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政商動態

自貢自流井區:打造多彩鄉村文旅目的地

2022年07月05日13:05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自貢市自流井區堅持把鄉村作為全區發展的寶貴資源,在推動文旅融合實施鄉村振興過程中,立足本土文化,豐富鄉村色彩,充盈向往理由,探索一條質朴而獨特的文旅融合路徑。2019年成功創建全市唯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先進區,成功承辦2020年四川省鄉村文化旅游節,仲權鎮竹元村被評為2021年省級鄉村旅游重點村,被列入“2019四川十大特色旅游品牌”“四川生態休閑旅游目的地”十大避暑旅游目的地。

煥活紅色記憶,為鄉村文旅賦予時代精神

緊隨“紅色”流行趨勢,找准文旅融合新焦點,深度開發當地紅色文化資源,把准開展紅色教育、傳承紅色基因、接受紅色洗禮的核心方向,讓紅色成為鄉村旅游中濃墨重彩的一筆。

“續寫”紅色傳奇。深入挖掘土地中的紅色因子,整理25名革命英烈事跡,建立系統文史檔案和紅色故事庫,激發紅色IP的持久生命力。宣傳塑造更加立體的紅色代表人物,設計以弘揚盧德銘精神為核心的主題報告會、書畫攝影、紅色歌曲和詩集創作、話劇編排系列宣傳活動,形成《紀念盧德銘烈士犧牲90周年特集》《那就是你盧德銘》等文化成果。打造更具知名度和影響力的紅色名片,組織編寫的長篇紀實小說《盧德銘》被列入中宣部“中華人物故事匯”系列叢書,盧德銘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事跡入編《見証初心和使命的“十一書”》微紀錄片在全國播映。

“刷新”紅色景點。大力開發保護紅色遺跡,成立盧德銘故居修復工作推進領導小組,統籌推進盧德銘故居、盧德銘紀念館、盧德銘雕塑修復和改擴建工作。編制盧德銘紅色旅游區規劃,投資5000余萬元,啟動整村基礎設施、休閑農庄、有機農產品等配套建設,打造成規模、成體系、成典范的紅色旅游經典。盧德銘故居建成揭牌后日均吸納參觀游客300余人,帶動周邊村民增收近10萬元,先后被評為天府十大紅色文化地標、全省首批中小學紅色教育研學實踐基地、四川省黨員教育培訓省級示范基地和四川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點燃”紅色經濟。將紅色文化轉化為紅色經濟,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推出紅色旅游精品線路,以盧德銘故居所在地竹園村為焦點,依托周邊尖山農團風景區、G247國道、飛龍峽快速通道、花滿鹽都等配套旅游點,探索“產業+紅色文化+新農村建設”紅色旅游模式。建設高水平紅色文化教育基地,設立“德銘講堂”,按照“一個固定講堂+N個流動講堂”模式,面向領導干部、黨員、群眾開展紅色培訓教育,構建集黨性教育、干部培訓、研學旅游、新興業態於一體的綜合服務體系,年均培訓人600批次13000余名,吸引游客近7萬人次,變現紅色文化500余萬元。

浸潤古色韻味,為鄉村文旅沉澱舊日情懷

延續歷史文脈,抓住鄉村的根和魂,在舊日時光和傳統民俗中找回現代人遺失的鄉愁記憶,用文化的溫度為鄉村旅游增添“可帶走的回憶”。

追溯農耕文化,打造“田園牧歌”。呼應國人根植於血脈的鄉土情結和對田園生活的憧憬,開發總投資達60億元、佔地7200畝,以田園農耕、精品農業為主題的春風桃源小鎮,還原獨具本土特色的桃源生活。項目以流轉的方式向村民租賃農田,開發農旅文化產業,設計田園鄉村文化體驗區和農業樣板展示區,精致包裝鄉村田園生活。舉辦系列農耕文化主題活動,通過講解農耕文化、參觀體驗作物種植、蔬果採摘等形式,為旅客提供“春耕、夏播、秋收、冬藏”的農耕意趣,該項目曾被列入四川省年度重點項目。

深耕民俗文化,打造“鄉愁盛宴”。建立鄉村優秀文化保護傳承機制,開展傳統民俗、鄉土建筑和農業生產勞作工藝普查,健全“四有”檔案,在完整繼承基礎上深度開發。制定村志出版規劃,歷時一年時間收集編撰,發行39萬字的自貢首部村級志書《竹元村志》,詳實記載竹元村百余年來民風民俗方面的歷史和現狀,用文字回溯時光留住鄉愁。延續“最自貢”的觀燈習俗,建設中國彩燈小鎮,打造仲權新春歡樂季,開發關聯性創意民俗文化產品,舉行“提燈逛花街”活動,融入“仲權社火”、麒麟燈、草編龍等傳統民俗表演,吸引20余萬游客前來觀光,帶動周邊農產品增收近20%,仲權鎮入選全國特色小鎮,《仲權:華燈閃耀》在央視《走遍中國》欄目播出。

涵養鄉鄰文化,打造“溫情家園”。還原鄉村“質朴之美”,健全以新鄉賢引領、宗族管理、社群聯動為核心鄉村自治體系,根據各村庄的歷史和現狀特點,以“祖訓+村規+民約”的形式提煉出不同村落文化,將“和為貴”“遠親不如近鄰”等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村民公約,對契合主題的民間故事、村落傳說、先輩事跡進行“文化上牆”,讓村民隨時看得見、記得住文明,再現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的鄉鄰家園。倡導“好家風”“好風尚”“好習俗”,通過“道德講堂”“農民夜校”等渠道弘揚中華美德,以評選“五好家庭”“身邊好人”為載體大力推行鄉風文明建設,潛移默化塑造淳朴民風,以有溫度有格調的溫情家園為鄉村增添更具深度的美麗。

美顏特色元素,為鄉村文旅積蓄打卡理由

緊密契合鄉村美麗資源,提煉生態本色,植入詩歌特色,管理鄉村彩色,給詩和遠方一個愉悅的向往理由。

提質自然之美。制定《南部生態片區生態保護規劃》,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治理和“兩河”流域治理,深入實施鄉村綠化工程,完成金魚河912畝節點水系綠化、“一江兩河”綠色長廊9.3公裡水系綠化,新增鄉村造林、改造低產低效林3000畝,構建點、線、面一體推進的全域綠化體系。加大尖山AAAA級風景區景點植入,建設1000畝尖山農業主題公園,推進飛龍峽省級森林公園生態修復,再造狸狐洞水庫沿岸風景,保育最美天然氧吧,結合水果採摘節、平湖垂釣等地域特色,大力發展“休閑農業+旅游農業”,以更靚風貌吸引旅客聚集人氣,其中仲權鎮榮膺“四川最美鄉鎮”,尖山風景區獲評省級生態旅游示范區。

傳唱詩歌之美。應用新型傳媒手段做好宣傳和形象塑造,將“尖山——一個把生活過成詩的地方”的概念轉變為大眾認知,放大優勢、做大特色,形成品牌效應,用鄉村與詩創意結合吸引文人旅客,帶動周邊精品農業、農家樂等產業融合發展。將詩歌元素植入飛龍峽桃花生態旅游節、尖山桃花詩會等重要節會,在連續舉辦14屆桃花詩會的積澱上,升級舉辦“中國自貢‘一帶一路’詩歌之燈點亮世界國際詩歌周”,邀請50余名國內外著名詩人共赴盛會,通過文藝晚會、詩歌朗誦會、主題論壇、採風活動等方式激發靈感,創作詩歌86篇,匯編出版《詞語的鹽·光所構筑的另一個人類的殿堂》詩集。“國際詩歌周”活動宣傳榮獲首屆“四川縣級融媒體十佳優秀傳播案例”。

豐富色彩之美。以天然色彩暈染鄉村,打造錦繡自流井,運用桃花彩繪“輕介入、微改善”完成尖山景觀道路兩旁1000余戶農房風貌塑造,種植桃樹3萬余株點綴觀光線路,保持本土風貌又別具特色,配合每年飛龍峽桃花生態旅游節、尖山桃花會、玫瑰李採摘節的舉辦,將桃李春風的鄉村盛景展示給每年數十萬的游客。移植城市繁華燈光到靜謐鄉村,設計自然與現代燈光技術交相輝映的“山水光影秀”,實現夜間游覽山水風光的新旅游業態。塑造彩色鄉村,建設全長10公裡的彩虹路,為山林田園增加絢麗色彩,組織大型“彩虹跑”活動,吸引川南周邊地區500余名跑友參與,數千人觀看助力,向古朴村庄注入新鮮活力。(鄭碧玉)

(責編:羅昱、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