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市州

清水潤發展,綿陽奏響“綠色協奏曲”

2022年09月25日07:56 | 來源:四川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走在治理與發展的“平衡木”上

  綿陽因水而興。嘉陵江右岸最大支流涪江,貫穿綿陽。這裡的青山綠水,為李白、杜甫、陸游等名士的詩作貢獻了靈感,也滋養了一座中國科技城。

  一面要服務居民生活、助推產業發展,一面要擔起涪江治理責任、保護生態。綿陽如何平衡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之間的關系?9月22日,四川日報全媒體“江河上游看變遷”採訪報道組來到綿陽,探尋答案。

  芙蓉溪

  順勢而變 河流變景區,養殖場變農家樂

  9月22日,細雨綿綿,記者驅車沿著涪江一級支流芙蓉溪“逆流而上”。一路上,紅黃藍三色車道顯得很別致,也給陰雨天增添了一道暖色﹔即便天氣欠佳,沿途還是能看到幾批前來拍照打卡的年輕人。

  “天氣好的時候人更多,一些‘網紅’也會來這裡直播。”一名同行的綿陽市游仙區新橋鎮干部說。

  芙蓉溪緊鄰綿陽城區及富樂山,從古至今,吸引了無數文人墨客來此游玩、賦詩。但由於沿岸排污問題,芙蓉溪一度失去了清麗景象。

  所幸,詩中的芙蓉溪美景在今天再現——路兩邊的黃色雛菊開得正艷,河中不時能看到魚兒游過,河對岸的步行/騎行道蜿蜒向前,穿過古橋、密林,漸隱於水天山色之中……當地還串聯各景點,打造形成芙蓉花溪旅游環線。

  對這種變化,家住芙蓉溪沿岸的村民王青玉感受最直接——

  過去,她家養豬,養豬場緊鄰芙蓉溪,如果下暴雨,豬糞可能會從化糞池溢出來,不僅臭氣熏天,還危害芙蓉溪水體。2017年,養豬場因環保不達標而關停。王青玉卻從中嗅到了機會——她借芙蓉花溪旅游環線延長的契機,利用原養豬場土地,與村民共同辦起了農家樂。“自2021年11月開業以來,平均每月都有10多萬元的營收,最高的一天收入近2萬元,比養豬的收入高多了。”

  從向河排污到憑河“賣景”,靠的不是一個點位的努力,而是全流域治理合力。

  新橋鎮地勢平坦,芙蓉溪流經此地,在場鎮劃出一個“幾”字,沿岸有近400家企業。在鐵腕治理排污的同時,新橋鎮也在沿岸設置“過濾器”。臨近新橋鎮場鎮,一座白色建筑在河邊綠色樹蔭中若隱若現,這是一路水清的關鍵——新橋鎮污水處理廠。該污水處理廠每日可處理1500余立方米污水,類似的處理廠在新橋鎮內還有6個。

  更關鍵的是尋找產業發展與江河治理的結合點。目前,新橋鎮正在推進產業轉型——從原來的以化工、機械加工為主,逐漸拓展出農副產品和食品加工業、新材料、新能源等新業態,芙蓉花溪旅游環線還串起了當地多家文旅企業。2022年,新橋鎮首屆鄉村旅游節舉辦﹔今年上半年實現鄉村旅游經營收入6.4億元。

  麻柳河郪江

  共治共享 全社會參與保護,共享綠色紅利

  9月23日,記者驅車來到綿陽市三台縣建中鎮。在麻柳河岸邊,記者老遠就看到了一位頭戴草帽、手持火鉗和竹竿的志願者。河邊三三兩兩的垂釣者身邊,已聚攏了一些枯枝和垃圾,等著志願者過來收取。

  麻柳河是涪江的二級支流,雖然隻有21公裡長,但僅憑當地鄉鎮、村社干部巡視保護仍有不足。結合當地垂釣愛好者多的特點,建中鎮積極發動熱心環保事業的釣魚愛好者和周邊群眾,自發成立了麻柳河流域環境保護協會,使該河流的日常管護在原有的數名河長之外,一下增添了300多名幫手。

  他們平時參與河流及周邊日常保潔巡查工作,不定期開展環境保護宣傳活動。為實現良性循環,當地還組織魚苗分段增殖放流、釣魚比賽等活動。“河流是大家的,不能隻釣魚索取,我們也要參與保護。”河邊一位大爺說出許多釣魚愛好者的心聲。

  治理保護河流,已成為綿陽全社會的共識。

  在建中鎮另一條涪江一級支流——郪江沿岸,鄒德祥正在巡河。他曾是建中鎮朝鳳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鎮裡搞河長制分段承包制后,他承包了朝鳳村郪江河段的保潔工作,“一有空就去河邊走一走,撿垃圾、清理河面,水變清了,環境好了,每個月還能掙到600元。”鄒德祥說。在建中鎮,像鄒德祥這樣的河道保潔員共有40人。

  今年,綿陽提出“五市戰略”,“生態美市”位列其中。在福建廈門、廣東東莞等地舉行的城市形象推廣、產業項目推介、特色產品推銷“三推”活動中,綿陽都重點展示了“生態之美”。接下來,綿陽計劃將活動辦到更多城市,重點推介綿陽特色農副產品,讓好的環境給群眾帶來更好的生活。(郭超英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祖明遠)

(責編:章華維、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