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突出優勢 搶抓機遇 成都推進制造強市建設

2022年11月20日07:40 | 來源:成都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突出優勢 搶抓機遇 成都推進制造強市建設

  制造業是國家經濟命脈所系,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制造強國”。

  國家有戰略,四川有部署,成都有行動。11月18日,成都市推進制造強市建設大會召開。大會以視頻會議的形式,從主會場開至各區(市)縣,5900余名深耕成都市場的企業家、政府職能部門負責人參會。會場內外,一個共識已經形成:堅定實施制造強市戰略,在做強城市發展核心優勢中,更好服務國家戰略全局和全省發展大局。

  建設制造強市,成都已按下“快進鍵”。步入這一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戰場”,面對如何贏得競爭的必答命題,有必要捋清這座城市制造業擁有的優勢基礎,明確國家和時代賦予我們的絕佳機遇。

  成都制造強市的優勢

  制造業是城市經濟騰飛的“主引擎”,在成都這座經濟總量達2萬億、常住人口超2100萬的超大城市,它動能澎湃。

  經過多年培育發展,成都已構建起涵蓋38個大類、184個小類的綜合性工業體系,先進制造業城市發展指數居全國第8,獲批“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

  從產業發展基礎看。成都已形成電子信息、裝備制造2個萬億級和航空航天、高端軟件等8個千億級特色優勢產業集群,軌道交通、生物醫藥納入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工程,軟件和信息服務、高端能源裝備、電子信息先后入選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

  2017年,中科芯未來微電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落戶雙流成都芯谷。“落戶以來我們搬了三次家,每一次都能感受到新變化。”說起近年來發生在身邊的諸多變化,中科芯未來項目經理朱音璇如數家珍,現在足不出“谷”便能通聯產業鏈上下游、左右岸的同業。成都芯谷也與入駐企業一起快速成長,在11月8日舉行的第二十屆中國國際軟件合作洽談會上,入選“成都軟件20年影響力產業園區”,目標直指打造“中國電子信息新一極”。

  再從科技創新資源看。成都擁有65所高校(其中“雙一流”高校8所、居全國城市第4)、30余家國家級科研機構和218個國家級創新平台,近3年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80項,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分別達9952家和8153家。

  在去年底舉行的“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22個來自成都的項目榮獲國家科學技術獎,獲獎數量在同類城市中繼續保持前列,彰顯成都科技創新實力。

  成都群賢南街100號,地處興隆湖東北角,是“科研國家隊”中國科學院成都分院辦公地。群賢街群賢薈聚,在成都分院科學城園區附近,既有清華、北大、北航等高校“朋友圈”,也有獨角獸島及一批明星科技企業,創新“乘數”效應盡顯。

  第三從要素成本優勢看。今年8月,世邦魏理仕(CBRE)以成都、上海、深圳等國內15個制造業頭部城市為研究對象,對比綜合用地、用工、用能、物流指標,進行產業發展成本對比分析。結果分析,作為企業遷移的核心考慮要素之一,成都的產業發展成本在15城中位於第三梯隊,即成本要素較低。

  在更為具體的層面,成都生產要素成本優勢更得到充足支撐。通過中歐班列等構建空鐵聯運體系,物流成本降低約15%、時效縮短約70%﹔人才總量587.6萬,制造業用工成本較低。

  成都制造強市的機遇

  從區域競爭角度來看,制造業是大城崛起的基礎支撐,建設制造強市就是“市之大事”。在業已啟動的這一重大戰略中,究竟有哪些機遇可為成都制造強市建設提供巨大助力?

  第一問,實際已有答案。在成都市推進制造強市建設大會上,就國家制造業發展重點和方向,成都市在此戰略中應有的擔當和作為,為成都進行解讀指導的國家制造強國建設戰略咨詢委員會屈賢明委員直截了當指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建設,為成都制造業的發展創造了一個難得的機遇。

  2020年1月3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研究要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在西部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2021年10月《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發布以來,這一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已在成渝兩地形成一系列落地見效的建設成果。

  成渝創新推動公積金制度改革國家試點,探索公積金“一體化”發展,信息共享、雙軌並行、互認互貸、政策協同﹔成渝跨境公路運輸平台步入發展快車道,已累計開行跨境公路班車2000余班次,發運貨值超過26億元……上個月27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公示《第三輪先進制造業集群決賽優勝者名單》,成渝地區電子信息先進制造集群成功入選,成為繼成都軟件與信息服務業集群后的第二個“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

  今年1—10月,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160個共建重大項目,已有157個開工,完成投資1889.5億元,為年度計劃值的103%。從投資金額來看,前10個月完成846.1億元投資的現代產業居於領先位置,年度投資完成率已達116.2%。

  再問如何搶抓公園城市示范區建設機遇,助力成都制造強市建設?“要准確把握新型工業化的趨勢和要求。”18日的大會明確指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新型工業化內涵和邏輯深刻調整。其中,需要更加注重綠色轉型,推動用地集約節約、生產性流通體系改善、生產用能清潔化替代、生產方式低碳化改造,加強綠色工廠、綠色園區、綠色供應鏈建設,構建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綠色生產體系。

  成都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超大特大城市轉型發展新路徑的創新實踐,給這座城市帶來更漂亮的景、更“安逸”的宜居宜業環境、更智慧的治理體系,同時也催生了海量的產業新機遇。

  捷普集團中國西區營運副總裁張錦鑫說,“捷普進入成都已經有8年時間,不管是產業環境還是營商環境等各方面,成都給我們的感覺都很不錯,而且不斷在進化,與沿海城市很接軌。作為企業,捷普感謝成都市委市政府的積極作為。”

  隨著公園城市示范區建設的逐步深入,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了成都。2021年,成都淨增高新企業1701家,總量達7821家,科創板上市企業累計達14家,數量居中西部城市首位。

  產業生態“建圈”,重點產業“強鏈”——成都建圈強鏈戰略,是三“問”中最后關鍵一“問”。堅定不移推動建圈強鏈,突出重點靶向發力,加快構建先進制造體系,成都目標明確,具體怎麼做?

  大會指明具體路徑五個“聚焦”。要聚焦“強主體”,引優育強促進產業夯基固本。聚焦“強創新”,協同轉化服務產業發展所需。聚焦“強空間”,節約集約推動產業精明增長。聚焦“強人才”,創新機制打造產業人才高地。聚焦“強配套”,專業高效賦能產業提質升級。

  自2021年底提出“建圈強鏈”以來,成都陸續確定了12個產業生態圈,26條重點產業鏈。26個已然成“鏈”的重點產業,在“圈”裡通聯上下游、左右岸,活力增強,在“鏈”中提升產業能級、核心優勢,競爭力彰顯。

  其中,成都市經信局共“領取”了10余個重點產業鏈任務,產業門類均為先進制造業。其中,既有產業規模在2020年達到1220億元位居全國第五的集成電路產業,也有產業規模約200億元的人工智能產業。

  制造強市,等不來、喊不來,唯靠拼出來、干出來。突出自身優勢,搶抓時代機遇,成都制造強市建設必將快速高質推進。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 蔡宇

(責編:彭茜、章華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