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新聞資訊

四川人社這十年:保障民生助推就業 推動治蜀興川再上新台階

郭瑩
2022年10月14日09:21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黨的十八大以來,四川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系統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加快完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深化人才人事制度改革,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實施人社脫貧攻堅,推進“溫暖人社”建設,全省人社事業發展取得顯著成就,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推動治蜀興川再上新台階作出了積極貢獻。

強化就業優先政策

全省就業局勢持續保持總體穩定

十年來,四川省委、省政府始終從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把穩定和擴大就業作為保障改善民生的頭等大事,大力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千方百計確保就業局勢總體穩定。特別是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和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等嚴峻挑戰,將穩就業、保就業作為“六穩”“六保”之首,持續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通過加大稅收優惠、創業擔保貸款及貼息、資金補貼、創業培訓等政策實施力度,支持各類創業孵化基地建設,促進創業帶動就業,支持多渠道靈活就業,在復雜形勢中穩住了基本盤。

堅持把高校畢業生就業擺在就業工作的首位,十年來,四川強化政策支持和公共就業服務,深入實施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促進計劃和基層成長計劃。實施農民工服務保障戰略性工程,持續推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農民工轉移輸出總量從2012年的2414.6萬人增加到2021年的2613.1萬人。實施精准就業幫扶,妥善做好長江流域退捕漁民安置保障工作。加強統一規范的人力資源市場體系建設,大力發展人力資源服務業,建成1個國家級、11個省級和一批市、縣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累計幫助實現就業、擇業和流動5207萬人次。

數據顯示,2017年至2021年,全省城鎮累計新增就業超過523.1萬人,城鎮就業人數從1642萬人增長到2522萬人,城鎮調查失業率保持在5.5%左右,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

深化社會保障制度改革

覆蓋城鄉居民的社保體系不斷完善

十年來,四川人社系統積極統一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完善待遇確定機制、建立基礎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調整優化個人繳費檔次和繳費補貼標准。規范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省級統籌制度,平穩推進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出台《四川省工傷保險條例》,將超齡人員、農民工等群體納入參保范圍。全面實施全民參保計劃,全省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基本實現法定人員全覆蓋,統籌層次和待遇水平穩步提高。2021年全省參加養老、失業、工傷保險人數分別達到6359.6萬、1128.9萬、1472.1萬,較5年前分別增長了1150萬、427萬、672.9萬。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超過91%,其中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是2012年的2倍。健全基金管理監督和風險防控體系,拓寬基金保值增值渠道。

深化人才人事制度改革

人才隊伍活力不斷釋放

著眼產業發展聚人才用人才,十年來,四川分類推進人才評價機制改革和深化職稱制度改革,加大高層次人才培養引進力度,加快培養造就支撐“四川制造”和“四川創造”的“技能川軍”。深入實施省學術技術帶頭人、天府工匠、天府卓越工程師等各項人才計劃和工程,2021年全省專業技術人才總量達383萬人,其中高級職稱51.8萬人,佔比達13.5%,全省累計招收博士后8706名﹔技能人才總量達到1056萬人,其中高技能人才227萬人,佔比21.5%﹔打破專業技術職稱評審與職業技能評價界限,全省技術技能人才貫通3321人,專業技術人才和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取得新成就。大力發展技工教育,實施技工教育質量提升工程,全省技工院校達99所,創歷史新高,在校學生16.5萬人。

與此同時,人社部門在全省范圍內大力開展技能提升行動,累計組織開展政府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960萬余人次,有力提升了勞動者技能水平和就業能力。積極深化“向用人主體放權、給人才鬆綁”和推進公開招聘、人員流動、崗位管理“放管服”改革,依托事業單位聚集大量高端技術人才。全省縣以下事業單位職員等級晉升制度深入實施,有效調動了廣大基層事業單位管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創造性。創新完善績效工資政策,構建了符合四川實際、鼓勵事業單位創新創造的待遇激勵政策體系,先后在公立醫院、高校等行業開展完善績效工資政策改革試點,為進一步深化事業單位薪酬制度改革探索路徑。

積極構建和諧勞動關系

勞動者權益得到有效維護

十年來,四川人社部門著力健全企業工資宏觀指導調控制度,企業工資宏觀調控指導不斷加強,國有企業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深入實施,企業自主分配、平等協商確定的工資決定和增長機制初步形成,推動建立工資決定機制和正常增長機制,促進職工工資合理增長。2021年,全省城鎮全部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為81420元,比2012年增加了45282元﹔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為96741元,比2012年增加了53631元。

積極制定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實施意見,逐步完善勞動關系協調機制和勞動標准,基本形成勞動關系雙方自主協商、社會三方協調、政府依法調整的工作格局,四川省21個市(州)和183個縣(市、區)普遍建立了協調勞動關系三方機制。推進勞動關系基層治理制度創新和能力建設,加強勞動爭議預防和處理效能建設,有效預防和化解勞動關系矛盾糾紛。十年來,仲裁結案率保持在95%以上。積極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在全國率先制定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工作方案,牽頭出台1個綜合文件,協調多部門出台單項文件,形成“1+N”政策支持體系。加強勞動保障監察隊伍建設,完善監察執法程序,加大執法監管力度,進一步規范單位用工行為,打擊各類勞動保障違法行為,監察執法能力全面提升。開展工程建設領域“零欠薪”行動、拖欠農民工工資“清零”百日行動、根治欠薪“利劍”行動、清理整頓人力資源市場秩序等專項行動,2016年至2021年,全省欠薪案件數、涉及人數和金額比2016年分別下降96%、94%、92%。

大力推進“溫暖人社”建設

人社公共服務能力和水平不斷提升

以群眾滿意為標准,十年來,四川持續實施“通辦服務”“智慧服務”“優質服務”三大行動,統籌 “四化”(標准化、信息化、協同化、專業化)建設,創新推進“社銀一體化”建設,全面實施“綜合櫃員制”,推進“疏堵去痛解難”專項行動,扎實開展練兵比武活動,推行多樣化便民服務,建成了“就近辦、網上辦、一次辦、馬上辦”服務體系,高頻服務事項提速50%,精簡証明材料125項。大力推進社保卡居民服務“一卡通”,全省社會保障卡累計持卡人數達9125萬人,簽發電子社保卡4444萬張。2020年以來,主動服務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著力推進川渝人社合作,積極推進技術技能人才、人力資源、就業創業等7大方面、30個合作事項、41項重點任務落地落實,川渝兩地人社部門簽署各級各類合作協議100余項﹔“川渝通辦”38個服務事項上線運行,87件重點任務和“十件實事”全面完成。推動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四川省人民政府、重慶市人民政府簽署部省市合作協議,實現全領域、全方位合作。

全力實施人社扶貧

脫貧攻堅成效顯著

積極發揮部門職能作用,十年來,四川人社部門主動投入脫貧攻堅戰場,大力實施就業扶貧,及時出台就業扶貧15條、支持彝區群眾就業8條等政策,幫助全省170萬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深入實施深貧地區技能培訓全覆蓋行動、技能脫貧千校行動,因地制宜採用“送下去”“請上來”“走出去”等方式,累計培訓貧困勞動力83.4萬余人。實施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費代繳政策,將345.4萬名貧困人口、低保對象、特困人員全部納入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費政府代繳范圍,實現勞動年齡內貧困人員“應代繳盡代繳”。完善待遇保障政策,將年滿60周歲、未領取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的332.8萬名貧困人員全部納入待遇發放范圍,實現老齡貧困人員待遇“應發盡發”。

(責編:李強強、薛育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