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市涪城區:政策創新找人才,企業發展“三無憂”

“要不是有幸參加了涪城‘人才政策匯’活動,我們不可能取得現在的成績。”四川省綿陽市新能源測控研究團隊負責人王順利這樣表示。
資金短缺是初創團隊的共性問題。今年初,在“人才政策匯”國家大學科技園專場,正為研發資金犯愁的王順利團隊被直接認定為涪城區初創團隊,得到了50萬元項目扶持資金。“我們的魯棒性電池安全管理系統,成果鑒定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王順利激動地說。
原來,綿陽市涪城區針對企業人才政策知曉不全面、不系統等問題,每周組織科技、人社等政策受理單位在園區、中小企業集中街區等地舉辦“人才政策匯”活動,邀請企業具體經辦人員參加,實現由“人才找政策”向“政策找人才”轉變。據統計,涪城區的“人才政策匯”等系列優惠政策效果明顯——今年上半年返鄉創業就業的本科及以上學歷超過500人,同比增長36%。
四川地維科技有限公司譚宏斌教授團隊正在進行項目實驗。涪城區委組織部供圖
以非常之策,方能求非常之人。“人才政策匯”,正不斷吸引著優秀青年返鄉創業就業。在四川大學博士研究生畢業后,面對深圳、成都等地龍頭企業拋出的橄欖枝,敬東都婉言謝絕了,選擇了回到家鄉涪城區的臨港經濟發展區工作。之所以選擇回家鄉,是因為他在返鄉探親時發現家鄉人才政策更優越、創新創業氛圍更濃厚了。
入職后,敬東享受到了人才安居補助“涪才無憂卡”、科技城人才計劃等人才政策的優惠。他帶領團隊成功攻克了3D觸控面板復合材料關鍵技術難題,建成了全球首條2.5米超大寬幅PMMA偏光片基膜生產線並投產,年產值超過5億元。
這項政策,還調動了高校、企業聯合培養人才的積極性。綿陽惠科光電作為涪城區首家百億級企業,在“人才政策匯”上表示企業擴能后管理人才緊缺。對此,涪城區精准對接供需,支持企業與西南科技大學聯合開設“惠科班”,定向培育非學歷MBA人才。通過這一途徑,26名技術骨干走向了管理崗位,促進了企業管理層的專業化、內行化。
“人才政策匯”科技智谷專場解讀人才政策。涪城區委組織部供圖
“人才競爭,比投入更比服務。‘人才政策匯’堅持用戶思維,注重客戶體驗,讓人才創業無擾、創新無憂、創享無憂。”涪城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曾勝利表示。目前,涪城區正大力實施“涪才安居”工程,建設院士(專家)小鎮、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提供子女教育、配偶安置、醫療保障等20項定制服務,為企業集聚人才、留住人才。
據介紹,綿陽市涪城區已舉辦“人才政策匯”活動36期,採納政策意見16條,修訂“涪才無憂卡”等政策制度4項。作為四川省首批人才工作先行區建設對象,涪城區今年面向海內外發布了集聚創新人才引領發展十條措施,配套制定了“揭榜挂帥”全球攬才、創業興業保險等專項政策。該項工作上半年兌現政策資金6014萬元,形成了惠及各層次、各領域人才創新創業全生命周期政策體系,為企業創新發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劉海天 袁名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