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成都

成都成華強力助推丹巴縣全面鄉村振興

2022年11月02日07:50 | 來源:四川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成都市成華區:強力助推甘孜州丹巴縣全面鄉村振興

2012年,按照省、市安排部署,成都市成華區對口幫扶甘孜州丹巴縣。2018年,在成華區的對口幫扶下,丹巴縣如期脫貧摘帽。脫貧攻堅取得勝利后,“三農”工作重心迎來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歷史性轉移。

面對幫扶形勢之變,成華區以規劃整體性、項目示范性、質效連續性工作模式,從資金項目、民生產業、人才智力、基層治理等方面著手,多點縱深發力,從沖刺新目標、強化新支撐、構建新機制三方面切入,為丹巴縣全面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能。

新目標

編制高標准五年規劃 提升規劃整體性

巴底鎮邛山村40畝金絲皇菊種植基地已投產,半扇門鎮團結村冬暖式大棚產業園已投運,丹巴縣就業創業中心已建成,格宗鎮江達村350畝農旅產業基礎設施加速提檔升級,丹巴冷鏈物流倉儲中心加快推進……成華區對口幫扶丹巴縣的一系列新重點項目,如同一股強勁助力,正推動丹巴鄉村振興“加速跑”。

丹巴脫貧奔康后,面臨的課題是如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書寫鄉村振興的全新篇章,這也給成華區的幫扶工作帶來了全新課題。

面對新課題,成華區確立了新目標:打造對口支援新模式,建立鄉村振興示范區﹔有效銜接鄉村振興新工作,促進產業融合發展﹔打造民生新常態,樹立基層治理標杆。

如何實現新目標?成華區第六批對口支援工作隊隊長李鳳來說:“鄉村要振興,規劃須先行。”為此,成華區科學編制並啟動實施第三輪(2021—2025年)對口支援規劃。

初到高原,工作隊馬不停蹄地深入丹巴的各個鄉鎮,與當地干部群眾促膝長談,了解產業經營、幫扶帶動、群眾受益、項目建設進度等情況。李鳳來回憶說:“每一天都在深入基層,調查了解情況。”

總結十年對口幫扶經驗,實打實蹲點調研,成華區第六批對口支援工作隊思路逐漸清晰:編制高標准五年規劃,提升規劃的整體性。

翻看規劃可以發現,該規劃統籌銜接丹巴縣“十四五”規劃,將成華區的對口幫扶工作納入丹巴縣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一盤棋謀劃、一體化推進,同時突出“整體性、示范性、連續性”,聚焦聚力幫助丹巴縣實現鄉村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大力實施資金項目、民生人才援助,全力構建產業互補、人員互動、觀念互通、發展共贏的對口支援工作新格局。

規劃整體性突出。本著“一年辦成一件實事、三年辦成一件好事、五年辦成一件大事”的原則,成華區根據幫扶情況和受援地經濟社會發展現狀,適時調整、制定階段性對口幫扶產業發展專項規劃﹔充分論証、科學制定對口幫扶2023、2024、2025年度實施方案,並確保其嚴格執行、扎實推進。

新支撐

圍繞鄉村振興示范性村落 打造幫扶樣板

新一輪幫扶工作中,圍繞“丹巴需要什麼、成華能做什麼”,成華區從產業發展、公共服務、人才智力、基層治理等8個方面著手,深入鄉鎮、走訪部門、開展調研,梳理出契合鄉村振興戰略、符合丹巴產業實際、貼合成華資源優勢的優質項目31個,其中,2021年度17個、2022年度14個﹔涉及計劃內投入財政資金5344.05萬元,其中,2021年度2603.05萬元、2022年度2741萬元。

總結過去的經驗,成華區以“點線面”結合為核心理念,圍繞一個示范性村落,通過資金項目、民生產業、人才智力、基層治理等多個方面打造標杆項目,打造幫扶樣板,在未來的幫扶工作中全面復制、廣泛推廣,促進對口幫扶工作提質增效。

走進丹巴縣格宗鎮江達村,放眼望去,一排排整齊的羊肚菌產業大棚映入眼帘,大大小小的羊肚菌破土而出,長勢喜人。該村共有186戶649人,成華區計劃以“現代特色造血農業”“新型研學旅游”為抓手,打造江達村農旅融合鄉村振興示范點,帶動當地群眾就地就業增收。

2022年,成華區投入幫扶資金966萬元,立足農業產業基礎條件,對江達村傳統優勢產業羊肚菌種植進行提檔升級,新建兩用種植大棚替代原有的黑色薄膜大棚,在大幅提升美觀度的同時,實現冬夏蔬菜、羊肚菌輪種,實現每畝年增收約4000元。未來三年,成華區預計投入1539萬元,建設智慧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區和花椒林、生態養殖等基地集群,開發農業體驗、農業觀光、MCN孵化園等農旅項目。

在巴底邛山土司官寨文旅融合鄉村振興示范點,成華區深挖邛山村“土司官寨”和“美人谷”IP內涵,引入金絲皇菊種植40畝,畝均增收4000元,同時形成特色景觀﹔通過打造景觀和完善旅游基礎設施,加快形成美人谷丹巴全域旅游關鍵觀光節點。

半扇門鎮團結村冬暖式蔬菜大棚產業園項目,是成華區援建丹巴縣的重點造血產業項目之一。該項目實行“公司+合作社+基地”產業發展模式,集中種植水果黃瓜、番茄等經濟作物,預計2022年產業園年產量將超過600噸,年產值超300萬元。目前,該產業園已輻射周邊10余個村組,帶動務工100余人,年均增加務工收入80余萬元。

團結村黨支部書記王繼華說:“以前,村民們看天吃飯,隻能在村裡種些玉米、土豆,一年掙不到幾個錢。如今,在家門口就有活干,學到種植技術,收入還增加了。”

打造鄉村振興示范點,成華區總結運用“十年探索實踐”取得的寶貴經驗,在深化對口支援上再下功夫、再出實招,推動“輸血式幫扶攻堅”向“造血式產業振興”轉移,大力實施“數商興農”“數商興旅”等工程,探索構建“規劃帶動、項目推動、營銷拉動、產業聯動、機制驅動”合作發展新機制,推動產品共育、市場共享、渠道共聯,助力丹巴縣加快實現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

在集中打造鄉村振興示范點的同時,成華區還在丹巴全縣種植范圍內大力扶持蔬菜、高山羌活、美人脆蘋果種植和藏香豬養殖等特色產業,通過造血式產業幫扶,切實提高群眾收入,全面美化人居環境,激發出丹巴縣鄉村振興的不竭動力。

新機制

創新搭建“牽手1+1+1”幫扶平台 強化質效連續性

站在新起點上,成華區延伸幫扶觸角,創新幫扶機制,強化質效連續性。

組成“牽手1+1+1”新型幫扶共同體。在原來“幫扶區—受扶地”結對幫扶模式基礎上,成華區進一步強化責任到人的“一對一”幫扶,創新建立由幫扶區(街道)—工作隊員—受扶縣(鄉鎮)組成的“牽手1+1+1”新型幫扶共同體。

具體來說,不管是規劃內還是規劃外項目,每位工作隊員都要“一對一”對應服務一個項目,真正將幫扶力量下沉到項目上。

在此之前,成華區“一對一”幫扶丹巴縣項目,每個街道“一對一”幫扶丹巴縣鄉鎮的項目。

現在,工作隊員起到了一個橋梁的作用,可以隨時掌握項目信息,並將信息反饋給幫扶方和被幫扶方。同時,工作人員也可以幫助雙方交換意見,督促項目進度。

另一方面,將幫扶力量下沉到項目,也便於工作隊員對規劃內的項目進行“一對一”跟蹤問效。

工作隊選派專人具體負責項目,實行每個幫扶項目和結對鄉鎮“點對點”隊員蹲點跟蹤指導,明確幫扶時間表、責任人、任務圖,挂圖作戰,讓幫扶撓到痒處、戳到痛處,確保項目盡快落地建成。

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在對口幫扶過程中,工作隊開展了結對“傳幫帶”行動,要求隊員們發揮各自優勢特長,在崗位上至少“傳幫帶”1名本地干部人才,效果初顯。工作隊隊員樊勝說:“結對子后,我和當地干部的聯系更密切了,責任感激勵我全力以赴地去傳授自己的工作經驗。”

此外,成華區還廣泛發動社會各界力量,持續深化全域結對援助力度,按照機構對口、行業相近、優勢互補的原則,根據丹巴縣實際需求,採取“一對一”“多對一”“一對多”等方式開展結對幫扶,共11個街道、23個部門、48個社區、24所學校、8家醫院、46家企業分別與丹巴開展結對幫扶,形成了上下“一條心”、全區“一盤棋”、幫受雙方“手牽手”的全員參與大局面。(雨田)

(責編:羅昱、章華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