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成都

勾畫大國基建的成都妙筆

2022年08月05日07:42 | 來源:成都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勾畫大國基建的成都妙筆

  天府美術館

  55公裡的港珠澳大橋橫臥伶仃洋碧波之上,將我國香港、澳門、廣東珠海緊緊相連﹔

  西藏首條電氣化鐵路開通運營,復興號首次駛上雪域高原﹔

  列入國家“八縱八橫”高速鐵路規劃網的成蘭鐵路,歷時10年貫通躍龍門隧道﹔

  全球最大規模的充電基礎設施在我國建成……

  大江南北,一個個重大基建項目穩步推進,在十年間勾勒出中國經濟地理新版圖。

  面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奮斗目標,對於筑牢大國基石,習近平總書記有著深遠思考。“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堅持發展和安全並重,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動”。這其中,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為題中要義,成為夯實大國之基的重要支撐。

  2022年4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上強調:“基礎設施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要統籌發展和安全,優化基礎設施布局、結構、功能和發展模式,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打下堅實基礎。”

  僅過了三天,4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將“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列入當前經濟工作部署,涉及網絡型基礎設施、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產業升級基礎設施、城市和農業農村基礎設施以及國家安全基礎設施等諸多方面。

  在此之前,中國基建已在快速發展的車道上馳騁多年。搞好西部地區的基建,一直是習近平總書記心中的牽挂。他曾在青藏高原發出感慨:“全國的交通地圖就像一幅畫啊,中國的中部、東部、東北地區都是工筆畫,西部留白太大了,將來也要補幾筆,把美麗中國的交通勾畫得更美。”

  成都作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極核城市、四川省主干城市,首要之舉便是補齊傳統和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短板。十年來,極具未來感的成都超算中心建成投運﹔天府國際機場開航投運﹔天府美術館、成都市當代藝術館、人文藝術圖書館三大新館驚艷亮相﹔印發《成都市“十四五”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規劃》……既補短板強弱項、又調結構增后勁,中國的大國基建之路,成都一直在貢獻著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7月8日晚,一場精彩絕倫的光影秀在成都超算中心“硅立方”上演。這場沉浸式視覺盛宴盡顯科技之美。市民們或許沒有想到,這座流光溢彩的建筑裡,有著西部“最強大腦”——成都超算中心最高運算速度達10億億次/秒,進入全球前十。

  突破想象極限!——這正是十年來中國基建狂飆猛進的真實寫照,投射了成都基建快速發展的縮影。在不少令人驚嘆的基建項目中都閃現著中國建筑西南設計研究院設計師團隊的身影。7月21日,由於在重大交通建筑設計、公共建筑設計等領域的突出成就,中建西南院的總建筑師邱小勇榮獲中國建筑首席大師稱號,總建筑師劉藝等榮獲中國建筑大師稱號。這是一個閃亮的日子,其背后是中國基建發展的非凡十年。

  交通基建“填空”

  “太陽神鳥”破解難題

  2021年3月30日,位於成都簡陽的天府國際機場正式亮相,“神鳥馱日展雙翼”為中國西部交通基建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傍晚,天府國際機場航區工程設計總負責人邱小勇,和團隊成員劉藝、陳藝、劉世海、張宗騰、張學兵、楊林山等一行人來到了機場,等待著晚上的亮燈儀式。過去五年,邱小勇團隊幾乎將所有的時間都花在了天府國際機場項目中。看到紙上的藍圖變為拔地而起的建筑,大家心中不禁感慨萬千,如同看到自己養育的孩子,在積年累月間長大成人。

  “3,2,1……”伴隨著倒數聲,邱小勇團隊的所有人心裡既期待又興奮,多年日夜奮戰的片段如一幀幀電影畫面浮現在了腦海中。

  時間回到2015年6月,由中國建筑西南設計研究院、巴黎機場工程公司(ADPI)和中國民航機場建設集團三家組成的聯合體提出的“太陽神鳥”方案,力壓來自全球的其他六個聯合體,唯一獲得專家全票推薦!

  但“太陽神鳥”方案的誕生並不容易。成都天府國際機場需要一次性修建兩座航站樓,這在全國都是首例。既要保証高近機位率以方便旅客登機,又要讓旅客過檢后步行距離適中,還要考慮航站樓之間的中轉聯系,這是國內首次遇到的難題。

  邱小勇團隊和法國ADPI、民航總院一起,經過四十余種構型的推敲,總結歸納了“面對面”“肩並肩”“手拉手”的三種構型組合策略。經過反復衡量和實踐,最終在“手拉手”構型的基礎上誕生了太陽神鳥的構型雛形。“手拉手構型首先保証了兩個航站樓單元相互獨立,同時又能通過‘拉起來的手’,實現便捷聯系。簡而言之,這一構型既能很好地解決天府國際機場的高近機位率、旅客步行距離、空陸側用地均衡等問題,還能節省旅客中轉的時間。”

  機場的設計還有許多創新之處。高鐵斜穿機場航站區和航站樓,部分車次將以350公裡的時速,從地下穿越。這樣的設計在全球僅此一例,工程設計和建設難度被譽為“巨人腳下踩雞蛋”。此外,亞洲首家機場無人駕駛PRT(個人捷運交通)系統,用於連接T1、T2航站樓和遠距離停車場,為旅客提供便利……

  天府國際機場是中國基礎設施設計領域的又一力作,其融航空、高鐵、地鐵、高速公路和快速路等於一體,構建了從空中到地下的立體交通體系。隨著天府國際機場正式通航,成都正式進入了“兩場一體”的時代。

  文化設施提檔

  幾十萬片竹皮拼出城市神韻

  2021年11月6日上午10點,天府美術館開館。美術館總設計師劉藝站在人群中,靜靜地聆聽著觀眾們的贊嘆。當日新館一經亮相就成為城市熱門“打卡”地。這是他投身建筑行業21年來最興奮、最幸福的時刻之一。

  觀眾對著大廳裡的竹牆嘖嘖稱贊,劉藝露出了會心的微笑。“美術館本身也是一件藝術品。為了營造獨特的美學效果,美術館創新運用了不少材料,其中不乏首次運用的竹材料。”劉藝告訴記者。

  天府美術館整個室內空間被竹皮包裹,輕盈、古朴。它們和五彩斑斕的藝術品奇妙相融,生出一種高雅的格調。身為重慶人,劉藝2000年畢業就來成都工作。20多年來,成都的天府文化浸潤著他,他如此執著地在美術館裡使用竹子,就是想帶給觀眾成都川西壩子的親切與溫潤。

  想要完美呈現設計的效果,把薄薄的竹皮貼上三維曲面可不是件容易事。這些竹皮都經過工業化的高溫壓制,其防腐防火性和耐久性都非普通竹材料可比。在1個半月的工期內,需要把數十萬片竹皮貼上牆﹔為了達到自然的效果,竹皮還必須有色差,但色差又不能太大……劉藝帶領團隊像創作水墨畫一樣,連續奮戰1個多月,一點點地指揮工人挑選竹皮。“數十萬片竹皮都是靠手工一片一片貼出來的,這應該是竹皮第一次大規模用於美術館建筑。”

  劉藝曾先后主持設計了成都城市音樂廳、丹景山觀景台等建筑作品,也是成都天府國際機場的主要設計者之一。這是劉藝第一次帶領團隊設計美術館。相比功能性強、效率要求更高的機場航站樓,美術館則是城市文化的載體,需要讓人沉浸其中,去享受、去感知。

  美,來之不易。天府美術館宛若芙蓉花開的造型,更是經歷了一番精心打磨。芙蓉花是成都的市花,有著纖細之美。劉藝努力在建筑設計上再現芙蓉神韻。他根據芙蓉花瓣造型,設計出異形曲面金屬屋頂,屋面由上千塊蜂窩鋁板搭建而成,每一塊的形狀都不一樣。“我們先搭建了一個2層樓的樣板間,將蜂窩鋁板一遍遍進行拼接實驗完成后,再在美術館屋頂完成拼接。施工難度十分大。”他說。

  付出終有收獲。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中央美術學院院長范迪安評價,天府美術館的落成使成都天府藝術公園成為國內一流的文化綠洲。這一評價,也讓第一次設計美術館的劉藝獲得了滿滿的成就感。

  數字基建探路

  “算”出未來發展新方向

  2019年6月,劉藝開始設計成都超算中心。作為奉行“完美主義”的建筑師,劉藝和他的團隊立志將成都超算中心打造成全國乃至全球創新先進、尖端前衛的建筑標志,讓這裡不僅僅成為提供算力技術支持的科技“新基建”,也是具有科學教育意義的科技前沿新地標。為此,他提出了一些前所未有,甚至有些“超越現實”的設計構想。

  其中最“瘋狂”的一個構想,就是要將“超級大腦”做成“展品”,建一座開放式的立方體模塊化機房——“硅立方”。傳統計算中心的數據機房為精密區域,不對外開放,但劉藝和團隊希望能將“最強大腦”所展現的前沿科技與未來聯接帶來的震撼展現給公眾,讓更多人了解到科技的力量。

  “這麼大規模的芯片主機房單獨建成一個樓,在全國大型的超算中心裡是從來沒有過的,在全球來說也是罕見的。”機房外置的超算中心在國內還沒有案例,要如何建?能建成嗎?劉藝和團隊最開始時也擔憂,但他們從未想過放棄。

  2019年8月,成都超算中心正式啟動建設。“整個設計中最難攻克的是‘超級大腦’外面的展櫃,為了讓整個展櫃實現通透的效果,我們沒有用一根龍骨,整個玻璃全部安裝的是豎向的鋼制拉索。”展櫃本身有20多米高,每一根拉索要承擔幾十噸的拉力。為了保証設計的安全和觀賞性,劉藝和團隊熬了無數個通宵,反復進行了精密測算、修改,再測算,再修改。

  如此大跨度拉索的設計全國罕見,在國際上也是非常領先的技術。每一片玻璃的安裝設置,劉藝都會親自到現場指揮、監督。“在這麼大的尺寸上,我們還要考慮地震、風等元素的影響,保証玻璃安全性的同時,達到視覺上最佳的通透性。”

  2020年9月,成都超算中心正式建成投運。前后約一年時間,曾經的小土丘便搖身一變成為一座總建筑面積達6.17萬平方米的西部“最強大腦”。劉藝團隊為“硅立方”定制研發的超大玻璃展櫃,更是體現了中國基建的高超技藝和非凡水准。

  竣工投運的當晚,當聯動電腦編程的光影投射在巨型玻璃展櫃上,發射出絢麗多彩的光芒,劉藝懸著的心終於放了下來。“我在最初設計時就許下願望:一定要讓成都超算中心成為一個與眾不同、體現成都未來的形象,現在終於實現了,我感到特別驕傲!”

  【記者手記】

  一磚一瓦

  筑支撐

  神鳥馱日、振翅欲飛,天府國際機場的設計不僅融匯了四川及成都的文化氣質,更昭示著成都從內陸腹地走向開放前沿的美好未來﹔

  窗含西嶺、書山為徑,天府人文藝術圖書館中的各種人文細節,體現著人與城、人與文的微妙情感,閱讀之幸福潤物無聲﹔

  超算之芯、模塊立方,成都超算中心既填補了西部地區國家超級計算體系布局的空白,更作為公共設施將科技之魅展現得淋漓盡致……

  對像邱小勇、陳藝、劉藝這樣的建筑設計師來說,建筑物從設計圖稿到拔地而起的過程,不僅是設計理念的表達呈現,更是對時代精神的記錄、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對人文價值的踐行。

  基礎設施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大至天府國際機場、白鶴灘水電站這樣的重大工程,小至天府人文藝術圖書館、老舊小區加裝電梯這樣的民生項目,抑或是5G基站、成都超算中心這樣的“新基建”項目,既事關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也對民生福祉起到長期性、基礎性的保障作用。

  一個經濟強盛、人民富裕的國家,離不開完善的基礎設施。從橫臥伶仃洋碧波之上的港珠澳大橋建成通車,到西藏首條電氣化鐵路拉林鐵路開通運營,從建成全球最大規模充電設施網絡,到系統布局新型基礎設施……過去十年間,我們一磚一瓦地建設、一點一滴地創造,大國基建取得了世界領先、舉世矚目的成就,中國基礎設施整體水平實現了跨越式的躍遷。

  其間,跨越山海的每一座橋,都凝聚著中國人的創造與智慧﹔穿山越嶺的每一條路,都匯聚著中國人的勤勞與汗水,城市裡的每一棟建筑、每一座公園、每一處更新都記錄著那些越過越紅火的閃亮日子。放眼未來,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基礎設施體系將邁向“從有到優”的現代化新階段,城市的發展將更高質量,我們的生活會更幸福美好。

  【對話】

  邱小勇

  中國建筑首席大師

  中國建筑西南設計研究院總建筑師

  這十年來,團隊的發展如何?

  邱小勇:我們團隊長久以來秉持的核心理念:理性是基礎,感性是源泉。感性的來源是多方面的,是設計師對生活、對自然的理解,對自己各種經歷的逐漸積累與感悟。設計靈感也不是憑空出現的,而是從日積月累磨煉中挖掘出來的,厚積薄發。設計過程是理性與感性的交織,最終迸發出靈感的火花,實現了設計的與眾不同。

  從大型機場、高鐵站等交通建筑,到觀演建筑、文教建筑、產業園辦公建筑等,您主持參與了眾多重大項目的設計,有讓您印象深刻的一個瞬間嗎?

  邱小勇:看到自己設計的房子由圖紙到實物,是很有成就感的事。例如,成都天府國際機場這個項目,這是國家“十三五”期間規劃建設的最大民用運輸樞紐機場項目之一。歷經5年建設,於2021年6月27日成功投入運營,也讓成都正式進入“雙機場”時代,一躍成為中國大陸第三個擁有雙國際樞紐機場的城市。

  對我和團隊來說,天府國際機場不僅是一個雄偉壯觀的建筑,也是傾注了多年心血與熱情的作品。見証“神鳥”緩緩展翅,逐夢藍天,我很興奮,看著紙上的圖案變成了實物,而且完成度非常高,這是天府國際機場所有參與人員共同努力的結果。

  您認為建筑設計與城市發展的關聯和意義在哪裡?

  邱小勇:設計師既是參與者也是生活者,在我35年的從業經歷中,每個階段,我都在不斷總結,從每次的設計中找遺憾,思考設計的建筑與城市環境間展開了怎樣的對話。在我看來,為某一環境、場地量身打造最適宜的建筑,是我作為一名建筑設計師的追求。

  對一個城市而言,除了地標建筑,我們更需要耐看的、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建筑。我認為一名城市建筑設計師,應該去引導大眾的審美方向,從時間維度看,我們設計的建筑不僅影響當下,更應該經得起時間檢驗。

  成都這座“公園城市”為您的設計帶來了哪些啟發?

  邱小勇:中國建筑師生活在中國,受五千年來的中國文化的熏陶,享受了中國大自然秀美風光的洗禮。中國建筑師設計中國當代建筑時,文化自信理所當然,我們的作品也証實了這一點。

  “公園城市”的理念也使當代建筑師的語境發生了變化。建筑師的思維由建筑與環境擴展到了建筑與城市、建筑與地段、建筑與自身功能空間等多角度。因此,建筑師不僅要懂城市規劃、城市設計、景觀設計,更要研習建筑室內設計,才能成為“空間的導演”。建筑師以“人”為中心,針對“人”進入到環境、內部空間的行為模式及行為心理進行思考和分析,才能夠體會到設計的空間氛圍對人造成的影響和感受,創造出適合使用者行為、心理特征的建筑空間。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 王嘉 段禎 盧星宇 吳雅婷 劉金陳 攝影 張青青 江蕊鬆)

(責編:羅昱、章華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