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在成都川博遇見眉山東坡

劉海天
2022年11月26日09:40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為傳承弘揚好三蘇文化、講好東坡故事,由中共四川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和旅游廳、省文物局、中共眉山市委、市政府共同主辦的《高山仰止 回望東坡——蘇軾主題展》將於11月29日在四川博物院盛大啟幕。

展覽海報。四川博物院供圖

北宋大文豪蘇軾,是四川眉山岷江岸走來的曠世奇才,是歷史上著名的文學家、書法家、美食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世稱蘇東坡、蘇仙、坡仙。他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詩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與辛棄疾同為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散文與歐陽修並稱“歐蘇”,“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書法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合稱“宋四家”﹔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歐陽修初見蘇軾就評價“此人可謂善讀書、善用書,他日文章必獨步天下”,更發出“老夫當避路”的感嘆。

中國美術館藏《瀟湘竹石圖》。四川博物院供圖

蘇州博物館藏仇英款后赤壁賦圖卷(部分)。四川博物院供圖

縱然已過千年,我們仍能在遺跡、課本、影視和文化景觀中看到蘇東坡。這是歷史的沉澱,也是今人對他的懷念,還是東坡文化的另一種延續。位於眉山市東坡區紗縠行的三蘇祠,是北宋著名文學家蘇洵、蘇軾、蘇轍父子三人的故居,現在是人們研究傳承東坡文化的重要基地和人文旅游勝地。

不僅眉山,蘇軾青年時期與成都多有交集,對這裡念念不忘。

眉山三蘇祠博物館。四川博物院供圖

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19歲的蘇軾第一次來到成都,被知州張方平視為奇才並“待以國士”,並向翰林學士歐陽修推薦。宋英宗治平年間,蘇軾訪游成都,寄住成都西郊清水河畔,座談會友,舉酒賦詩,為當地士子講學。相傳臨走時,他在清水河捐建一座青石拱橋,后世將之取名為“蘇坡橋”。此外,成都的大慈寺、郫筒鎮、塔子山公園與蘇軾也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塔子山公園出土的三蘇殘碑三通,就有蘇軾的《中山鬆醪賦》。

如今,蘇軾捐建的青石拱橋雖不復存在,但一座壯觀的立交橋矗立在成都西三環,取名蘇坡立交。他在大慈寺賞畫題寫的“精妙冠世”四個大字,現在也鎏金立壁在成都繁華步行街。成都的蘇坡街道、蘇坡公園、東坡大道、東坡體育公園,以及得名於蘇軾詩詞的瓊樓路、玉宇路……無不表達著成都對蘇軾的記憶。

蘇軾對成都是喜愛和思念的。“忘卻成都來十載,因君未免思量。”“乘槎歸去,成都何在。”“成都畫手開十眉,橫雲卻月爭新奇。”……成都入了他的詩詞,也入了他的心,“成都,西南大都會也”則將他的成都情結表露無遺。更有人說《鵲橋仙·七夕和蘇堅韻》就是蘇軾在七夕寫給成都的“情書”。

在浣花溪畔的四川博物院舉辦蘇軾主題展,正應了蘇軾在《河滿子·湖州作寄益守馮當世》中“莫負花溪縱賞”的期盼,也是當代對蘇軾七夕“情書”的回信,為人們在成都邂逅東坡開啟新的方式。

張大千西園雅集圖屏(部分)。 四川博物院供圖

主題展包含了“蘇軾主題文物特展”和“當代書畫名家作品展”兩個篇章。前者將陳列從全國各地臻選出來的蘇軾主題文物,品類豐富,頗為珍貴,就連稀世罕見的蘇東坡真跡《瀟湘竹石圖》(中國美術館藏)、《陽羨帖》(旅順博物館藏)、《洞庭春色賦·中山鬆醪賦》(吉林省博物院藏)也將亮相該展。主題文物展將反映出家風對蘇軾成長成才的影響,以及蘇軾意氣風發志四方、面對挫折一蓑煙雨任平生的豁達人生和偉大成就。后者則是當代名家以蘇軾為主題創作的書畫作品展,通過當代藝術寄托對蘇軾的追思,傳承弘揚東坡文化。

蘇軾,一位德才兼備的思想家、實干家,“守其初心,始終不變”,將一路坎坷化為對自我生命的超越。雖已近千年,但關於他的功績、趣事、成就,至今仍為世人津津樂道。

本活動支持單位為故宮博物院、中國美術館,承辦單位為四川博物院、四川省詩書畫院、眉山三蘇祠博物館、四川省圖書館。

(責編:袁菡苓、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