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政商動態

成都雙流彭鎮:“三大行動”助推農商文旅融合發展“加速度”

2022年08月03日15:02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彭鎮挖掘利用好槐軒文化本土特色文化資源。肖中濤供圖
彭鎮挖掘利用好槐軒文化本土特色文化資源。肖中濤供圖

近年來,成都市雙流區彭鎮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市委、區委鄉村振興戰略重要決策部署,立足近郊區位、地標文化、特色農業產業等相對比較優勢找准定位,集中集成各方要素,大力實施場景營造、文化鑄魂、產業賦能“三大”行動,推動鄉村振興提質增效,促進農村更美、農業更強、農民更富。

因地制宜擘畫社區表達,營造美好生活新場景

天府染坊田園藝術鄉為主題的“天府藍田·藝術鰱魚”美景、桂花和酒文化為主題的“悠閑田園居、聚客楊柳岸”美景、桃文化為主題的“渡畔臨江、水韻田園”美景,正在彭鎮這塊土地上徐徐展開。

彭鎮不但通過場景融合共創鄉村公園社區,而且還通過肌理縫合共創活力城鎮社區。在彭家場社區、紅石社區、柑梓社區3個場鎮社區,通過縫合老街肌理和重塑槐軒、舞獅等文化,展現“槐軒風、煙火氣、老記憶、新延續”美景﹔在金橋社區、光榮社區,通過修繕十二橋烈士紀念碑,打造“光榮印記”微紀念館,再現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時期光輝戰斗歷程,激發居民歸屬感榮譽感自豪感。

除此之外,彭鎮通過人城契合共創品質產業社區。在歧陽社區、新安社區以商品房標准建設安置小區,構建15分鐘商業圈,為芯谷人才做優高品質生活環境,將香榭林居二期作為成都芯谷人才公寓儲備地,為成都芯發科技技術有限公司等5家企業、234名員工解決“住房租賃難”問題,實現“筑巢引鳳”。

彭鎮聚焦資源集成、文旅融合、場景嵌入,做優鄉村公園社區、活力城鎮社區、品質產業社區三類表達,激活社區發展治理活力。

精耕細作接續文化傳承,建設市民精神新家園

“充分保護好、挖掘好、利用好槐軒文化等本土特色文化資源,堅持以文筑景、以文潤城、以文育人,激活鄉村文化空港表達。” 彭鎮相關負責人表示。

彭鎮立足槐軒文化發源地,挖掘“仁、義、禮、智、信”等文化元素,提檔升級槐軒廬墓文化園,聯動成都理工大學,建立藝術創作實踐基地,開展文化設計、視頻拍攝,打造獨具彭鎮品牌的文化旅游IP。整合古街老巷、亭台樓閣等空間資源,打造槐軒文化交流傳承中心,以文化大講堂、親子體驗等方式,開展“譯·經典文化”“享·溫情閱讀”等主題活動60余場次,宣傳普及群眾、學生5000余人次。

在唱響紅色文化旋律上,彭鎮積極用好用活十二橋徐茂森、徐海東革命烈士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原川西地下聯絡站等本土紅色資源,串聯成彭鎮精品旅游線路,開展紅色文化傳承、革命精神教育等實踐活動63場次,培訓黨員干部、中小學生6700余人次,讓廣大干部群眾在寓教於游活動中感悟時代進步和歷史變遷,從革命精神中凝聚前行動力、汲取奮進力量。

彭鎮還在街頭巷尾、散居院落打造中植入傳統農耕文化元素,還原古蜀先民生產生活場景,展現傳統農耕文化獨特魅力。在吳家染坊櫻桃部落等6個休閑觀光農業產業園,探索“自主採摘+耕作體驗+研學實踐”經營運行模式,將清新田園與傳統農耕文化有機融合,滿足游客回歸自然、享受寧靜安逸田園生活的需求。

創新路徑提升產業質效,激發融合發展新活力

彭鎮積極適應鄉村振興經濟發展新態勢,推動農業規模種植、農產品牌打造、集體經濟發展轉變,將鄉村生態價值加快轉化為產業發展優勢。

堅持農地姓“農”,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基本農田“非糧化”,以建設成新蒲以西都市現代農業示范帶為牽引,大力發展川糧、川蔬、川果等特色農產品,引育農業企業及種糧大戶39家,種植川糧12530畝、川蔬8380畝、川果3681畝,打造陵江桃園、久天農場等產業基地14個,建成高標准農田2.2萬畝。

以“政策支持+宣傳造勢+精准服務+龍頭帶動+行政監管”模式,支持沃林藍莓、欣悅草莓等休閑觀光農業產業園建設。依托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集聚資源優勢,培育岷江村小麥、舟渡郁金、四季青蔬菜等“大而優”的農產品品牌5個,發展景輝草莓、嘉林藍莓等“小而美”的區域特色農產品品牌4個,累計實現產值1215萬元。

構建“田園綜合體+美麗新村+川西林盤+農業產業園”模式,盤活新村建設節余集體建設用地,流轉土地136.68畝,賦能金輝康養、錦上花民宿等項目落地建設。整合閑置農房、宅基地、集體建設用地資源,優化提升散居林盤21個,修復打造尹家巷、徐瓦窯精品林盤2個。以“景區化、景觀化、可進入、可參與”理念,開展大地景觀再造工程,打造吳家染坊、青石庭院、臨江桃園等鄉村農事體驗園,持續壯大集體經濟,促進農民就業增收。2021年,4個村(社區)實現集體收入100萬元以上,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3.44萬元、增幅9.5%。(肖中濤  劉志敏)

(責編:羅昱、薛育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