作有序推進。市級各部門和各區按照職能落實剩余空間營造工作責任,分類梳理形成任務清單和工作台賬,明確承辦部門和責任人,確保思想認識、組織領導、工作任務、工作措施、資金投入和工作推動“六個到位”。市級各部門根據全市城市剩余空間自然分布、空間屬性以及權屬關系,制定分類利用管理辦法,構建形成“1+N”實施體系。

二、更新利用城市剩余空間打造“金角銀邊”建設成效

(一)借力城市更新,加速推動“金角銀邊”呈現。結合社區綠道“回家的路”建設以及成都剩余空間利用現狀,加強全域統籌,通過多維增綠、設施美化、社區服務功能補充、在地文化植入等可模塊化、定制式推廣措施,打造“多、小、精”的品質空間,以城市“金角銀邊”空間強運營、高效能進一步改善人居環境、提高城市活力和居民生活的幸福感,以“微更新”煥發公園城市“新生機”,以“微更新”提升人民群眾“微幸福”,切實將成都的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2021年200個“金角銀邊”示范點位建設任務已全面完成。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作為牽頭單位,率先對二環路橋下綠化空間做整體提升,在公園城市的“城市剩余空間”,利用口袋綠地,提升社區的環境,拓展全民體育健身場域,打造集體育運動、文化休閑、社區便民服務為一體的綜合性社區服務場所。市級示范項目包括二環路雙橋子立交、永豐立交、營門口立交橋橋區公園場景植入、BRT公交站點橋下空間景觀品質提升、社區花園建設等。其中,永豐立交橋區公園——“芃丁花園”將花藝、咖啡、書吧等業態場景融於主題公園之中,打造出成都特色橋下“非典型公園”。區(市)縣示范點位中,成都高新區牛啤堂會客廳提升街區原垃圾存放空間,配置精釀啤酒消費體驗場景,成功打造網紅打卡地﹔成華區府青橋下運動空間,為周邊市民營造了精致舒適的運動休閑場所﹔金牛區撫琴鄰裡會客廳將社區老舊廣場改造成文化休閑場所,吸引社區居民交往空間。以上“金角銀邊”示范點位獲得了市民的廣泛好評。

(二)科學建設,真正解決老百姓的痛點和難點。在建設指引的模式下,結合場地性質和百姓需求,開展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制定“金角銀邊”建設可行性方案,做到問計於民、問需於民,確保空間利用真正解決老百姓的痛點和難點。永豐立交橋橋區公園城市場景營造項目將永豐立交打造成為成都首個“全齡娛樂、運動休閑”,多維、多元、立體的綜合型“城市花園立交橋”,橋下花園會成為更多市民散步休閑的不二之選。成華區府青橋下,在植入綠地花境、運動、文化等設施后,打造成全市領先的橋下全民體育活動空間,實現了從“灰色高架橋”到“綠色運動場”的轉化。類似的大面積橋下空間利用項目還有營門口橋下空間等,既扮靚城市景觀,也提供了運動健身的橋下綠色空間。日月大道綠地空間項目原本計劃建設籃球場,由於周邊市民認為籃球場噪音較大影響休息,運營方及時調整為羽毛球場,得到了社區居民認可。

(三)創新模式,為“金角銀邊”注入活力。充分調動國有資本和社會資本共同參與“金角銀邊”空間開發和建設工作,植入包括公共服務功能新場景和全齡體育設施等業態。改變傳統以政府為主導的投資建設模式,創新“經營權有償使用”“以用代管”等模式,引入成都文旅集團等國有資本及其他社會力量踴躍參與項目建設,推動政府轉變職能,減輕財政負擔。按照該模式,先后建設了“雙橋子立交橋下籃球公園”“日月大道體育運動空間”等示范項目。項目建成后,主管部門還將對微更新、惠民生、優運營的“金角銀邊”優質項目統籌安排激勵和獎勵資金,建立“金角銀邊”空間運營管理動態考核機制,落實主體責任。

(四)立足可持續發展,實現場景價值轉化。以市場化運營實現“金角銀邊”場景空間價值轉化,“金角銀邊”才能實現可持續運營管理和良性發展。在創新模式下,“金角銀邊”的市場化主體可以科學合理植入與空間調性相匹配的智慧體育設施、輕食休閑、藝體培訓等復合型消費場景,為市民提供“家門口”高顏值與人性化服務並存的消費新去處。通過消費場景的市場化運營激發市場主體動力,以“共建共享”為方針提升公益設備設施、空間管理和場景運營效能,促進“金角銀邊”可持續發展。同時,“金角銀邊”因地制宜配備小型、多樣、便民的文體、醫療公益設施,也能提供公益業態服務市民需求。如在雙橋子籃球公園和東坡路社區運動角內,配備了相應的免費公益健身器材,加強與街道、社區合作,提供定期免費開放等便民服務,提升社區公共服務效能。

三、更新利用城市剩余空間打造“金角銀邊”經驗啟示

(一)關注市民需求,強化功能復合。以市民需求為基礎,強化文體旅商功能與生態景觀功能復合。在政策引領和保障下,聯動各區(市)縣街道、派出機構等部門,梳理轄區內廢棄和剩余空間,挖掘七大類城市剩余空間潛力潛能,向周邊社區居民開展了細致摸排調研、聽取意見,充分了解老百姓對“15分鐘生活圈”建設的相關環境綠化、文教體醫、社會福利服務以及商業配套服務方面的需求和意見,進一步加強景觀植入、設計手法,提升空間品質,讓更多的剩余空間成為兼具生態性、文化性、藝術性與實用性的“非典型公園”“金角銀邊”,做到問計於民、問需於民,確保空間利用真正解決老百姓的痛點和難點。

(二)強化多元參與,促進共建共享。一是搭建社會參與平台,引導市場主體參與。結合“花惠萬家”等工作,引導市場主體參與“金角銀邊”空間設計、營造和運維,引入文體旅商企業參與“金角銀邊”空間場景營造。鼓勵各區(市)縣發動國有企業、社會企業、社會組織積極參與,扶持壯大以社區居委會為特別法人發起成立的社區社會企業,根據社區居民新消費需求打造社區“金角銀邊”。支持社區微更新、社區美空間、社區運動角、社區花園建設,打造“金角銀邊”。二是以剩余空間利用為載體,多元開展群眾性主題活動。組織開展城市“金角銀邊”空間利用系列設計大賽,形成共建公園城市的良好氛圍。鼓勵利用“金角銀邊”示范場景舉辦文化、科普、體育等主題活動,引導周邊住戶和商家自發更新業態,選聘“市民園長”“市民監督員”參與管理。

(三)注重因地制宜,完善政策措施。圍繞大運會氛圍營造,結合成都市城市更新、“兩拆一增”、歷史文化街區打造、橋下空間利用等項目實施,因地制宜推進“金角銀邊”示范點位建設,進一步探索“EPC+O”“以用代管”等模式,總結市場主體參與城市剩余空間更新利用經驗。進一步完善用地審批、方案審查、合作協議簽訂等相關程序。進一步規范市場監管、消防、衛生等証照辦理流程,推進城市剩余空間有效利用。

(責編:羅昱、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