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四川

形成10種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典型模式

四川省做大集體經濟“蛋糕”

2022年07月06日07:46 | 來源:四川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我省做大集體經濟“蛋糕”

眉山市青神縣青竹街道蘭溝村,外來業主利用農房改建的火鍋店。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史曉露 攝

  “這樣的鄉村太美了!”7月2日,走進眉山市青神縣青竹街道蘭溝村的竹裡巷子,成都市民李娟忍不住稱贊。清幽整潔的巷子內,林盤錯落有致,白牆灰瓦的農舍掩映其間,與小橋流水相呼應。

  美麗鄉村催生“美麗經濟”。2020年以來,蘭溝村依托竹產業等資源優勢,盤活閑置農房,引來美學館、民宿、咖啡館等業態入駐,村集體經濟年收入從2019年的1.3萬元增長至2021年的80.1萬元。

  蘭溝村的變化只是全省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的一個縮影,目前全省已形成10種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典型模式,包括股份合作自主經營、資源合作聯合發展、資金入股借力發展、盤活撤並村閑置資產等。近日召開的全省農村改革工作培訓會提出,要以發展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為重點,持續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

  股份合作自主經營職業經理人擔大任

  盡管已過了冬季旅游旺季,但最近前往攀枝花市東區銀江鎮阿署達村的游客仍然絡繹不絕。“去年6月,村裡的星空露營基地正式營業,現在一到節假日,一位難求。”阿署達村集體經濟組織負責人、攀枝花市金瑪締康養旅游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鮑進芝說,阿署達村距離攀枝花市區5公裡,陽光是這裡獨特的資源優勢,早在2016年,村裡就開始謀劃發展陽光康養旅游業。

  2016年底,鮑進芝和村干部發動40余名黨員率先出資,帶動全村1800多名村民入股,成立注冊資金2000萬元的攀枝花市金瑪締康養旅游服務有限公司。盤活閑置農房、引進優質項目、創建鄉村品牌,先后打造故事裡康養酒店、景別院精品民宿、研學旅游營地、星空露營基地……“2021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達490余萬元,現在村民人人都是股東,每年能有千把元的分紅。”

  在攀枝花市東區農業農村和交通水利局局長蘇波看來,阿署達村做大集體經濟“蛋糕”的亮點是,擁有一支強有力的干部隊伍,帶動村民參股,實現了股份合作自主經營和利益共享。1988年出生的鮑進芝從日本留學回來,2015年成為阿署達村黨支部副書記,2017年又當選村委會主任。2021年成為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職業經理人。

  如今,多地均把培育發展職業經理人作為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突破口和動力源。2021年,廣漢開始探索村集體經濟職業經理人制度試點,從產業大戶、優秀企業家、職業農民等人才中選聘村集體經濟職業經理人,實行“基本工資+集體經濟收益提成”管理模式。去年6月,廣漢市首批9名村級集體經濟職業經理人上任。試點一年來,成效明顯,全市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總收入達1523.4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超50萬元的4個、超100萬元的1個。

  資源合作聯合發展引入經營主體統籌規劃

  6月29日,雅安市名山區紅星鎮騎龍村,茶農打著遮陽傘採摘夏茶,游客正舉著手機拍照打卡。“現在我們不僅賣茶,還賣風景。”村黨委書記詹肇杰說。

  騎龍村2000年開始規模種茶,目前茶園面積已達5500畝。由於低質低效,2018年以前村集體經濟收入隻有4萬元。“2017年,一位研究鄉村旅游業的老師來參觀,說我們茶園風景很美,為何不學浙江莫干山搞茶旅融合。”詹肇杰說,受此啟發,村裡對原有低效茶園進行提檔升級,打造“萬畝觀光茶園”﹔對村民自願有償騰退的閑置宅基地進行盤活,引進11家外部業主投資發展特色民宿﹔整合閑置土地、農房等,以股份合作形式與引進企業共同成立鄉村旅游平台運營公司,長期分享產業發展紅利。村集體還為民宿提供公共區域保潔、土地和工程協調、物業管理、食材供給等配套服務。“村集體每年有資產租賃、資產盤活、旅游服務、股份分紅四大收入,2021年收入達70萬元。”詹肇杰介紹。

  2019年,村民陳友鳳回家開起了民宿,“生意很不錯,特別是三四月份採茶季,房屋很早就被預訂一空。”去年她家營業收入已突破140萬元。

  隨著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基本完成,截至去年底,全省49643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登記賦碼發証,有了特別法人身份。“騎龍村的模式值得借鑒。”農業農村廳農村合作經濟指導處相關負責人表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優勢在於統籌農村資產資源、組織協調農民,要盡量揚長避短,避免高風險直接經營。而工商企業等市場主體的優勢在於經營管理,把兩者緊密聯系起來,各自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能有效盤活沉睡的農村集體資產。

  引入市場機制盤活撤並村閑置資產

  蘭溝村被譽為“中國竹編第一村”,為了拓寬村民增收渠道,該村在竹子上做起了大文章。“村級建制調整后,原百花村村委會辦公地、農戶閑置宅基地等都需要盤活。”青神縣青竹街道黨工委書記王超說,2020年,蘭溝村充分發揮竹產業優勢,積極探索盤活農村閑置宅基地的路徑。

  “農戶的閑置房屋可以採取自願有償騰退、出租、入股等多種方式獲取收益。”蘭溝村黨委書記趙小建說,村民自願有償退出的宅基地和老村委會辦公地等閑置資源,由村集體組織統一流轉,通過“入股、托管、合作、租賃”等模式,交給青神縣國有平台公司集中打造新業態,並吸引社會資本廣泛參與,目前已盤活利用閑置宅基地和村集體資產39處,發展起餐飲、竹藝、茶藝、民宿等多種旅游業態。

  2020年8月蘭溝村完成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登記賦碼,通過股權量化,村民每人佔107股,參與分紅。2019年以來,村集體經濟年收入增長超60倍。“我們有信心,今年村集體經濟收入可突破100萬元。”趙小建說。

  近年來,四川省各地紛紛探索盤活閑置農房的路徑。在省社科院原副院長郭曉鳴看來,盤活閑置農房不隻有直接出租一種方式,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對資源進行整體打包,和外來的投資主體合作,然后進行收益分配,可以持續分享產業發展的增值收益。

  目前四川省已在成都農交所設立了全省農村產權流轉交易信息發布中心,引導承包地經營權、閑置農房、集體資產資源入場交易。隨著信息平台的建立、交易行為的不斷規范,農村沉睡的資源資產才能真正活起來。(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史曉露)

(責編:章華維、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