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 探索轉型發展新路徑
2018年2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四川天府新區考察時,首次提出了建設公園城市的理念,特別指出“要突出公園城市特點,把生態價值考慮進去”。2022年2月,經國家發改委請示,國務院同意成都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4年來,由公園城市“首提地”到自主探索公園城市示范區建設道路,再到國務院明確同意建設公園城市“示范區”,成都公園城市建設在生態、生產、生活、城市治理等取得初步成效,為公園城市示范區建設提供了實踐路徑,為探索超大特大城市轉型發展新路徑奠定了實踐基礎,為成都探索城市轉型發展新路徑注入了強大動力。
一、建設公園城市示范區的實踐路徑
公園城市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基於自然,以人為本,尋求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建設方案。成都以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為統攬,持續塑造公園城市形態、優化空間格局、調整產業結構、創新治理模式,初步探索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共享、共榮的城市發展路徑。
優化生態空間,逐漸呈現“山水人城和諧相融”的公園城市形態。持續推動全域增綠,現已初步形成生態區、綠道、公園、小游園、微綠地的五級城市綠化體系。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天府綠道、環城生態區等重大生態項目加快建設,建成區綠化率達45%,初步構建了“園中建城、城中有園、城園相融、人城和諧”的公園城市形態。以“一軸、兩山、三環、七帶”為骨架的天府綠道是目前全球規劃設計最長的綠道系統。
拓展發展空間,穩步提升經濟和生態承載力。成都形成“一山連兩翼”的開放空間格局,為城市的人口增長和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充足的發展空間。實施差異化區域協同發展戰略,統籌空間、規模、產業和生產、生活、生態,提升資源利用效率與區域整體競爭力。
建設現代產業體系,逐步轉換發展動能。發展以新經濟為引領的環境友好型產業。大力推進生態產業化進程,加大對城市生態產業的基礎建設投資,拉動水利、環境、景觀、綠色產品等相關生態產業的發展。積極推廣清潔能源利用,實施一系列“煤改氣”“煤改電”建設舉措以及“電能替代”和氫能應用示范工程。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積極向更小資源投入、更大要素產出、更多綠色特征的高質量發展模式轉變。
探索城市治理模式,初步構建現代化治理體系。構建“政府-社會-市民”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的社會治理體制,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核心作用,成立社區治理委員會、社區公共議事會等多形式的社區自治組織、志願者組織、社團組織和服務網絡,積極推動企業從建設者向社區運營者轉變、居民從服務對象向參與主體轉變。建設“城市大腦”,智慧城市建設整體框架、兩級聯動指揮運行體系、“雲網數端”基礎支撐體系基本形成。
二、探索城市轉型發展的新路徑
在公園城市示范區建設的初步探索中,成都實現了良好開局﹔在探索超大特大城市轉型發展的新征程中,成都要堅定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走出轉型發展的新路徑。
推進中心城區、城市新區、郊區新城“三個做優做強”,優化城市功能布局,奠定轉型發展基礎。公園城市功能布局反映了人與自然關系的重構,是自然生態系統與城市空間的有機融合。凸顯核心功能,提升經濟和生態承載力,彰顯文化底蘊和特征,展開成都城市功能布局。中心城區要聚焦高端要素運籌、國際交流交往、現代服務發展、文化傳承創新、時尚消費引領等核心功能,城市新區要聚焦創新策源轉化、國際門戶樞紐、新興產業集聚等核心功能,郊區新城要聚焦生態價值轉化、促進鄉村全面振興、公園城市鄉村表達、保糧穩菜等核心功能,以“三個做優做強”促進市域發展格局重塑、整體優化。
實施“建圈強鏈”,推動產業轉型,為轉型發展注入活力。產業是城市發展的重要支撐和市民就業的重要依托,公園城市的產業結構調整,在關注生態環境保護的基礎上,追求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最大化。成都要不斷增強產業生態集聚力、產業鏈建構力、高端要素運籌力,培育世界級產業集群。一是科學謀劃產業圖譜,充分掌握成都優勢、把握世界趨勢,引導體現成都特色的產業集群成鏈發展。二是強化鏈主龍頭企業的主引擎作用,圍繞重點領域培育引育鏈主和龍頭企業,充分發揮引領效應和帶動效應,用好“優勢賽道”、著力打造“新賽道”競爭優勢。三是營造一流營商環境,聚焦企業多元復合需求,提升公共服務能力,優化城市宜居宜業水平,強化產業發展的核心功能。
推動空間、產業、交通、能源“四大結構調整”,提升城市綠色低碳轉型發展能力。綠色低碳發展是指引城市轉型發展的方向標。降低城市生產、生活所造成的物質、能量消耗,使物質、能量的消耗以及由此帶來的排放速率控制在生態系統承載力范圍之內,進而實現綠色低碳發展,是公園城市示范區建設的內在要求。一是要優化空間結構,健全國土空間生態修復體系,持續開展全域增綠,推進生態廊道建設和生物多樣性保護,提升固碳增匯能力。二是要優化產業結構,探索發展以清潔能源、節能技術引領的綠色低碳產業發展,建強綠色低碳產業集群,加快綠色生產方式示范應用與推廣,推動生態價值轉化。三是要優化交通結構,統籌綜合交通線網布局,開展交通基礎設施綠色提升改造,積極倡導市民綠色出行,構建“綠暢並舉、快慢相宜”的低碳高效現代交通圈,提高市民生活品質。四是要優化能源結構,提升新能源供給和安全保障能力,打造低碳能源、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生活等多元應用場景,形成以清潔能源為主的能源供給和消費結構。
發揮“智慧蓉城”的牽引性作用,探索現代化治理體系和治理路徑。公園城市以增進人民福祉為根本目的,強調讓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共治中獲得更多的幸福感。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持續創新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體系、提升現代化治理能力,是公園城市示范區建設蘊含的深刻內涵。一是要持續完善“智慧蓉城”架構體系,完善智能感知等新型基礎設施,豐富智慧城市場景,實現“城市大腦”全面提能。二是要加速推動城市數字化協同,整合共享各行業、各系統和各部門的信息,為社會和市民提供一體化、全方位的社會管理服務。三是要推動多元主體參與,實現治理模式從單向管理向雙向互動轉變、從單純的政府監管向更加注重社會協同治理轉變,加快構建共建共治共享體系的社會治理格局。
未來,成都持續以“綠色、創新、開放、協調、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引領公園城市轉型高質量發展。以“綠色”踐行生態優先,奠定城市發展基礎,彰顯宜居優勢﹔以“創新” 實踐以人為本,促動城市發展活力,提升城市經濟實力﹔以“開放”探索城市品牌,挖掘城市發展潛力,不斷提高城市影響力﹔以“協調”擴展城市容納力,服務國家戰略全局和全省發展大局﹔以“共享”服務城市發展,持續滿足市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全球講述中國探索超大特大城市轉型發展路徑的成都故事。(作者系成都市社會科學院同城所博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