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年看干勁:
促發展,吹響奮勇爭先的沖鋒號
巴蜀春來早,奮戰向未來,全省上下呈現出隻爭朝夕的火熱發展圖景。
1月22日,農歷正月初一,樂山市五通橋新型工業基地,樂山協鑫科技生產廠區內仍然滿負荷運轉,沖刺一季度“開門紅”。
1月25日,農歷正月初四,綿陽高新區光電產業園,綿陽高新埃克森新能源項目建設工地正挑戰行業紀錄——力爭在9個月內完成一期工程,而行業內一般需要一年時間。
奮斗者的足跡,繪成高質量發展軌跡。
新春伊始,四川省多地緊鑼密鼓召開“新春第一會”、發布重點項目規劃、推進重點產業建設……巴蜀大地正以奮進之姿起而爭春,認真落實省委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四川“總牽引”“總抓手”“總思路”重要部署,展現新氣象,凝聚新共識,拿出新舉措,吹響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的沖鋒號。
融入國家戰略,牽引區域發展
春節前夕,《推動川渝萬達開地區統籌發展總體方案》《推動川南渝西地區融合發展總體方案》獲國家發展改革委批復同意。至此,川渝毗鄰地區合作共建的10個區域發展功能平台全部獲批。
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正式提出三周年之際,川渝合作正進一步走深走實。
去年12月30日,2022年的最后一個工作日。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重慶四川黨政聯席會議第六次會議在成都召開。會上,雙方提出共建世界級機場群、共建對外開放大通道、共建西部陸海新通道。“這是非常大的戰略提升。”長期關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發展的國家高端智庫、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物流與供應鏈管理研究所所長王國文表示,隨著兩地深化合作共建,將讓整個西部地區發展“極核化”效應更加明顯,經濟活動的產出密度更大,輻射帶動作用更強。
自2020年3月17日,川渝以視頻形式召開黨政聯席會議,共同按下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啟動鍵”以來,川渝雙方全面加強戰略協作、政策協同、工作協調,召開 6次川渝黨政聯席會議,聯合出台政策文件100余個,在各領域取得一攬子合作成果。
3年裡,四川服務和融入國家戰略,抓住機遇辦成一批奠基未來的大事,全省經濟版圖發生格局性變化。
重大功能平台加快建設。設立成都東部新區、綿陽科技城新區、宜賓三江新區、南充臨江新區,聯合打造萬達開川渝統籌發展示范區、川渝高竹新區等10個毗鄰地區合作平台和20個產業示范合作園區。
重大合作項目加快推進。160個共建重大項目全部開工,完成投資超過5600億元。重大便民舉措加快落實,聯合實施43個便捷生活行動事項,推出311項“川渝通辦”事項。
重大支持政策加快轉化。國務院批准成都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國家發展改革委批復實施《成都都市圈發展規劃》,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成為全國首個區域科技創新中心。成都“建圈強鏈”加快產業和城市提質升級,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實質推進,川南一體化發展成效明顯,川東北振興發展穩步提升。
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打造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國家發展戰略為四川發展注入強勁動能,前所未有地提升四川在全國大格局中的發展位勢。
找准歷史方位、明晰時代坐標,省委十二屆二次全會鮮明提出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為總牽引,奮力寫好中國式現代化的四川篇章。
一組數據代表了四川拼搏實干的昂揚曲線:經濟實力上新台階,2022年四川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速高於全國0.8個百分點,連跨兩個萬億元台階,達到5.67萬億元,穩居全國第六位﹔極核發展能級加快提升,成都躋身全國超大城市之列,成為第三個經濟總量突破2萬億元、第一個常住人口突破2000萬人的副省級城市﹔區域發展更趨協調,全省7個區域中心城市經濟總量全部超過2000億元,其中綿陽、宜賓超過3000億元……在國家戰略的牽引和引導下,越過多重疊加的困難,四川經濟實現“量增”“質提”。
乘勢而上,新的目標任務催人奮進。突出雙核聯動、雙圈互動,協同推進2023年度248個共建雙城經濟圈重大項目,務實推動毗鄰地區合作平台建設,深化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擴大“川渝通辦”政務服務事項和便捷生活行動舉措,啟動實施都市圈建設成長期三年行動計劃、支持3個省域經濟副中心建設及區域中心城市建設、帶動省內其他地區共同發展。
錨定優勢產業,推進制造強省
春節期間,在四川仁壽經開區信利(仁壽)高端顯示項目模組裝配車間,一台台智能機械臂不停不休。該項目衍生的“頭雁效應”,帶動上下游30多家供應鏈企業相繼落戶眉山。如今,這裡已成為西南最大微電子材料聚集區。
節后上班第一天,遂寧高新區中科華聯濕法鋰電池隔膜生產項目已投入忙碌建設中。作為遂寧市首個鋰電隔膜項目,該項目為遂寧鋰電產業版圖補上了一塊“重要拼圖”。
春節前,四川多個市州召開兩會,亮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計劃書”“路線圖”,“工業強市”“工業興市”“制造強市”是其中的高頻詞匯。
制造業是推進高質量發展的基礎。省委十二屆二次全會強調要“堅持工業興省,大力實施制造強省戰略”“以工業為主擎建設具有四川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經過多年培育,四川出現一批重量級制造強市。去年6月,“經濟總量靠前、制造業基礎較好”的成都、德陽、綿陽、宜賓4市被列為四川省首批制造強省試點市。去年底,賽迪顧問發布的《先進制造業百強市(2022)研究報告》中,四川有成都、德陽、綿陽、宜賓4個城市上榜。
先進制造加快擴能。四川的電子信息、食品飲料產業規模邁上萬億元台階。成都軟件和信息服務、成(都)德(陽)高端能源裝備、成渝地區電子信息先進制造等創建為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成都生物醫藥、成都軌道交通裝備、自貢節能環保等創建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一系列世界級的產業大會先后在川舉辦。7月,2022世界動力電池大會在宜賓開幕﹔8月,2022世界清潔能源裝備大會在德陽開幕﹔11月,2022世界顯示產業大會在成都開幕……
這,是四川工業興省、制造強省的生動注腳,也是各地實現2023年新目標的信心和底氣。
百舸爭流,千帆競發。從省上到市州,各地已行動起來,將“施工圖”轉化為發展的“實景畫”。
依托優勢產業,培育產業集群。圍繞集成電路、新型顯示等16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四川在成都、自貢、攀枝花、德陽、綿陽、遂寧、樂山、南充、宜賓9個市布局建設23個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
各地也在發力。宜賓在白酒、動力電池、數字經濟3個優勢產業的基礎上,提出全力打造世界級優質白酒產業集群、全球一流動力電池產業集群、全國同類城市領先的數字經濟產業集群。眉山提出聚力新能源新材料產業集群發展,通過打造千億鋰電產業,引領成都都市圈鋰電產業發展,形成協同共興的產業生態圈。資陽明確,以打造“產學研銷醫養”口腔全產業鏈為重點,加快建設全國重要醫療器械產業基地﹔以交通裝備為重點,打造全國重要交通裝備產業基地。
推動轉型升級,加快新型工業化步伐。遂寧提出,大力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加快“智改數轉”,實施傳統產業數字賦能工程,力爭70%以上規上企業上雲﹔自貢提出,堅持以信息化驅動工業化,推動制造業數字化、服務化轉型﹔推動“5G+”賦能應用,確保中國電信(自貢)5G創新應用產業園、川潤數字化供應鏈服務中心竣工投用。
堅持抓大產業、大平台、大項目、大企業。1月29日,省發展改革委公布2023年四川省重點項目名單,共列700個項目。其中,制造業項目197個,主要聚焦電子信息、動力電池、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晶硅光伏、生物科技等優勢產業和新興產業領域,將為四川制造強省建設注入強勁動能。
“制造強省”的號角已吹響,一個更具有韌性活力的四川,將在新時代迸發出新的蓬勃生機。
夯實縣域經濟,筑牢底部支撐
1月28日,春節假期結束后上班第一天。眉山市東坡區委書記廖小寧主持召開全區耕地保護工作專題會議,壓緊壓實耕地保護責任﹔大邑縣委書記連華來到一季度重點文旅項目集中開工儀式現場,發出開局起步“動員令”﹔什邡市委書記王洪走進四川美大康中藥現代化科技產業基地,現場辦公協調解決問題……
“郡縣治、天下安”。全省183個縣(市、區),共同筑成四川這座“經濟大廈”高質量發展的底部基礎。2022年12月,省委省政府印發《關於表揚2021年度四川省縣域經濟發展先進縣和全國百強縣百強區的通報》,對攀枝花市東區等15個縣域經濟發展先進縣及西昌市等4個全國百強縣、成都市武侯區等13個全國百強區予以表揚。
“百強”已成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一個標簽,非百強縣也進步明顯。四川大學區域經濟和現代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黃勤通過實地調研發現,面臨疫情反復、極端天氣、局部地區地震災情等多重困難挑戰,全省縣域經濟顯示出較強韌性,實現了“百強”榜單、產業和動力“三大升級”。
韌性從何而來?得益於重大項目支撐。在去年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共建160個重大項目的牽引下,對相關縣(市、區)投資拉動明顯。
得益於四川省堅持縣域經濟分類發展的政策措施。樂山市五通橋區的晶硅光伏產業,成都市金堂縣、遂寧射洪市的鋰電產業,雅安市滎經縣的文旅產業等一大批特色縣域經濟加快成勢。
得益於一年來各地全力以赴拼經濟搞建設的不懈奮斗,這一“拼”的態勢還在延續:德陽市旌陽區,四川雲上天府雲計算中心一期項目加緊建設﹔攀枝花市仁和區,“水資源配置+抽水蓄能+新能源開發”三結合項目正在推進﹔遂寧射洪市,新簽下的年產20萬噸三元正極材料項目為“鋰電之都”核心區增添新動能。
2022年12月,賽迪顧問發布名為“縣域經濟是經濟大省挑大梁的重要著力點”報告,從財政實力、消費水平等層面,佐証縣域經濟是支撐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這一結論。報告關於四川的數據顯示,2021年縣域GDP佔全省GDP比重超過40%﹔從財政實力看,縣域對全省財政貢獻率超過25%﹔從消費水平看,縣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佔全省總量的比重達到39%﹔從工業主體看,縣域規上工業企業數量佔全省總量的比重超過51%。
2023年,縣域經濟的底部支撐作用將進一步夯實。
在成都平原,聚焦於“融”。資陽提出,聚焦成都都市圈現代化產業新城和成渝地區中部崛起示范區建設,培育壯大安岳、樂至“兩極”,推動雁江、高新、臨空“三區”協同發展。眉山以“服務成都、依靠成都、融入成都”為戰略牽引,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
在川南,聚焦於“協”。宜賓提出,推動三江新區與其他縣(區)協同招商、協作發展總部經濟和飛地園區。
在川東北,聚焦於“創”。巴中支持南江縣、通江縣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平昌縣創建天府旅游名縣命名縣﹔南充支持營山縣爭創全省縣域民營經濟改革試點縣﹔廣安支持岳池縣、武勝縣、鄰水縣打造重慶都市圈新型衛星城。
在攀西,隨著8個縣(市)納入《安寧河流域高質量發展規劃(2022—2030年)》,涼山州把安寧河流域高質量發展作為戰略牽引,提出加快構建區域共興發展新格局。
在川西北生態示范區,阿壩州支持汶川、茂縣等縣(市)做好承接,加大鋰礦資源綠色開發力度。
省社科院研究員盛毅表示,不同區域對縣域經濟發展願景描繪不同,與“五區共興”部署相契合,其目的就是要高水平推動區域協調發展,促進成都平原、川南、川東北、攀西經濟區和川西北生態示范區協同共興。(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國平 王代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