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新聞資訊

四川十大名中醫 | 楊文信:三十八年裡 奮斗杏林間

劉海天
2023年03月03日18:15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春色滿川南,長江流日夜。中醫楊文信在西南醫科大學行醫治病、教書育人,一轉眼已經38年了。當年的帥氣小伙成了如今的慈祥長者,醫術更高、醫德更厚。在西南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裡,人們經常可以見到這位老中醫為治病救人忙碌著。

去年,在四川省十大名中醫評選中,楊文信榜上有名。作為一位擅長治療皮膚病的中醫專家,他為一個個患者解除病痛,贏得了無數的尊重。

“金杯銀杯不如病人口碑,病人說你好才是真正好。”對於這項榮譽,楊文信謙虛地表示,這是一個裡程碑、加油站,今后要更努力、做得更好,爭取不辜負社會的鼓勵和群眾的期待。

世有名醫仁者心

中醫自古推崇醫者仁心的理念,推崇懸壺濟世,反對見利忘義。秉承這樣的行醫宗旨,楊文信始終心懷仁善,不但積極治病救人,還經常關心患者的經濟情況,盡量地去幫助他們。說起這,他感覺有一些遺憾:“現在的藥材價格比從前高,但是療效往往不如從前,這會加重患者的經濟壓力,希望鄉村振興能帶來改善。”他贊同把中藥材產業和鄉村振興事業融合起來發展,認為這樣既能造福患者也能讓農民受益。

楊文信教授。人民網 劉海天攝

“我覺得中醫是我們國家醫療保健體系裡最重要的一個支柱。”楊文信說,中醫可以通過簡便驗廉的方法解決病痛,這有益於群眾的大仁大義。

因為追求的是治本,對於一些病症來說,中醫治療會需要較長時間。但是,一些患者並不理解,往往表現出急躁,對醫生的治療不配合,結果導致醫生的治療方案雖然正確,但等不及見效就被患者中途放棄了。尤其是年輕的醫生,由於知名度相對不高,容易被患者輕視,導致治療半途而廢。說到這裡,楊文信覺得非常可惜。他認為,醫生一方面要堅持正確的診治,一方面也要有耐心。年輕醫生治療效果好,也會慢慢產生口碑,從而贏得患者的信任。

楊文信行醫多年,積累了一定的口碑贊譽,有很多人信任他。而他除了診療病症,更重視多和病人溝通,告知病人相關情況、診治思路、可能效果、注意事項等等。這樣患者會更有耐心,積極配合治療。

“我最大的武器、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和病人溝通。醫生和病人真正變成對抗疾病的戰友,治療才能順利。”楊文信覺得,這應該是醫生的基本功,要做醫生就隻能這樣。不管生活裡有什麼不好的事情、不管受了什麼委屈,隻要坐到診斷台前,就單純是一個醫生、隻能是一個醫生,不能被其他情緒左右干擾。

岐黃門裡造詣深

楊教授年輕的時候,曾經創下一個紀錄:一天接待了260多個門診患者。那時他還是西南醫科大學的行政干部,但是醫學上一直沒有放棄。那是一個星期天,他從早上7點一直接診到將近下午5點,中間沒吃飯也沒休息、上廁所,竟然連看了260多位患者。

“那時候是真年輕啊,自己精力充沛,就可以為更多患者帶來幫助。現在是做不到那麼高強度了,但是仍然會盡力去看。”楊文信感慨歲月的流逝,也感謝歲月的磨礪。他說,正是因為對中醫的熱愛,才能支撐他當時創造那樣的一個紀錄。現在體力雖然不如從前,熱愛卻隻有更深。

西南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皮膚病診療中心。人民網 劉海天攝

“現在男性脫發的年齡降低了,女性脫發現象也增多。”楊文信以脫發為例來說明身體和精神的內在聯系。他指出,這一方面是因為現代人工作壓力大,中醫說法是“憂思傷脾”﹔另一方面是飲食習慣不好,現在的人們愛吃的都是高糖分、高熱量、高脂肪的食物,營養攝入過度。人們吃飯口味越來越重,也是造成疾病的一個重要原因。所以,他給人看病不但會開方抓藥,還叮囑要求改善飲食起居。這是一套綜合的治療方案,符合中醫系統思考、辨証施治的理論。

中醫治的是患病的人,重視研究發病機制,不是簡單治療症狀。就像一條水渠被污染了,應該治理污染源,而不是隻解決已經被污染的水體。人是最重要的,隻有把疾病和人放在一起看,這種治療才是有效的,所以中醫特別強調辨証施治。楊文信介紹,這樣的例子在皮膚科不勝枚舉。比如治療荨麻疹,歸根結底是要解決人體正氣生發的問題。

楊文信很感謝自己的家庭,身為中醫的父親給了他啟蒙。小時候,他記得父親因為會治病,贏得了村裡人的尊重。高考報志願,是父親幫他填報的。

他也很感謝母校成都中醫藥大學和工作單位西南醫科大學。學校裡的各位老師和前輩,用言傳身教熏陶了他的醫德,用授業解惑教導了他的醫術,都是他學醫的模板。幾十年的學習工作進程中,他把醫德內化於心,把醫術外展在手,在杏林堅韌前行。每當有康復的病人來道謝,他沒覺得自豪光彩,反倒有點如釋重負——他覺得如果沒治好,就對不起病人的信任。對他來說,病人的信任越大,他背負的壓力就越大,同時動力也更強。

德才兼備傳古今

除了救患者,楊文信還帶徒弟。但是他發現,現在很多年輕人從小開始學自然科學時,養成了機械的思維習慣,所以一旦去學講究辯証的中醫,這些人的理解就會存在很大偏差。這樣學出來的“中醫”,會和真正的中醫存在一定差異。於是,楊文信給學生們組織了一個沙龍,進行思維的訓練和學識的積累。沙龍上,既可以討論工作相關的中醫學,也可以討論社會學等很多學問。這樣做,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夯實學生的基礎,讓他們對中醫的理解更深刻一些,幫助他們形成系統性、辯証性的中醫思維。

西南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文化雕塑。人民網 劉海天攝

楊文信介紹,古代的中醫往往不僅是醫生,還可能是學問家、書法家、生物學家等身份。有些厲害的,天文地理、易卜星相,往往無一不精、了如指掌。說到底,中醫是一門綜合的學問,是一種哲學思維。“熱愛才是最好的老師。真正喜歡中醫,才能夠真正深入了解它。”楊文信這樣說,也是這樣教徒弟的。

楊文信傳承中醫,既親自帶徒弟,也間接育人才。他參加了一本國家級的中西醫結合皮膚病醫學教材的編寫,負責其中關於皮膚病預防的相關章節。

傳承中醫藥,關鍵還要看療效。比如有些病人以前反對中醫,但被楊文信治愈了以后,反過來成為了“中醫粉”。“隻有療效才能真正贏得病人的心。”楊文信認為,傳承中醫第一要靠療效,取得病人的信任﹔第二要靠服務,贏得社會的支持﹔第三要靠規范,促進中醫的發展。

杏林春暖,躬耕不止。楊文信把生命融入中醫藥,人似春蠶行有信,心如秋月品生文。

(責編:彭茜、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