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社會

當心!別讓防護欄“咬住”自家孩子

2022年05月27日07:57 | 來源:成都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當心 別讓防護欄“咬住”自家孩子

  兒童專用活動場所欄間距不應大於0.11米

  近日,一則#挺身而出的平凡英雄#話題登上微博熱搜前三,新聞中,山西朔州一名女童頭被卡在6樓防護欄欄杆中間,身體大部分懸在空中,一名從事消防相關工作的男子見狀后徒手爬到防護欄下方,一手抓住護欄一手托舉女童,最終女童獲救。

  不少人認為,家長的疏忽大意和部分防護欄存在的安全隱患,是導致險情的根本原因。其實,防護欄“咬住”小孩的事情已不是頭一次發生,卡頭、卡腿等各種“花式”卡近年來頻繁上演,威脅著孩子的安全。

  那麼,如何防止類似意外?怎樣的欄杆間距才是安全的?就這些問題,記者昨天展開了調查。

  案例警示:

  娃娃被卡命懸一線

  記者通過調查發現,近年來防護欄卡住小孩的意外頻發,各種驚心動魄的場面,已經給廣大父母敲響了警鐘。

  去年5月20日,石嘴山市惠農區某小區居民樓,一名5歲女童頭部被卡在一樓窗外防護欄,命懸一線。好在被同小區居住的惠農交巡警大隊輔警及時發現,緊張施救20多分鐘后,才助其脫離險境。

  去年9月10日,在宜賓老城區致和街,一個小孩頭部被卡在防護欄,整個身體下半部位都懸空吊著。巡警大隊防控隊迅速趕到現場,現場群眾自發組織搭建梯子,最終把孩子成功解救。

  類似事件成都也發生過,去年9月3日,錦江區一小區內有小孩吊在窗戶外面,手被卡在防護欄上,無法移動,隨時有墜落風險。消防員首先給被困男童拴上保險繩,慢慢將其手從卡住的位置取出來,最后順利把男童轉移至安全的位置。

  走訪調查:

  家庭防護欄

  欄間距建議不超過0.1米

  類似險情的發生,與家長疏忽大意有著直接關系,這需要家長提高警惕,隨時照看好自己的孩子。但部分防護欄本身存在的安全隱患,比如欄杆間距過寬,也是導致事故發生的原因之一。

  昨天,記者在走訪中發現,我市不少居民樓也有安裝防護欄,有凸出來的,有緊貼窗戶的,也有推拉式的,欄杆間距不一,有的寬,有的窄。隨后,記者連續走訪了幾家門窗店,並對防護欄欄杆間距進行測量,發現大部分都在9—10厘米,“這個沒有統一標准,都是可以調的,但是出於安全考慮,建議最好不要超過10厘米。”一位老板說。

  “凸出式防護欄相對比較危險,如果娃娃爬上去了,很容易卡手卡腳,我們都不建議裝。”從事門窗安裝工作的劉師傅提醒,已經安裝了這類防護欄的市民,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讓娃娃攀爬,也不要在上面放東西,“防護欄長期暴露在露天環境,風吹日晒,用戶要注意定期檢查,及時維護,避免鬆動、掉落。”

  國家標准:

  兒童專用活動場所

  欄間距不應大於0.11米

  那麼,防護欄欄杆的安全間距應該是多少呢?記者沒有查詢到相應的國家標准。但根據《民用建筑設計統一標准》,托兒所、幼兒園、中小學及其他少年兒童專用活動場所的欄杆必須採取防止攀爬的構造,當採用垂直杆件做欄杆時,其杆件淨間距不應大於0.11米。此規定就是為了更好地保護兒童人身安全,防止兒童因為穿欄杆引發意外事故。

  同時,根據首都兒科研究所公布的一份統計數據,我國女孩2歲的頭圍是45—50厘米,3歲是49—51厘米,換算成直徑分別為14.3厘米—15.9厘米、15.6厘米—16.2厘米。由於人頭部不是規則圓形,一般頭長大於頭寬,以2歲女孩為例,即便欄杆間距略小於最小頭部直徑14.3厘米,孩子還是有可能鑽出去,而且對於很多小孩來說,頭出去了,身體就能出去,會更加危險。

  對此,記者採訪了部分家長,不少人認為在兒童經常活動的場所裡,各種欄杆的間距都應該參考國家標准的安全值,即不應大於0.11米,“如果兒童活動場所裡有防護欄,那麼欄杆間距也應該參考這個數據,隻能比這個低,不能比這個高。”一位家長說。

  預防措施:

  家長應切實負起監護責任

  如果娃娃不幸被欄杆卡住,該怎麼辦?成都市消防救援支隊新聞宣傳處楊長俊表示,如果是頭被卡住,家長要第一時間托舉並穩定住孩子身體,選取合適的角度把孩子抱出,勿強行拉扯,以免造成二次傷害,如果無法抱出,可使用家用工具將防護欄擴張或剪斷,如果自己能力范圍已經無法解決,一定要馬上報警,不可魯莽行事。

  楊長俊認為,預防類似意外,家長必須切實負起責任,看好自己的孩子。他建議,家裡有幼小孩子的應該封閉陽台,二樓以上的窗戶應該加裝欄杆間距不超過0.11米的防護欄,陽台和窗台附近不要放置矮櫃、凳子等可供攀爬的家具。同時,不要讓孩子睡在無防護欄的陽台或飄窗上。平時把所有不用的窗戶鎖上,開窗換氣時,最好選擇開上邊、孩子夠不到的窗戶。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 楊甦)

(責編:羅昱、章華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