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糧倉”怎麼建?四川這場發布會為你解答

四川如何建設新時代更高水平“天府糧倉”?2月8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建設新時代更高水平“天府糧倉”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新聞發布會,系統解答了相關問題。
2030年基本實現“天府糧倉”建設目標
四川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書記、廳長徐芝文介紹,《行動方案》提出三大階段建設目標。第一階段,到2025年“天府糧倉”建設取得顯著成效﹔第二階段,到2030年“天府糧倉”建設目標基本實現,明確提出糧食產量提高到3750萬噸以上、“菜籃子”產品生產基本實現現代化、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目標任務、永久基本農田基本建成高標准農田等定量定性的目標﹔第三階段,到2035年基本實現糧食安全和食物供給保障能力強、農業基礎強、科技裝備強、經營服務強、抗風險能力強、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強的農業現代化強省目標。
分“五區”明確重點產業和主攻方向
《行動方案》明確提出,建設新時代更高水平“天府糧倉”,要按照一帶、五區、三十集群、千個園區布局整體推進。
據介紹,“一帶”,即以成渝現代高效特色農業帶建設為引領,輻射帶動全省現代農業加快發展﹔“五區”,即根據氣候、地形、發展程度等方面的差異,分區域明確成都平原、盆地丘陵、盆周山區、攀西地區、川西高原的重點產業和主攻方向﹔“三十集群”,即圍繞優勢特色產業,按照全產業鏈開發、全價值鏈提升的思路,集中打造30個國家和省級現代農業產業集群﹔“千個園區”,即按照以糧為主、糧經飼統籌、一二三產業融合的思路,分級分類建設1000個具有較強示范帶動作用的國家和省級、市級現代農業園區。
重點抓好“五大行動”
確保今年糧食產量達到715億斤
據四川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成員、副廳長肖小余介紹,四川省將抓好今年糧食生產,確保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9500萬畝以上,產量達到715億斤。
為此,將重點抓好“五大行動”:穩政策挖潛力保面積、創示范搞競賽提單產、建園區強引領樹標杆、提能力強體系減損失、嚴考評壓責任促履職。其中,四川將開展綠色高質高效行動和高產競賽,打造一批糧油綠色高質高效行動示范縣,一批“中稻+再生稻”“麥-稻”“麥�玉�豆(薯)”噸糧示范片,促進大面積均衡增產,力爭全省糧食畝產平均提高7公斤以上。
四川省今年將高質量完成425萬畝
新建和改造提升年度任務
“截至2022年,全省累計建成高標准農田5400余萬畝。”徐芝文介紹,今年四川將高質量完成425萬畝新建和改造提升年度任務,堅決打好高標准農田建設攻堅戰。
據介紹,在摸清家底和完善規劃的基礎上,四川將加快制定“天府良田”建設攻堅提質十年行動方案,細化落實未來十年建設目標任務,確保逐步將6308萬畝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准農田。
此外,四川將探索整市整縣推進模式,選擇不同類區的市縣開展試點,用1-2年將試點地區的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准農田,打造高標准農田建設示范樣板。
成都平原區及丘陵山地高原區
種糧大戶補貼將提高
《行動方案》圍繞提高種糧收益、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提出一系列政策舉措。
據介紹,在保障種糧農民合理收益上,四川將落實糧食最低收購價、耕地地力保護補貼、稻谷種植補貼等惠農政策,支持發展糧食適度規模經營,將成都平原地區種糧大戶補助標准提高到90元�畝、丘陵山區提高到100元�畝,到2025年分別提高到100元/畝以上、150元/畝以上。同時,在產糧大縣全覆蓋開展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種糧農民金融支持。
此外,《行動方案》規定,將把中央和省級財政對糧食生產機具購置補貼比例提高到40%﹔新評定的省星級現代農業園區中糧油園區數量佔比原則上不低於40%等等。
堅持工業反哺農業
推動農產品加工業高質量發展
《行動方案》中提到,要大力發展預制川菜,做強糧油、肉制品、精制川茶等千億產業。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馮錦花介紹,近年來,四川省圍繞落實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糧倉”行動計劃,制定了工業和信息化助推鄉村振興行動方案,圍繞農產品精深加工、農機裝備和信息化助農三個領域來著力。
在農產品加工方面,主要聚焦產業培育、企業帶動、項目支撐、園區建設和市場拓展五個方面來開展工作。
支持包括成都在內的市(州)
爭創國家農高區
四川省科技廳黨組成員、副廳長田雲輝介紹,科技創新是“天府糧倉”建設的重要支撐。當前,四川省正在研究制定新時代科技賦能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糧倉”的實施意見,謀劃科技支撐“天府糧倉”的具體舉措,擬重點開展“五個行動”:種業創新“良種天府”行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科技興糧”行動、農業裝備研制“智慧農機”行動、科技示范基地和園區“產業慧聚”行動、農業科技服務“賦能提升”行動。
田雲輝介紹,四川省將在成都平原、川南、川東北等打造一批五良配套的科技示范基地和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重點圍繞90個產糧大縣布局一批良種良法的示范基地。推進以水稻、生豬、蔬菜為主導產業的國省農業科技園區建設。重點布局建設一批省級農高區,支持包括成都在內的市(州)創建國家農高區。
用“長牙齒”的硬措施
守牢耕地保護紅線
四川省自然資源廳副廳長羅旭剛介紹,打造新時代更高水平“天府糧倉”,守牢全省耕地保護紅線是重要基礎。全省自然資源系統將旗幟鮮明、態度堅決地抓好耕地保護工作,用“長牙齒”的硬措施,堅決扛起耕地保護政治責任,進一步守牢耕地保護紅線,夯實“天府糧倉”的根基。
具體來說,將壓緊壓實耕地保護責任,加快健全耕地保護長效機制﹔強化源頭管控,切實發揮國土空間規劃引領作用﹔加強耕地用途管制,嚴格執行耕地佔補平衡和進出平衡制度﹔強化監測監管,從嚴從實監督執法。
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糧倉”
核心依然是科技創新
如何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糧倉?四川農業大學的馬均教授表示,核心依然是要靠科技創新來實現品種和技術的突破,並在生產上推廣應用,推進水稻生產提質增效。
具體怎麼做?他認為,要抓牢綠色高效突破性重大品種的培育。同時,要加速技術的轉型升級,實現輕簡高效、節本減投、提質增效技術的突破,提高農民種糧的積極性,推動水稻生產規模化。最后,還有積極探索農業技術推廣的新途徑、新模式。把田間地頭作為農業科研的主戰場和學生們的課堂,真正解決農業技術從實驗室到試驗田,再到農戶大田的轉化難題。
來源:新華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