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新聞資訊

【黃河安瀾】邂逅若詩若畫若爾蓋 觀黃河生態發展之變

2022年09月29日09:18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黃河“九曲第一灣”。白馬奪吉攝

黃河流經若爾蓋148.7千米,與白河、黑河、賈曲河等眾多大小河流匯合交融。若爾蓋濕地每年為黃河的補水量達44億立方米左右,佔黃河蘭州斷面多年平均天然徑流量的14.3%,佔黃河多年平均天然徑流量的7.58% ,是名副其實的“黃河蓄水池”,是黃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養地和補給區、黃河中下游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

若爾蓋花湖濕地。白馬奪吉攝

若爾蓋濕地完善的生態系統,滋養著萬千生靈。花湖蒼茫,水天相連,成群結隊的水鳥在湖中嬉戲,黑頸鶴在湖畔悠然徜徉。這裡是世界上唯一生長繁殖在高原的黑頸鶴的故鄉,也是大天鵝、藏原羚等珍稀動物的美好家園。濕地浩渺,芳草茵茵,百花爭艷,斑斕的色彩遙落在通透清明的天幕之上,似大自然編織的一幅幅錦緞從天而降,如夢如幻。

若爾蓋賽馬節。若爾蓋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黃河是若爾蓋人民的生命之河、民族之河、幸福之河。維護濕地生態環境,關乎全省乃至全國生態安全和水源安全,利在全流域,功在千秋。因此,若爾蓋人民把守護這一方青山綠水視為自己的神聖使命。曾經的若爾蓋草原,因為鼠害、過度放牧、水位下降等種種原因,一度沙化嚴重,生態系統受損。若爾蓋縣委、縣政府高舉生態文明建設的旗幟,帶領若爾蓋人民退牧還濕、防沙治沙,用創造性的智慧和勤勞的雙手,贏得了一場又一場生態環境治理戰的勝利。

經過年復一年的不懈努力,若爾蓋生態環境越來越好,“中國最美高寒濕地草原”“川西北高原綠洲”“地球之腎”等諸多美譽接踵而至,傳統畜牧業大縣已然轉型為“全域旅游”大縣。

若爾蓋縣域內黑頸鶴數量達到2000余隻。若爾蓋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若爾蓋縣加強濕地保護與恢復建設工程,通過填堵排水溝、恢復河曲和湖泊水位、黑土灘治理、天然林保護、沙化治理等綜合恢復與保護措施,有效遏制了濕地退化萎縮趨勢,林草植被覆蓋度逐步增加,生態環境明顯趨好,濕地生物多樣性得到保護,自然生態系統生態功能恢復提升。

2021年若爾蓋縣成立四川首支黃河護河隊。龍江燕攝

若爾蓋縣是黃河干流流經四川省的主要地區,分布有全國最大的高原泥炭沼澤濕地——若爾蓋濕地,兼顧著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神聖使命。為守護好我們的母親河,若爾蓋縣多措並舉成立了四川省首支“黃河護河隊”。這支隊伍主要負責全縣73條河流、6個湖泊及3個重要濕地的河湖巡護、河岸清理、違法整治等工作。

若爾蓋縣麥溪鄉沙化治理點。若爾蓋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若爾蓋縣以沙化治理為重點,針對不同類型的沙地採取“生物措施+工程措施”,運用灌草結合、宜灌則灌、宜草則草的方式,因地制宜進行沙化治理。採用1年阻風固沙、2年植被恢復、3年苗木成活、4年連續管護和5年灌草結合的“12345沙化治理法”,有效遏制若爾蓋土地沙化趨勢,減少了水土流失,提升了水源涵養能力,增強了草原濕地生態系統穩定性,基本達到“種樹見林、種草見綠”效果,實現了固土保肥、碳氧平衡、“增綠、補氧、添景”目標。通過近幾年沙化成效監測,若爾蓋縣沙化年遞增率出現負增長,創造了“草進沙退、濕增人轉”的優異成績。(趙祖樂 龍江燕)

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中國正能量網絡傳播專項基金資助支持

(責編:章華維、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