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蹚出山區縣農業現代化之路

——四川宣漢向國家農業現代化示范區邁進

2023年03月21日17:18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位於秦巴山區的四川省達州市宣漢縣,是人口大縣,也是農業大縣。宣漢縣委、縣政府在探索:作為一個典型的山區傳統農業大縣,怎樣向現代農業強縣轉變?在納入國家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創建名單后,宣漢找到了突破口。那就是結合自身優勢,圍繞抓產業促增收,通過促進農業設施化、園區化、融合化、綠色化、數字化來做強糧油、肉牛和中藥材三篇文章。

現代農業園區。宣漢縣委宣傳部供圖

現代農業園區。宣漢縣委宣傳部供圖

近年來,宣漢積極加強高標准農田建設,目前已建成80萬畝高標准農田,給農業設施化、園區化奠定了堅實基礎。大力從全產業鏈上延伸和突破,注重農業產業社會化服務,在融合化上下足功夫。全域布局種養循環之際,注重科技引領產業高效發展,通過綠色化、數字化,讓產業著實躍上新的台階。補短板、強弱項、抓提升,譜寫了鄉村振興新篇章。

稻魚綜合種養,鴨池村的標杆意義

胡家鎮鴨池村,位於半山坡上,盡管水源很好,山上有一座水庫可以自流灌溉,但過去撂荒率一度高達50%。2013年高標准農田建設實施后情況有所改觀,尤其是2017年實現稻魚綜合種養模式后,這裡成了有名的魚米之鄉。

進入鴨池村,層層梯田映入眼帘。90%的田塊裡,邊上均開了一條養魚溝,底寬1.2米、上寬約1.7米、深約1.5米。田裡的魚以鯽魚、鯉魚為主,目前引進了一種生長快、個頭大的黃金鯽,一批魚捕獲后立即放下一批,一年可增重2斤左右。

胡家鴨池村稻田養魚示范片。宣漢縣委宣傳部供圖

胡家鴨池村稻田養魚示范片。宣漢縣委宣傳部供圖

“稻魚共生好處多,魚可吃水稻的害虫,魚糞可做水稻有機肥,魚的游動代替了薅秧,有利於水稻生長﹔魚不投喂飼料,水稻不施化肥,魚和稻谷都是綠色生態有機產品,魚每斤可賣到15元,我們打造的稻魚香大米可賣到每斤6至8元。”鴨池村黨委書記馮涌說。

在生產過程中,有宣漢縣家豐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提供全程機械化服務,村民完全可當“甩手掌櫃”,農田有全托或半托兩種模式。全托的面積約為500余畝,村民將田交給合作社后什麼都不管,到時候每畝收800斤稻谷﹔半托有2000余畝,耕插管收每個環節付費150元,所產稻谷和魚歸村民。

對於全托部分田塊,收獲后按照“137”模式進行分配,村集體提取1%,其余部分農戶和合作社按三七分配﹔對於半托的那部分田,收獲后除了給村集體1%外,其余全部歸村民。村集體那1%,實際按每畝30元在收取,僅這一塊一年就可增加9萬元收入。

實施稻魚綜合種養,每畝有多少收成?馮涌說,雖然田邊刨出了一條溝養魚,但稻谷不會減產,每畝在1000斤左右,每斤可賣到1.8元﹔魚每畝可捕撈300斤,可賣4500元。除去所有成本,兩項純利潤也在5000元上下。去年鴨池村人均收入已達2.8萬元。

目前,鴨池村正在試行稻鴨綜合種養模式,與宣漢縣一家鴨肉加工企業簽訂合同。馮涌說,一年可養三批鴨子,水稻收割后放第一批,春節前已上市﹔春節后放第二批,插秧前上市﹔插秧之后放第三批,稻谷收割前上市。每畝總共可養750隻,每隻利潤可達8元左右。

綜合農事服務,園區全產業鏈布局

在普光鎮方斗食品工業園區裡,桂花米業有限公司是7家食品加工企業之一。該企業負責人桂剛是返鄉創業大學生,他的海平種植家庭農場,在君塘鎮流轉了1500余畝地種糧食,后又創立宣漢縣豐收農機專業合作社。2021年,桂剛被評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個人。

宣漢縣豐收農機專業合作社為宣漢縣農機服務聯合社牽頭成立的單位。成立聯合社的目的,就是協調宣漢縣九大區域農事服務中心、48家農事社會化服務組織、30余萬台(套)農業機械,對宣漢縣23個現代農業園區進行全程服務。

天生鎮新芽村農事服務中心一角。宣漢縣委宣傳部供圖

天生鎮新芽村農事服務中心一角。宣漢縣委宣傳部供圖

以豐收農機專業合作社為重要合作方的普光農事服務中心,其服務對象主要為1.5萬畝的胡家糧油現代農業園區,以及君塘、普光等鄉鎮的糧油基地。該農事服務中心具有各類農機60余台(套),其中8套烘干設備,每天烘干能力達240噸,每年可烘干稻谷4800噸。

去年成立的天生鎮農事服務中心,位於該鎮新芽村。“這是目前宣漢縣標准最高的一個,”天生鎮農業服務中心主任李慶成說,“該農事服務中心依托宣漢縣豐源碩農機專業合作社,並協調其余4家農機專合社,主要服務天生現代農業園區的共6萬畝耕地。”

該農事服務中心設在新芽村閑置的原村小和幼兒園裡,除原有的校舍被粉飾一新充分利用外,還建了一座巨大的農機庫房,裡面擺放了嶄新的各類農機30余台(套),包括2套烘干設備。該農事服務中心還設有培訓中心、農產品加工中心、育秧中心等。

“適時對片區農民進行相關培訓,是農事服務中心的一大職能。”李慶成說,去年舉辦了2次無人機操作培訓和精量播種機機手培訓。參加培訓的是豐源碩農機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向森林,畢業於機電專業,曾在省級無人機技能大賽中獲獎,是返鄉創業能人。

全域種養循環,兼顧綠色化數字化

宣漢蜀宣花牛是全國第六個、南方第一個培育牛新品種,被列入國家肉牛優勢產業集群。宣漢肉牛存欄18萬頭、年出欄11萬頭。

肉牛養殖與牧草、糧油種植或中草藥種植的種養循環,遍及宣漢全域。位於大成鎮的宣漢縣肉牛現代農業園區,涉及5個村,目前100頭以上的規模養殖場有36家,種植牧草1.3萬畝。肉牛存欄量8000余頭,去年出欄1.2萬頭。

在該園區蜀宣花牛農業科技展覽館裡,智慧農業大數據管理平台和牛場“信息化管理、畜禽糞污大數據、農產品質量監控”三大智能信息服務平台,可以看到宣漢縣養殖場尤其是園區內各規模場的詳細情況,已實現牛業生產、糞污綜合利用等數字化、信息化場景應用。

設立在園區的專家大院位於瓦窯村閑置的村小學,分別有四川省畜牧科學研究院、四川省草原科學研究院、四川省農業機械研究設計院及四川省肉牛創新創業研究團隊的專家入駐。旁邊的秸稈加工車間年加工能力10萬噸,可消化全鎮秸稈及加工牧草。

園區最大的一家企業為四川省級龍頭企業,進入企業不僅聞不到一絲臭味,更看不到一點糞污遺漏的痕跡。“我們採用發酵床工藝,將鋸末、糠殼等倒入牛圈,加入生物發酵菌,同牛尿、牛糞混合發酵,每3個月清理一次,不用加工就是很好的有機肥。”該企業負責人胡周成說。

大成鎮蜀宣花牛養殖場一角。宣漢縣委宣傳部供圖

大成鎮蜀宣花牛養殖場一角。宣漢縣委宣傳部供圖

2020年,園區又引進一家龍頭企業,目前存欄肉牛2500頭、能繁母牛500頭。“二期將建一個擠奶廠房和有機肥加工廠,同時將肉牛存欄量提高到3000頭,能繁母牛存欄量提高到2000頭。”大成鎮副鎮長向小丁說,通過龍頭帶動,園區共有800余戶農民養牛。

目前,園區正在以大成鎮為核心,向南壩鎮方向擴展,共輻射七八個鄉鎮,准備打造國家級現代農業園區。“南壩有一個牛肉加工園區,共有7家企業,涉及屠宰、分割、牛肉加工等方面。”向小丁說,該園區將從單一的種養循環向一二三全產業鏈融合化發展路上邁進。(李傳君)

(責編:袁菡苓、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