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社會

“夫妻檔”並肩戰疫:“有他在,我省心很多”

2022年09月14日09:40 | 來源:成都商報電子版
小字號

原標題:“夫妻檔”並肩戰疫:“有他在,我省心很多”

  9月12日6點,鬧鐘一響,彭瑤就醒了。前一夜是過去半個月以來難得安靜的一個夜晚——枕邊的手機沒有突然響起,意味著沒有突發情況發生。

  “85后”彭瑤是成都高新區中和街道七裡社區的工作人員,本輪疫情發生以來一直投入社區一線工作,已有半個月沒回家。

  簡單洗漱后,她和社區小伙伴匯合,開始准備當天社區10個核酸檢測點位所需物資。之后,她還要將一些沒有出行工具的醫務人員接送至各個點位。

  臨出發前,她在社區門口見到了愛人楊朋。兩人簡單說了幾句,便奔赴各自的戰場,一個向左、一個向右。

  9月3日,作為志願者,楊朋也加入了一線。

  “有他在,我省心很多。他讓我覺得,再苦再難,背后有堅實的依靠。”並肩作戰的夫妻倆就像磐石與蒲葦,一個堅守不移、一個柔韌難斷。

   戰至天明

  8月29日下午,彭瑤收到社區發來的待命通知。原本計劃回家看看5歲的女兒,但隨著發來的信息越來越多,她的工作也越積越多。

  除日常防疫工作外,彭瑤還負責社區核酸系統工作。盡管只是短短幾個字,背后卻是龐大的工作量。

  “每新增一例,我們的神經就會隨之緊繃。”那時,她所居住的小區已被封控,她想見孩子一面的打算也落空。但她沒有時間感慨,因為還有大量工作要做。那一晚,和彭瑤一樣,社區不少伙伴都工作至天明。

  事實上,過去半個月以來,通宵工作對他們來說已是常態,就算有幾個小時的休息時間,也睡不安穩。“幾乎每晚,我都會夢到工作。后來想想,那其實不算夢,因為大腦就沒有停歇過,一遍遍都循環著每天的工作內容。”

   負重前行

  忙完手裡的工作,彭瑤和社區小伙伴在社區辦公室的行軍床上瞇了三四個小時,又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

  七裡社區既有商品住宅小區,還有寫字樓、公寓以及在建工地,情況復雜。轄區共設有10個核酸檢測點位,排除去其他社區支援的工作人員,一線工作人員隻有25人。人手緊缺,每個人的肩上都扛著幾個人的工作量。

  核酸檢測現場的情況也往往比預案更為復雜。比如,有時會有亂碼的情況發生,這時就需將亂碼名單一個個找出來,聯系當事人重新檢測。也有未及時進行核酸檢測的人,也需挨個兒聯系,“最多的一次排查了1000多條信息”。

  9月3日,因防疫物資緊缺,加上需要一些換洗衣物,社區就開具了相關証明,讓住在西門的楊朋送一些物資過來。

  “一開始沒想到戰線會拉這麼長。”楊朋告訴記者,接到妻子電話后,他在外面採購了一批物資,想著或許馬上就能結束,給妻子帶的也只是一些短途旅行用的小包裝用品。哪料送過去后,他發現那裡不僅缺物資,人手也不夠,就決定留下來,“也給她(彭瑤)分擔一些壓力”。

  這是楊朋第一次參與疫情防控志願者工作,“一開始沒跟上節奏,有點手忙腳亂”。但一兩天后,他就摸清了工作流程。現在,他是七裡社區一固定核酸檢測點的副點長,從物資准備到點位搭建、現場秩序維護,已十分熟悉。

  對已在社區工作10年的彭瑤來說,此次雖不是她第一次參與一線疫情防控,卻是最艱苦的一次。

  她告訴記者,一開始沒有休息的地方,大家都睡在會議室裡。條件好的就睡行軍床、睡袋,還有的睡桌上。“空間小,桌上一般都是躺兩人。后來,會議室的桌子都被壓壞了”。入秋后早晚天氣涼,有次晚上忘記關窗,寒氣入戶,凌晨三四點被凍醒了。

  “累是肯定的。但我們不上班,就更沒人上班了。”她說,特殊情況下,總有人要負重前行。

   磐石與蒲葦

  過去這段時間,忙完工作往往都是凌晨,夫妻倆甚少有機會和家中5歲的女兒通通電話聊聊天。

  11日10點50分,彭瑤撥通了婆婆的微信視頻,夫妻倆還沒來得及和女兒說上兩句,女兒就躲到了奶奶身后。“太久沒見,娃娃都生疏了。”夫妻倆心裡不好受,但也隻能匆匆說一句“幺兒拜拜”就挂斷了電話,通話時間隻有1分03秒。

  “她肯定希望我們陪在身邊。”彭瑤說,小區剛封控時,女兒就在電話裡不斷喊著“媽媽回家”。楊朋出來后,女兒也在微信裡留言,讓“爸爸回去”。

  前段時間“上網課”,家中老人不會輔導作業也不會用電子設備,學校的親子環節也沒法互動。那幾天,孩子隻能去鄰居家和同學一起上課,鄰居幫忙帶娃。

  她印象最深的,是七八月疫情期間,因早出晚歸忙於一線疏於照顧,孩子換牙都沒注意到,后來去看牙醫,牙醫告訴她已過了最佳拔牙時間,隻能再等一兩個月觀察后再做決定。這兩天剛好是復診時間,“但特殊時期,也顧不上了”。

  對孩子關心太少,沒法經常陪在孩子身邊,是彭瑤最大的愧疚和遺憾。

  其實,一開始楊朋也有抱怨:“為什麼不趕在8月29日小區封控前回趟家看看孩子?”以前的他,無法理解為何社區工作這麼忙,壓力這麼大,妻子經常要工作到深夜十一二點,沒法陪孩子睡覺。

  “事實上,我倆結婚七年,幾乎從沒有像現在這樣長時間一起工作、生活過。”彭瑤告訴記者,雖然兩人都在成都,但因工作原因,工作日她帶著孩子住南門,丈夫住西門,“也很少見到”。但現在,從陌生到熟悉,楊朋更多的是理解。在他心裡,行事果斷的妻子是一個樂天派,從不叫苦叫累,朋友圈中分享的也全是滿滿的正能量,柔韌如蒲葦。

  而在彭瑤眼中,不善言辭的丈夫是一個行動派、熱心腸,堅定如磐石。除了一線工作外,他還總能看到一些細枝末節。比如,每次吃飯,他都會默默地將妻子的盒飯擺在辦公桌旁﹔看到辦公室電腦壞了,就主動上前修理。

  磐石與蒲葦,夫妻倆相互支撐,並肩抗疫。(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彭祥萍)

(責編:章華維、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