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市州

建廣安良田 繪鄉村“豐”景

2023年02月17日17:12 | 來源:廣安在線
小字號

原標題:建廣安良田 繪鄉村“豐”景

廣安區白市鎮高標准農田建設現場。

建設高標准農田是夯實糧食生產能力的基礎,是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抓手。近年來,我市全面落實“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堅持把高標准農田建設作為全市“三農”頭號基礎性工程、鄉村振興的“先手棋”,讓昔日的“望天田”“低產田”變成了今日的“高產田”“豐產田”。

2022年,全市建設高標准農田25.91萬畝、佔年度目標任務的130.2%,累計建成高標准農田283.88萬畝,渠系配套率達73.8%,糧食產量實現“七連增”。

日前,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發布,對加強高標准農田建設進一步作出重要部署。眼下,正值春耕備耕時節,記者走進我市各地高標准農田建設、建成利用以及管護現場,感受如火如荼的農業生產熱情。

為何建?

改善農業生產條件

走在鄉間田野,放眼望去,改造后的土地田成方、地成塊、路相連、渠相通,廣大農戶搶抓時機開展春耕生產,一派生機勃勃的農業發展景象。

隨著高標准農田建設的不斷推進,糧食生產釋放出巨大潛力。為什麼要建設高標准農田?“高標准農田的耕地質量高、產出能力高、抗災能力高、資源利用率高。”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說,從近年來廣安各地的實踐來看,通過高標准農田建設可以有效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提高農業生產機械化、規模化、智慧化水平,提升耕地資源利用效率和土地產出能力,進一步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數據為証:2022年,我市高標准農田項目區年畝產平均新增糧食100公斤以上,農民年人均增收約500元,建成后的高標准農田平均耕地質量提高約1個等級。

經歷了去年的極端高溫干旱天氣,高標准農田的重要性更加凸顯。我市著眼“保豐收”,進行水旱立體建設,綜合實施“小並大、薄增厚、彎取直、陡放緩、坡改梯”,水田、旱地區域的格化率分別提升至96.2%、83.1%,配套建設水源工程609處、干支末級渠系592公裡,成功應對極端干旱天氣,實現災年不減產。

“我們在鄰水流轉了近3000畝土地,其中建成了1200畝高標准農田,旱能灌、澇能排,宜機作業。”談起高標准農田建設帶來的變化,鄰水縣盛世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方智勇認為,高標准農田更便於生產和機械化作業,適合規模化經營,這是關鍵。目前,合作社的基地已經實現耕、種、防、收、烘全程機械化,去年水稻平均畝產420公斤,總體來看,高標准農田產量比普通農田產量更高。

“以前的地小、散,很多都荒棄了,現在經過改造,我們都願意種地了。”快滿70歲的劉景明是武勝縣真靜鄉深水井村人,他告訴記者,以前家裡有十幾塊小田,分散在不同地方,播種、施肥十分不便,隨著年齡的增長,遠一點的地他都不去種了。高標准農田建成后,劉景明家裡有了幾塊大田,農機可以開到地裡,水泥路、防滲渠、涵洞修到了田間地頭。他喜上眉梢:“更方便了,種糧有了奔頭。”

高標准農田建設規模持續擴大、布局不斷優化。2022年,全市建設高標准農田25.91萬畝、佔年度目標任務的130.2%,建設任務超額完成。目前,全市累計建成高標准農田283.88萬畝,其中集中連片建成高標准農田項目區193萬畝。

怎麼建?

集中連片推進建設

2月9日上午,在廣安區龍台鎮墟觀村高標准農田建設施工現場,數十台挖掘機正來回穿梭作業。農田測量、平整土地、加固田埂,一塊塊“小田”逐漸變成“大田”,“碎田”變成“整田”。

龍台鎮黨委副書記陶繼強告訴記者,2023年,該鎮將集中連片實施高標准農田建設1.8萬畝,分兩個標段進行招標,第一標段9500畝已於年前完成招標,目前已完成1000畝調型作業。“為了不影響大春生產,春節收假后,我們第一時間聯系了施工方,協調了45台挖掘機入場施工,確保在今年水稻播種前建成更多高標准農田用於農業生產。”陶繼強說。

當前正值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的黃金期,我市多地正搶抓有利時機,加快實施高標准農田建設,推動農業產業基礎設施提檔升級。

高標准農田具體怎麼建?近年來,我市堅持全域規劃、連片建設,編制《廣安市高標准農田建設規劃(2021—2030年)》和《廣安市高標准農田建設技術導則》,明確到2030年新建高標准農田100萬畝、改造提升60萬畝,做到農業產業布局到哪裡,高標准農田就推進到哪裡。

在基礎提升上,我市將灌區與高標准農田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建設“通田到地”道路網絡,推廣智能化農業設施,推進高標准農田項目區的人居環境整治。

在資金投入上,我市建立健全“中省項目資金+涉農整合資金+地方債券投入+銀行信貸融資+社會資本”投入模式,包裝高標准農田融資項目,打通金融資金投入高標准農田建設通道,補齊建設資金短板。

在機制保障上,市縣兩級黨政主要領導親自謀劃、一線推動,常態開展高標准農田建設“體檢”,實行“清單制+責任制+時限制”管理,月調度、月排名、月通報,持續優化項目建設、管理、管護和資金保障等機制,引入第三方機構全面開展跟蹤審計,全力推動項目建設。

“建設高標准農田是落實‘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的重要舉措,也是扛穩糧食安全責任的重要抓手。2023年,廣安將繼續新改建高標准農田22萬畝以上。”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說,我市明確了建設思路、區域布局、重點內容、進度安排、保障措施等,確保將高標准農田建成“民心工程”“廉潔工程”“質量工程”。

如何管?

多方聯動織密管護網

2月10日,在武勝縣真靜鄉深水井村,該縣農業農村局土肥站副站長何俊林在高標准農田建設現場查看進度、協調解決難題后,又與鄉、村管護責任人一起開展建成高標准農田項目拉網式排查,為春耕作准備。

“高標准農田建成后,我們會定期對灌溉與排水、田間道路、農田輸配電等各類農田設施進行維修養護和災損修復。”何俊林介紹,他們將田間固定資產轉移交給項目所在鄉鎮村社,由受益地成立工程理財小組負責管護費的管理和使用,確保高標准農田耕地質量不降低、建成的高標准農田長久持續發揮效益。

“三分靠建,七分靠管。”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說,為了更好地管護農田,我市出台了《廣安市高標准農田建后管護辦法(試行)》,搭建起管護資金籌集網、責任傳遞網、監督立體網,按照“管護基金+村集體經濟收入+受益者分擔”思路,構建“行業部門+村集體+受益者”三級管護責任體系,設立市縣舉報信箱和熱線,推動全社會共同參與監督,確保設施得到有效修復。

專項管護基金從哪裡來?以縣(市、區)為單位,將省、市專項管護資金、縣級項目結余資金計提資金建立縣級高標准農田管護基金,實行管護維修補助﹔村委會按比例提取部分流轉經費和利用新增耕地流轉經費作為村集體經濟收入,增加農田水利設施維護資金。

除了專項管護外,日常管護責任還落實在經營主體上。“在推進高標准農田建設過程中,我市聚焦‘誰來種’,推進適度規模經營,完善承包耕地流轉合同,明確設施管護相關條款。”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說,各地採取業主流轉、合作社流轉、村集體經濟組織或縣屬國企兜底流轉等模式,推行“先流轉后建設”,大力引進農業龍頭企業,培育專業合作組織、種糧大戶、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負責承包(流轉)區域內的設施管護,努力做到“建成一畝、管好一畝、見效一畝”。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部分地方還綜合運用衛星遙感等現代信息技術對高標准農田開展智能化監管,構建衛星遙感、無人機探測和實地核查等“空天地”一體化監測體系。

站在新起點上,我市將全力推進高標准農田建設,持續將“農田”變“良田”“良田”變“糧田”,夯實糧食安全、鄉村振興基石,為四川建設“農業強省”貢獻廣安力量。

廣安市各縣(市、區)融媒 廖小兵 任禹舟 廣安日報記者 文思童 文/圖

(責編:李強強、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