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四川

共建共享,打造巴蜀民生“幸福圈”

2022年12月30日07:52 | 來源:四川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共建共享,打造巴蜀民生“幸福圈”

協同推進“放管服”改革,聯合發布311項“川渝通辦”事項,統一事項辦理標准流程﹔推出兩批次、43項便捷生活行動舉措,涵蓋交通通信、戶口遷移、就業社保、教育文化、醫療衛生、住房保障……這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3年來公共服務領域發布的成績單。

從檢驗互認到信息共享,從環境共護到文旅合作,3年來,川渝兩省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按照《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要求,增加優質公共產品和服務供給,持續改善民生福祉,構建多元包容的社會治理格局,努力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隨著越來越多的便民惠企政策舉措在川渝兩地誕生,川渝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增強。

川渝民生那些事

311項

3年來,川渝兩省市聯合發布311項“川渝通辦”事項,統一事項辦理標准流程

43項

推出兩批次、43項便捷生活行動舉措,涵蓋交通通信、戶口遷移、就業社保、教育文化、醫療衛生、住房保障等

127萬人次

成渝高鐵日開行列車80—120對,跨省城際公交累計服務超127萬人次

251萬人次

1.2萬家定點醫療機構住院(門診)費用、2.9萬家定點藥房實現跨省直接結算,服務群眾超251萬人次

方便

基本公共服務水平持續提高

“以前去重慶,要倒兩趟中巴車,票價15元,班次也不多。如今有了‘川渝20路’,一趟車直達重慶,方便快捷,價格還便宜!”這是自今年6月“川渝20路”正式開通以來,廣安市鄰水縣不少群眾的感受——作為溝通川渝高竹新區與重慶主城區的首條跨省(市)公交,“川渝20路”支持兩地公交卡通用,並實行階梯票價,最高票價5元,為兩地居民出行帶來了極大便利和實惠,架起了又一座川渝毗鄰地區常態化交流合作的“橋梁”。

拉近川渝距離的,不止陸續開通的20條川渝跨省(市)城際公交線路。3年來,隨著川渝公共服務政策體系不斷完善,基本公共服務標准化便利化水平持續提升,更多企業和個人全生命周期的“一件事”通辦落地,兩地群眾“交往更頻繁、辦事更方便、生活更舒心”。

如今,重慶中心城區與成都平原經濟區實現公共交通“一卡通”,成渝高鐵日開行列車80至120對,跨省(市)城際公交累計服務超127萬人次﹔實現跨省級行政區域固定電話通信資費一體化,川渝電子健康卡互聯互通,養老保險關系轉移“零跑路”或就近“一次辦”。2022年1至11月,兩地累計辦理川渝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2.33萬人次、待遇領取資格互認6.34萬人次,實現住房公積金繳存、提取、貸款等信息實時共享,累計辦理住房公積金異地轉移接續2.6萬人次,發放異地貸款20.3億元。川渝兩地人才中心全力推動流動人員人事檔案“跨省通辦”,提供人事檔案互轉服務2.5萬人次。

貼心

健康指數和平安指數不斷提升

川渝醫療平台互聯、系統互通、結果互認帶來的便捷,讓重慶市民章女士感覺“很貼心”。

在重慶市墊江縣婦幼保健院分娩前,章女士在成都市婦女兒童中心醫院做了血常規、乙肝標志物等相關產前檢查。“雖是跨了省市,但回重慶住院不用再做同樣的檢查了!”

為指導醫療機構規范開展互認,兩地衛健部門還成立了川渝檢驗檢查結果互認質量控制專家組。

醫療服務便捷了,聯動效應也持續增強。3年來,川渝持續推動疾病防控、衛生健康一體化建設,兩地優質醫療資源加快建設國家醫學中心: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聯合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獲批國家兒童區域(西南)醫療中心,中醫藥科技協作創新不斷深化,兩地聯合組建含眼科、神經外科、疼痛科等在內80余個專科聯盟,建立205個遠程醫療協作網,38家三級公立醫院互認16項臨床檢驗、41項醫學影像檢查項目結果,1.2萬家定點醫療機構住院(門診)費用、2.9萬家定點藥房實現跨省直接結算,服務群眾超251萬人次。

推進川渝毗鄰地區110、120協作服務機制,構建2小時應急救援圈﹔建立川渝應急物資協同聯動保障機制,實現救災物資儲備信息互通共享﹔開展災害事故綜合應急演練,互派專業人員參與四川“6·1”蘆山地震、重慶山火抗災搶險……隨著川渝應急聯動機制的不斷完善,兩地人民群眾的健康指數、平安指數不斷提升。

共贏

社會事業加快實現共建共享

以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為目標,擴大民生保障覆蓋面,提升公共服務質量和水平,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這是川渝強化公共服務共建共享的重要內容,兩地從群眾需求入手,持續增進民生福祉。

教育協同發展,努力實現“共建、共享、共贏、共融”——

實施教育協同發展行動計劃,穩步推進西部職教基地建設,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成立職教集團6個、教育聯盟4個,組建多類型技工教育聯盟和技師學院集團5個,推進22所高校65個優勢特色學科結對共建“雙一流”學科,舉辦重慶四川技術轉移轉化大會等活動40余場,兩省市相互增投普通高校招生計劃。

文體深度合作,豐富兩地群眾精神文化生活——

成立巴蜀文化館、圖書館行業聯盟,34家公共圖書館實現圖書資源共享和通借通還﹔共同舉辦川渝春節聯歡晚會,開展兩地非遺項目“雲展覽”、川渝知識產權服務業技能大賽等﹔共建田徑項目國家隊,聯合舉辦成渝雙城鐵人三項公開賽、“巴山蜀水·運動川渝”體育旅游休閑消費季,攜手創建國家體育旅游示范區、全國戶外運動首選目的地。

生態共建共保,筑牢長江上游生態屏障——

共同印發《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規劃》,實施碳達峰碳中和聯合行動,協同開展水生態環境保護立法,聯合編制長江、嘉陵江、烏江、岷江、沱江、涪江“六江”生態廊道建設規劃,川渝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超過96%……兩地生態共建共保成效顯著,污染跨界協同治理有序開展,生活宜居水平加快提升。

川渝一家親,共筑更加美好的巴蜀“幸福圈”。(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劉佳)

(責編:羅昱、章華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