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成都

獎牌背后值得驕傲的“成體”力量

2022年05月16日07:27 | 來源:四川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獎牌背后值得驕傲的“成體”力量

北京2022年冬奧會、冬殘奧會已落幕,但在千裡之外的成都,有一個冬奧護航團隊的工作並沒有停下,他們就是成都體育學院運動醫學復合型科醫保障團隊。

這支團隊由成都體育學院附屬體育醫院、運動醫學與健康學院、運動醫學與健康研究所、鄭懷賢骨傷研究所等部門的數十位專家組成。最近,他們正在總結冬奧科醫工作,汲取寶貴的經驗,用於全民健身服務。

本屆北京冬奧會,該團隊共派駐10位專家、隊醫,服務短道速滑、速度滑冰、冰壺、男子冰球、女子冰球等隊伍,共助力隊伍獲得3金1銀1銅。國家體育總局冬季運動管理中心向成都體育學院發來感謝信,感謝成都體育學院助力中國體育代表團在本屆北京冬奧會摘金奪銀創造歷史最好成績,為實現“全項目參賽”“參賽出彩”提供了有力保障,發揮了重要作用,作出了積極貢獻。

多年來,成都體育學院一直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把發揮運動醫學的學科專業優勢,服務奧運爭光計劃作為建設重點,系統謀劃、整體推進,彰顯了高等院校助力健康中國、體育強國建設的擔當作為。

刷新紀錄

助力中國冬奧健兒突破與超越

成都體育學院作為國內唯一具有中醫學學士和中醫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的體育院校,90%以上的畢業生投身到運動與健康服務領域,培養出中國奧運代表團醫務總監、國家級名老中醫、四川省首屆十大名中醫等優秀人才,在近幾屆冬奧會中積極貢獻力量。

本屆冬奧會,成都體育學院副校長、成都體育學院附屬體育醫院黨委書記、院長何本祥教授,該校羅安民副教授作為運動醫學專家,與一直駐隊服務的吳宇棟、馮正凱、陳浩蒙、張康等醫生入選為保障營成員,為運動員提供醫療保障服務和指導。戴瑋、田野、孫海倫、王韓4位醫生入選中國體育代表團,作為隊醫分別隨短道速滑隊、速度滑冰隊、冰壺隊、男子冰球隊奮戰冬奧。楊敏、黃思澈分別作為冬殘奧單板滑雪隊、高山滑雪隊隊醫入選中國體育代表團,與冬殘奧健兒一同征戰。

成都體育學院運動醫學復合型科醫保障團隊從助力索契冬奧會中國短道速滑隊獲2金3銀1銅,相關科研成果獲國家體育總局“第22屆冬奧會科研攻關與科技服務項目貢獻獎”,到助力平昌冬奧會中國代表團唯一一枚金牌的取得,再到本屆北京冬奧會上助力3金1銀1銅的取得,實現整體參與人數、保障隊伍數、助力金牌及獎牌數的多重突破。

在北京冬奧會整個備戰周期,成都體育學院與國家體育總局冬季運動管理中心簽署合作框架協議,先后派出隊醫50余人次,專家巡診(包括線上遠程會診)等60余次,為短道速滑、雪車、單板滑雪障礙追逐、自由式滑雪大跳台和坡面障礙技巧、冬殘奧單板滑雪、高山滑雪、輪椅冰壺等10余支隊伍提供科醫保障服務,同時也有12名運動員前來成都體育學院運動員康療服務中心治療。團隊成果《鄭氏中醫運動醫學在競技體育中的理論創新與實踐》獲得2019年四川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在國家體育總局冬季運動管理中心舉辦的冰雪項目2020—2021賽季表彰大會上,該校被授予“科醫服務先進集體”稱號,駐隊隊醫孫海倫、戴瑋、馮正凱、張亮等在2019—2020和2020—2021兩個賽季分獲“科醫服務先進個人”稱號。

科醫賦能

“成體”模式提升競技表現能力

北京冬殘奧會期間,成都體育學院運動醫學復合型科醫保障團隊的兩名醫生黃思澈、楊敏進入冬殘奧村,分別為中國冬殘奧高山滑雪隊和中國冬殘奧單板滑雪隊提供醫療保障,他們也是整個冬殘奧會隊醫隊伍裡僅有的兩名川派中醫。而成都體育學院的冷雯雯、王玉玨作為志願者,也服務於冬殘奧高山滑雪隊。

作為“駐隊醫生”,黃思澈、楊敏身后有一個強大的“智囊團”作為遠程支撐。“智囊團”由何本祥、葉銳彬、胡毓詩等近20位專家組成,囊括了運動醫學、中醫骨傷科學、運動醫學監督、運動營養、康復醫學、生物力學等多學科。

自奧運備戰以來,成都體育學院運動醫學復合型科醫保障團隊根據不同項目特點制定專門的服務保障方案,組建傷病、營養、心理等6個學科組,通過“線上+線下”“遠程+駐隊”“定期+不定期”巡診的方式,構建了傷病、康復、體能、心理、營養、睡眠、醫務監督、訓練等多學科協同,覆蓋競技體育全周期的“醫體融合、體科互參、防治康訓一體化”的競技保障模式。

自2013年6月起,團隊首次以科技課題項目的形式,為國家短道速滑等運動隊開展醫療保障服務。截至目前,共承擔30余項冬奧醫療康復保障項目。

團隊對標體育強國建設中關於競技體育科技攻關與服務的戰略需求,依托國家體育總局系列科技助力奧運課題及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科技冬奧”專項課題等研究平台,緊緊抓住“運動傷病可制約競技體育發展—運動表現是取得金牌的關鍵—多學科協同科醫攻關模式是重要保障”三個層面的問題進行科研攻關。

“醫體融合”是促進運動表現能力提升的關鍵。團隊針對中國隊競速類與對抗類10個冬季項目,從技戰術監控、智慧冰場、傷病預警、心理調控、文化建設、膳食營養、冬季項目保健食品等多方面,創新研發了8種運動性疲勞防治關鍵技術、13種運動性損傷防治熱身及防護技術、10種康復理療技術、10種運動康復技術和7種功能評估技術,為112名運動員建立健康檔案記錄。這些成果被應用於北京冬奧會運動員的傷病防治康復中,實現傷病發生率下降20%以上、重返賽場比例提升40%以上。

傳承創新

代表川派中醫彰顯“硬實力”

在成都體育學院附屬體育醫院、運動醫學與健康學院多名專家看來,競技體育不僅是運動員之間的較量,也是科技、醫療保障等綜合實力的比拼。通過不斷傳承創新,傳統醫學越來越受到重視,像中醫體質辨識、中西醫綜合干預等得到不少運動員的認可。

成都體育學院附屬體育醫院的創始人鄭懷賢既是骨傷科專家,又是武術家,他歸納出13種傷科推拿基本手法、12種經穴按摩手法,總結了55個鄭氏傷科經驗穴位,首創運動按摩。成都體育學院運動醫學復合型科醫保障團隊用鄭懷賢創編的獨特推拿手法對運動員們進行傷病預防、治療和疲勞恢復以及機能促進,讓運動員們輕鬆上陣。

2018年平昌冬奧會期間,何本祥教授就用鄭氏傷科推拿手法為短道速滑運動員武大靖進行治療,助力武大靖為中國代表團奪得一枚寶貴的金牌。

團隊的獨特療法也吸引其他國家的專家學習。本次北京冬奧會期間,中國速度滑冰隊加拿大康復專家慕名前來學習。索契冬奧會期間,一些國家的康復專家還向羅安民副教授請教針灸技術。

隨著隊員們取得一項項成績,奧運賽場背后的“川派中醫”,也借助先進技術努力創新。成都體育學院運動醫學復合型科醫保障團隊一邊通過紅外熱成像等技術,監測運動員的身體參數,綜合分析運動員機能狀態,分析潛在受傷風險,根據數據建立運動傷病模型﹔另一邊運用中醫運動醫學特色優勢,為運動員們進行推拿、針灸、正骨治療后,再借助紅外熱成像等技術去觀察治療效果。此外,他們還運用動態牽拉、呼吸訓練、加壓訓練等療法,治療冬奧運動員們的運動疲勞等情況。

冬奧會備戰期間,成都體育學院附屬體育醫院還為所保障的隊伍送去中醫四診儀等設備,隻需通過電腦測量脈搏,並採集舌圖、舌下脈絡圖、面圖開展綜合分析,便可為運動員進行體質辨識,提供健康管理方案,包括飲食指導、運動指導、足浴指導、中醫理療、節氣指導等。正如何本祥教授所言,他們最大的目標就是控制好運動傷病,讓運動員沒有后顧之憂,幫助運動員的體能、機能、心理都調整到最佳狀態,在賽場上發揮出色。(芸涵)

(責編:羅昱、章華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