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成都

成都市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成果公布

1700余萬條數據助力防災減災

2022年11月18日07:31 | 來源:四川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1700余萬條數據助力防災減災

  11月15日,成都市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成果公布。此次歷時一年的普查,共匯集各項數據1700余萬條,年度歷史災害相關數據涵蓋干旱、洪澇、雪災、地震、地質災害、森林草原火災等自然災害。目前,成都市已完成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中的1978年至2020年歷史自然災害調查評估,為下一步科學開展災害管理和防治打下堅實基礎。

  這次普查查了哪些內容?數據評估將如何運用?

  查哪些?

  匯集絕大多數涉災行業部門風險普查數據

  當天上午,記者來到成都市城市安全與應急管理研究院,大屏上幾組成都市“年度歷史災害”數據顯示:影響農作物指標中,洪澇、干旱、風雹佔比較高……

  成都市普查辦工作專班業務組組長、成都市城市安全與應急管理研究院總工程師廖學燕指著大屏說,風險普查成果匯集了成都市應急管理局、規自局、住建局、城管委、交通運輸局等絕大多數涉災行業部門的風險普查數據,“匯集過程相當復雜。”

  廖學燕說,除常規的人員採集信息外,普查辦運用衛星遙感、無人機等新技術,“以都江堰市龍池鎮飛虹社區紅色干溝泥石流隱患點為例,普查數據包括流向、落差、附近人口(房屋)數量等,所有數據都必須准確、有出處,普查辦會現場抽查。”針對礦山、危化企業等風險較高的區域,普查工作人員還運用高分衛星和無人機採集相應調查數據,再進行三維建模。

  龐大數據匯集在一起,如何評估?基於普查的歷史災害基礎數據,評估報告分別對成都市在7個重大歷史自然災害中的受災情況進行分析評估,包括受災人口、農作物受災面積、農作物絕收面積、損壞房屋數、直接經濟損失等。成都市普查辦工作專班業務組成員韓超說,復盤和分析重大歷史自然災害,才能運用系統思維,精准施策,推演在未來面臨災害時如何防、如何抗、如何救。

  怎麼用?

  可在災前進行風險評估,多維度評估應急物資、隊伍配備等

  在成都市城市安全與應急管理研究院,記者看到了風險普查數據的“家”——基於國產化GIS引擎的風險普查成果應用系統。該系統可在災前進行風險評估,並多維度評估避難場所、應急物資、隊伍配備等。

  “假設災害發生時,系統可對其影響過程和范圍進行災害量化,進而進行情景構建。”廖學燕舉例,模擬強降雨時,系統可提前將洪水淹沒范圍內的重要物資、設施、人口等量化,“針對災情,需要多少人來救援?需要運送多少物資?系統可進行全過程任務梳理。”

  在災害發生過程中,系統可快速評估災情。“比如發生森林火災時,過火面積、可能波及的范圍、發展趨勢,都可提前研判,並給出可行性建議。”廖學燕說,災后受災評估方面,可利用高分衛星、無人機等採集信息,導入系統分析后,評估災情損失,為災后恢復或重建提供科學依據。

  廖學燕表示,目前,該套系統還處於試運行階段,下一步將進行優化,並結合AI視頻監測平台、智能穿戴設備等,提升風險普查數據的業務應用,強化風險普查成果應用系統的實戰能力,為成都市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治理提供權威的災害風險信息和科學決策依據。(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昊)

(責編:章華維、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