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一座歷史記憶的“橋梁” 四川宣漢羅家壩遺址博物館即將亮相

2023年03月15日14:23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塵封多年的青銅鼎、簋、尊、盤、爵……近日,走進位於四川省達州市宣漢縣普光鎮進化村的羅家壩遺址博物館,隻見該館項目工程建設全面完成。室內正在緊密鑼鼓地布展,將全面展示羅家壩遺址出土文物所蘊含的歷史價值、科學價值和人文價值。

這個散發濃郁巴文化氣息的博物館,在過去與現在之間搭起一座歷史記憶的“橋梁”,讓遠古的巴文化可感可觸,成為一部學習歷史文化的活教材。據悉,為建成全國巴文化高地,近年來,宣漢縣大力實施“文旅靚縣”戰略,投資修建全國首個巴文化主題博物館——羅家壩遺址博物館,追尋巴文化根脈,傳播文化正能量,提升發展軟實力,成為鄉風文明建設的重要載體,助推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為全力沖刺全國“百強縣”、勇當達州振興“主力軍”奠定堅實的文化基礎。

達州市宣漢縣羅家壩遺址博物館。宣漢縣委宣傳部供圖

達州市宣漢縣羅家壩遺址博物館。宣漢縣委宣傳部供圖

轉變觀念

拓展文化保護“大思路”

“經過8次考古發掘,羅家壩遺址出土青銅器、陶器等各類器物3000余件。”在四川省宣漢縣普光鎮進化村,宣漢縣文體旅局副局長熊歐介紹,遺址總保護面積達103萬平方米,是我國20世紀末發現的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文化內涵最豐富的巴文化遺址。

為持續加大文物保護力度,讓文物活起來,近年來,宣漢縣委、縣政府轉變觀念,開拓思路,科學決策,毅然決定投資修建羅家壩遺址博物館。博物館佔地面積28240余平方米,建筑面積11650余平方米,設置藏品庫區、陳列展覽區、綜合辦公區、文保技術中心、游客服務中心、社會教育中心等,其中展陳面積約3000平方米,傳承巴文化精髓,弘揚優秀歷史文化。

這些展出的出土文物中,青銅器尤為引人注目,不僅有劍、矛、鉞、戈,還有造型獨特的簋、尊、盤、爵……作為食具、酒具、盛水器等禮器,默默訴說著中國人的物質、精神進化史。羅家壩遺址博物館裝修古朴,以展板和實物展示的方式,展示了巴文化演變歷史、出土文物等內容,其中珍貴文物就有數百余件。

“在日新月異的當代中國,小小博物館容納的是數千年歷史文化的傳承,更好地延續歷史文脈,體現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堅定文化自信。”宣漢縣文體旅局局長吳熠說。

合理開發

促進文化價值“大提升”

“我們有序推進博物館建成運營和考古遺址公園規劃建設,盤活巴文化資源,促進文化產業在文旅融合大勢中創造性繼承和創新性發展,一張全國巴文化高地的美好藍圖將從羅家壩這片充滿歷史文化氣息的大地上徐徐展開……”宣漢縣文體旅局規劃股負責人堅定地說。

近年來,宣漢縣合理開發利用巴文化,厚植巴文化底蘊,完善巴文化為主題的特色數據庫建設,拓展巴文化魅力,加快推動巴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該縣精心打造大型沉浸式巴文化情景史詩《夢回巴國》,是一場立足於古老巴國文明,展現宣漢地區從古至今磅礡壯美的自然景象 、底蘊深厚的歷史文化、豐富多彩的人文風情和傳承不息的巴人精神的大型劇目。該劇以一段橫貫千年、悲壯淒美的愛情傳奇為主線,引領觀眾跟隨著男女主人公驚心動魄的穿越腳步,層層揭開古老巴國的神秘面紗,一睹其五千年前的驚艷真容。

同時,宣漢縣還將巴文化向旅游景區延伸,結合巴文化及桑樹坪森林,通過全息投影、傳感、編程、亮化等數字技術打造了《夜游巴山》,設計了十多項感官互動游戲,讓游客360°全方位立體交互體驗,是多媒體沉浸式全息光影互動夜間項目。

“巴人就是不一樣,就是不一樣,敢闖敢干有膽量,有膽量……姑娘就像花一樣,小伙好比巴山壯,鮮花朵朵向太陽,青山座座搖春光。”伴隨歡快的旋律,宣漢各界干部群眾都會跳獨具地方特色的巴人舞。“巴風古韻,不僅藏在耕耘桑梓的往事中,也藏在煙火百態的民風民俗裡。”宣漢縣文體旅局機關黨委書記蔣召濤說,“我們合理開發利用巴文化資源,開展形式多樣的文體活動,大大地豐富了群眾精神文化生活。”

輻射帶動

助推經濟社會“大發展”

“在家門口就能打工賺錢,一天能掙200多元,比外出務工收入一點都不少!”一直在羅家壩遺址博物館建設現場務工的普光鎮進化村村民羅陸章高興地說,“隻要博物館一開園,我就開一家飯吃店,做點小生意。”

像羅陸章這樣通過文旅產業發展實現家門口就業的人不在少數。這幾天,50多歲的王明珠在自家開的平和小吃店裡忙得不亦樂乎,“最近一段時間,來巴山大峽谷景區玩耍的游客又多了起來,我們也忙了起來,過段時間游客會更多。”

忙碌的還有“於氏吊鍋樓”“朱家小院”“河畔小筑”……一家家民宿、農家樂正鉚足干勁,迎接鄉村旅游新的春天,趟出一條文旅融合致富路。

近年來,宣漢縣積極探索“文化+旅游”融合發展模式,不斷延伸旅游鏈條,實現產業聯動“高融合”“高效益”,助推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依托悠久的歷史文化和豐富的文旅資源,宣漢運用“文化+旅游”思維,文旅融合深入發展,正逐步實現從“景點旅游”到“全域旅游”的轉變,繪就文旅融合發展新畫卷,做大做強文旅產業經濟,文旅融合發展的成果不僅提升宣漢這座城市的精氣神,更豐富和滋養宣漢人民的精神家園。(王洪江、漆楚良)

(責編:袁菡苓、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