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今年四川將啟動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示范建設 創建500個省級示范村

2023年03月15日15:07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發布會現場。顧一諾攝

新聞發布會現場。顧一諾攝

人民網成都3月15日電 基礎設施建設是推動農業農村發展的重要抓手,為做好城鄉融合大文章提供了有力支撐,也關乎農民群眾的“幸福指數”。今日,圍繞“加快補齊農村基礎設施短板 全面推進鄉村建設邁出堅實步伐”的主題,四川省政府新聞辦舉行了“城鄉融合”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第二場。會上,四川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書記、廳長徐芝文就全省推進鄉村建設有關情況作了簡要介紹。

據悉,近年來,四川省大力推進“美麗四川·宜居鄉村”建設,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91%,行政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分別達到65.6%、98%以上,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89%,供電可靠率達到99.8%,鄉鄉通油路、村村通硬化路,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得到了大幅改善,美麗鄉村展現新的面貌。

“四川地域遼闊,農村戶籍人口佔總人口60%以上。農村區域發展不平衡,農村基礎設施仍不完善,公共服務水平還不高,人居環境仍需持續地改善提升。”徐芝文介紹,去年5月和12月,中央和四川省相繼印發了《鄉村建設行動實施方案》(簡稱《實施方案》),對全國、全省鄉村建設進行了統籌謀劃和系統部署,“我們將瞄准‘農村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目標,堅持問題導向,突出關鍵重點,整合資源力量,務實推進中、省《實施方案》落地實施,加快打造功能完備、設施完善、富有特色的現代化鄉村。”

一是錨定目標任務。以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為重點,加強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補短板、強弱項、固底板、揚優勢,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和鄉村全面振興,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力爭到2025年,鄉村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農村公共服務水平持續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大幅改善,農村公共基礎設施管護機制基本建立,農村精神文明建設顯著加強,一批具有輻射帶動能力的中心鎮(村)加快建成,農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進一步增強。

二是把握基本原則。堅持規劃引領,統籌安排城鎮建設、村落布局、耕地保護、生態涵養,推動人口規模、經濟發展與生態資源相協調,打造集約高效的生產空間、宜居適度的生活空間、山清水秀的生態空間。堅持因地制宜,順應地理、氣候、人文條件,突出鄉土特征、文化特質、地域特點,留住鄉風鄉韻鄉愁,使農村各展其長、各美其美。堅持群眾主體,健全自下而上、農民參與的實施機制,建什麼、怎麼建、怎麼管,多聽群眾意見,照顧農民的感受,充分調動農民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三是抓實著力重點。聚焦聚力抓實《實施方案》明確的18項重點任務,即:加快完成以片區為單元的鄉村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全力實施農村道路、農村水利、農村清潔能源、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數字鄉村建設和農村廁所、污水、垃圾、家庭衛生治理等工程,推進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和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健全鄉村治理體系,等等。同時,今年四川將啟動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示范建設,創建500個省級示范村,積極爭創一批全國美麗宜居村庄。

四是壓實工作責任。完善推進機制,建立運行、協調、管理、調度、考評五項機制,統籌協同推進鄉村建設行動。會同相關省級部門制訂18項重點任務的專項細化推進方案,指導地方組織實施。實行清單管理,制訂四川省鄉村建設“清單管理”操作指南,編制省、市、縣三級中期任務清單和2023年度任務清單,明確任務責任到人頭到事項到節點,確保干一件成一件。

“鄉村不僅是農業生產的空間載體,也是廣大農民生於斯長於斯的家園故土。”徐芝文說,四川省將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大力推進實施鄉村建設行動,綿綿用力、久久為功,逐步提高鄉村基礎設施的完備度、公共服務的便利度、人居環境的舒適度,逐步實現鄉村由表及裡、形神兼備的全面提升,逐步讓農民群眾就地過上現代文明生活。(朱虹、實習生顧一諾)

(責編:袁菡苓、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