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時政

深度關注|有效控制疫情 經濟損失最小

2022年08月22日08:43 | 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小字號

原標題:深度關注|有效控制疫情 經濟損失最小

  有效控制疫情 經濟損失最小

  世界衛生組織8月18日公布數據顯示,全球累計報告新冠確診病例已超5.9億,其中,6440163例死亡。目前全球疫情仍處高位,病毒還在不斷變異,疫情的最終走向還存在很大不確定性。

  疫情對全球經濟造成深度沖擊,各國紛紛採取措施予以應對。然而,不同國家應對疫情的態度和模式大相徑庭,實際效果也千差萬別。

  不同的疫情防控模式會給經濟發展帶來怎樣的影響?近期有機構開展相關研究,將主要國家疫情應對模式分為嚴格防控、偏緊防控、被動防控、消極防控四種,測算其經濟損失。結果顯示,不考慮宏觀對沖政策影響,2020年至2021年嚴格防控模式下的經濟損失率為2.3%,偏緊防控、被動防控、消極防控模式下分別為4.7%、6.8%、8.3%,表明有效控制疫情經濟損失最小。

  中國採取“動態清零”的抗疫政策實現了各國在兩年多前曾經尋求的目標:低死亡率和盡可能少的經濟混亂

  “如今即便是事故受傷、腦中風乃至心臟病等患者都很難入院,我們救不了本來能救下的生命。”據多家媒體報道,日本京都府內14家接收新冠重症患者的醫療機構,日前在各自官網主頁聯名發布共同聲明,警告此輪疫情已達“災難級別”,醫療體制正陷入崩潰。

  亞洲疫情持續處於焦灼狀態,日本、韓國近一個月的新增確診數據分別達到533萬、262萬,是除美國外疫情最嚴重的地區。疫情之初,日本及時出台防疫政策,倡導民眾佩戴口罩,管控人員流動﹔韓國則大面積實施核酸檢測,對確診病例嚴格管控,兩國疫情均得到有效控制。但隨著防疫戰線不斷拉長,兩國管控措施逐漸放鬆,以致陷入被動局面。

  中國作為嚴格防控的代表,得到了外界的認可。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在題為《中國的新冠感染“動態清零”政策包含對別國的教益》一文指出,中國採取“動態清零”的抗疫政策實現了每個國家在兩年前曾經尋求的目標:低死亡率和盡可能少的經濟混亂。

  各地抗疫實踐一再表明,科學防控、精准防控才是最有效果、代價最小的防控。隻有快速反應、科學精准,用最有效的辦法在最短時間阻斷疫情傳播鏈條,以最快速度實現“動態清零”,才能盡量減少人力、物力與社會經濟成本,為經濟社會發展營造更多時機和條件。

  今年上半年快遞日均業務量恢復至3億件以上,超去年同期水平﹔今年前6個月,國家鐵路累計發送貨物19.46億噸,同比增長5.5%,日均貨物發送量等多項貨運指標創歷史紀錄﹔7月份中國零售業景氣指數為50.2,在傳統零售淡季重回擴張區間……近期多項數據顯示,我國經濟正在穩步恢復。

  這樣的成績來之不易。

  自2022年初奧密克戎BA.4、BA.5分支在南非被發現后,不過數月,毒株便擴散至歐洲、美洲、亞洲各地,帶來全球新一輪疫情反扑。

  5月,國內從輸入病例中首次檢出BA.4和BA.5。此后,西安、大連、珠海、上海、天津、青島、北京及海南、新疆等多地報告發現BA.5亞分支或其進化分支。總體看來,由於BA.5變異株傳播速度快、免疫逃逸能力強,引發多起本土聚集性疫情,國內防控形勢嚴峻復雜。

  截至8月10日,安徽累計感染者近2000例,甘肅累計感染者近4500例,廣西累計感染者超3700例……近期,多個奧密克戎感染超千例地區在較短時間內均實現了社會面新發陽性清零。

  “這些成效的取得,根本上還是在於我們毫不動搖地堅持中央確定的‘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總策略和‘動態清零’總方針,採取科學嚴格的防控措施,以快制快,堅決控制疫情傳播。”8月10日,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監察專員郭燕紅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布會上表示。

  郭燕紅將應對經驗總結為六方面:一是實行扁平化指揮和調度,以問題為導向,採取有針對性的防控措施﹔二是“快”字當頭,快採樣、快送樣、快檢測、快追陽、快流調、快排查、快轉運、快隔離、快診斷、快報告,全力提高疫情處置的效率﹔三是統籌資源,統一調度、統一指揮,快速打好殲滅戰﹔四是高效開展核酸檢測,及時控制社會面傳播的風險﹔五是快速流調,排查風險人群,力求不漏一戶、不漏一人﹔六是加強社區管理,強化四方責任,建立健全全社會共同防控體系,嚴防新的感染增量發生。

  國民經濟延續恢復態勢,疫情防控是前提,穩住經濟是基礎,統籌發展和安全是保障

  工業生產穩定增長,服務業繼續恢復,市場銷售持續增長,固定資產投資規模擴大,貨物進出口增長較快,就業形勢總體穩定……8月15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今年前7個月經濟運行情況顯示,隨著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各項政策持續顯效,國民經濟延續恢復態勢。

  備受關注的中國經濟二季度表現也可圈可點,多數地區的經濟基本穩定。從增長來看,二季度全國31個省區市中有26個地區生產總值保持增長,佔83.9%﹔從就業來看,19個省區市的城鎮調查失業率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從價格來看,大部分地區物價漲勢溫和,30個省區市居民消費價格同比漲幅低於3%。

  7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要“全面落實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要求,鞏固經濟回升向好趨勢,著力穩就業穩物價,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力爭實現最好結果”。

  “疫情防控是前提,穩住經濟是基礎,統籌發展和安全是保障。”在清華大學中國發展規劃研究院執行副院長董煜看來,這三條原則實際上是黨中央對當前如何妥善處理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關系的戰略考量,是用系統觀念應對經濟發展突出問題的集中體現。

  毋庸諱言,局部地區疫情反復對中國經濟造成了一定影響。“回顧上半年,由於疫情帶來的物流中斷、循環不暢、停工停產等因素,對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長三角造成一定困擾,這反過來也給我們提供了一條非常重要經驗,那就是有效控制疫情,經濟損失最小。”董煜說。

  董煜進一步解釋,如果能夠第一時間發現疫情苗頭,盡早把疫情管控在一個相對比較小的范圍,就不會對大的社會面上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生活構成比較大的干擾。“如果算大賬,我們通過一定的疫情防控舉措,換來更大面上的經濟社會總體穩定,換來物價大致穩定,換來出口基本穩定,這種代價是值得的。”

  疫情的影響,當然不止於經濟。董煜表示,盡管奧密克戎帶來的重症比例有所降低,但中國人口基數大,再小的重症發生率都會帶來絕對數較大的病例。“尤其是老人、兒童可能會面臨生命健康方面的更大威脅,對於任何一個負責任的政府,這都是不能夠承受的。”

  國家衛生健康委疫情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梁萬年曾打過一個比方:中國所採取的“動態清零”總方針和一系列抗疫舉措,相當於為中國14億人民購買了一份應對疫情變化、病毒變異傳播等不確定因素的保險,“購買保險的成本是犧牲一小部分人的消費,目的是為了整體社會福利的最大化”。

  實踐是最有力的說服。2021年,德爾塔變異株帶來的疫情一度波及20余個省份,我國堅持“動態清零”總方針,迅速採取防控措施,迎戰德爾塔變異株,有效處置30余起聚集性疫情,基本用一個潛伏期(14天)就控制住疫情。這也充分說明,“動態清零”是符合我國國情、符合科學的,是我國當前抗擊疫情的最佳選擇,力爭在短時間內做到“動態清零”是最經濟、最有效的疫情防控策略。

  2020年,我國成為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2021年國內生產總值比上一年增長了8.1%,兩年平均增長5.1%,經濟增速居全球主要經濟體前列。由此可見,“動態清零”符合中國國情,較好地平衡了疫情防控和社會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

  消極防疫不能挽救經濟,一些國家科學防控不斷讓步於政治利益,陷入“收緊-放開-疫情惡化-再收緊-再放開”的惡性循環

  新冠病毒仍在全球肆虐之際,部分國家選擇逐步放寬甚至完全解除防疫措施。以全球疫情最嚴重的國家美國為例,回顧美國的抗疫之路,科學防控不斷讓步於政治利益,疫情陰謀論甚囂塵上,戴口罩、打疫苗這些最基本的防疫措施都會激起強烈的黨派紛爭和民意撕裂,陷入了“收緊-放開-疫情惡化-再收緊-再放開”的惡性循環。

  美國民眾的生命健康是消極防疫的直接代價。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美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累計超過9363萬例,累計死亡病例超過104萬例。累計新冠確診和死亡病例數均居世界首位。據美國廣播公司8月10日報道,自今年年初以來,全美已有超20萬人死於新冠肺炎疫情。

  有觀點認為,“躺平”是為了挽救經濟。在消極防疫模式下,美國的經濟表現如何呢?

  當地時間7月28日,美國商務部公布的首次預估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年化環比下降0.9%,加上美國此前公布一季度GDP年化環比下降1.6%,今年美國GDP已連續兩個季度負增長。

  當前美國經濟正面臨“三高”挑戰——高通脹風險、高債務風險和高資產泡沫風險。專家指出,這與防疫不力、不負責任的財政和貨幣政策等密切相關。

  “由於美國政府防疫不力,疫情迅速擴散,導致出現勞動力短缺、工業生產放緩、供應鏈中斷等問題。”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刁大明告訴記者,供應鏈危機導致消費品供給不足,不少美國家庭買不起或根本買不到必要的生活物資。

  8月14日,美國福克斯商業新聞在報道中指出,高企的通貨膨脹還給多數美國家庭造成了嚴重的財務壓力,他們被迫為食品和房租等日常必需品支付更多費用。

  疫情暴發后,美國政府視“救市”如“救火”,實施了史無前例的多輪大規模寬鬆財政和貨幣政策,以此刺激美國經濟反彈。“美國抗疫‘躺平’並非為了挽救經濟,而是為了挽救某些人的特殊利益。這些舉措讓美國富裕階層賺得盆滿缽滿,大批弱勢群體成了美國政府抗疫‘躺平’的犧牲品。”刁大明說。

  “對於疫情,我們(美國)毫無准備且應對不力,我們本應比許多其他國家准備得更充分,結果我們卻還是深陷經濟困境。”美國馬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經濟學名譽教授理查德·沃爾夫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美國曾經歷過疫情,也曾遭遇經濟危機,但從未像現在這樣,同時經歷這兩者。

  “面對疫情,美國由一己私利驅動的所謂‘領導力’及其背后的政治衰敗,直接導致美國在防疫與經濟兩個跑道上的‘雙輸’。”刁大明說。

  科學精准、動態清零,以最小代價實現最大防控效果,穩住經濟社會發展基本盤

  由消極防疫產生的連鎖經濟反應,也給全球經濟和金融穩定帶來了嚴重“后遺症”。“美國經濟政策的負面外溢性很強,別國持續面臨輸入性通脹壓力,給全球經濟帶來極大不確定性。”刁大明說。

  “美國目前的經濟轉型政策是一種自私性復蘇,通過‘購買美國貨計劃’等政策,有意將經濟刺激效果留在國內,而讓全球承擔由此產生的通脹和其他負面影響。”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副研究員孫立鵬認為,從根本上看,美國極力維持自身經濟霸權,削弱全球產業分工合作,其不負責任、自私自利的政策將給全球經濟復蘇前景蒙上陰影。

  疫情擴散導致民眾生命健康受到威脅,是消極防疫顯而易見的后果。而對經濟社會發展來說,消極防疫的侵蝕更加潛移默化,具有長期性和累積性,體現在勞動力供給不足、供應鏈緊張等多方面。在大規模超強政策的刺激下,經濟表現短期內或許可以改善,但實際是以債務水平上升、通脹水平高企等一系列問題為代價,成本高昂,后患無窮。

  疫情是當前全球經濟增長最大的不確定因素。在算經濟賬時,我們需要首先看到:疫情對各國經濟社會都會造成一定影響,病毒才是拖累經濟的罪魁禍首,但是不同的防控策略和措施對減少和控制這些負面影響存在著差別。

  “躺平”不可取,“躺贏”不可能。對於防控成本所帶來的經濟效益,關鍵要算大賬、長遠賬、動態賬。動態清零的靈魂就是發現早、控制早,把疫情消滅在萌芽中。事實証明,越是堅持動態清零,疫情就能越早得到控制,經濟社會發展受到的影響就越小,就能為發展持續創造良好環境。從整體和長遠看,以一段時間內精准控制發生疫情的區域,防止疫情擴散,換來的是最廣大地區和群眾的正常生產生活,是更加寬鬆、穩定的經濟社會發展環境。

  疫情發生以來,我們走出了一條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辯証之道。今年以來,疫情形勢延宕反復,國際環境復雜嚴峻,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更趨艱巨繁重。隻要堅持科學精准、動態清零,我們定能以最小代價實現最大防控效果,最大程度保護人民生命健康,最大程度穩住經濟社會發展基本盤,在高質量發展中贏得歷史主動。(記者 管筱璞 柴雅欣)

(責編:羅昱、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