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成都

“萬億級”機遇來了

2022年05月12日07:50 | 來源:成都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萬億級”機遇來了

  成都中歐班列五年累計開行數量近9000列

  成都已形成萬億級電子信息產業和8個千億級產業集群

  圍繞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成都大力推動科技創新,打造未來發展新優勢。圖為西部(成都)科學城

  5月9日,市第十四次黨代會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正式對外公布。五年接續奮斗,成都發展邁上新台階。感恩奮進、起而行之,准確把握“國之大者”“省之大計”,未來五年,成都將堅定扛起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時代使命,奮力打造中國西部具有全球影響力和美譽度的現代化國際大都市。

  在這條未來之路上,一個個跳動的數字、悅動的曲線,共同釋放出“萬億級”機遇:未來五年,成都經濟總量沖刺3萬億元,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制造業是立城之本、興市之要,突出發展支柱產業,壯大電子信息、裝備制造萬億級產業集群﹔外貿進出口總額突破1.2萬億元,在世界城市網絡體系中的節點地位和樞紐功能全面提升……

  經濟總量沖刺3萬億元 實現更高質量發展

  回顧過去五年,成都邁入超大城市行列,經濟總量連跨8個千億台階、接近2萬億元,形成萬億級電子信息產業和8個千億級產業集群,天府國際機場建成投運,成為國內第三個擁有雙國際樞紐機場的城市。

  躍動的經濟曲線裡,鐫刻著創新驅動引領高質量發展。2020年,成都R&D(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增速首超20%,R&D經費投入強度(R&D經費與地區生產總值之比)首次突破3%。2021年,成都淨增高新技術企業1600余家,總量達7800家﹔高新技術產業營業收入增長13.9%﹔新增科創板上市及過會企業11家,總數居中西部第一位。

  圍繞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成都大力推動科技創新,打造未來發展新優勢。過去五年,四川天府新區綜合實力邁入國家級新區第一方陣,西部(成都)科學城加快建設,天府實驗室正式揭牌,國家川藏鐵路技術創新中心(成都)、精准醫學產業創新中心啟動建設,成都超算中心納入國家序列,國家級創新平台增至216個,高新技術企業增長近3倍、達7821家,全社會研發投入實現翻番。

  回顧五年征程,成績難能可貴。站在經濟總量近2萬億元的關口,成都未來5年的目標是:經濟總量沖刺3萬億元,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

  經濟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離不開競爭優勢突出的現代產業體系。報告提出,未來五年力爭戰略性新興產業、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分別超過20%和15%,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實現倍增,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年均增長10%以上。

  堅定不移推進產業建圈強鏈,堅持把做強做優實體經濟作為主攻方向,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攻堅戰,以產業建圈強鏈理念變革產業發展方式,推動產業鏈、創新鏈、供應鏈深度融合,提升現代產業體系區域帶動力和發展競爭力。

  堅定不移推進創新驅動發展,加快推動新舊動能接續轉換。要堅持把創新作為贏得優勢、制勝未來的關鍵增量,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在新舊動能轉換中跑出成都加速度。包括提升創新策源能力、培育多元創新主體、加快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建設全國創新人才高地……

  未來五年,是成都服務和融入“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戰略機遇期,是全面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的攻堅突破期,是厚植宜居宜業優勢的進位提升期。在前所未有的機遇面前,成都將朝著打造中國西部具有全球影響力和美譽度的現代化國際大都市邁進。

  突出發展支柱產業 壯大萬億級產業集群

  制造業是立城之本、興市之要。過去五年,成都制造業堅持以構建產業生態圈、創新生態鏈為主轉變經濟工作組織方式,形成萬億級電子信息產業和8個千億級產業集群。

  制造業是實體經濟的主體,是國家經濟命脈所系。從國內外主要城市來看,GDP跨入萬億級“俱樂部”的城市,大都有自己著重發力和長遠布局的“萬億級”產業集群。擁有年產值超過一萬億大關的產業或產業集群,已是當今城市競爭的重要指數。

  回望成都制造業發展歷程,2008年成都電子信息產業規模首次突破千億元大關﹔2020年,電子信息產業規模突破萬億元,成為我市第一個萬億級產業。萬億產業的集群化發展,成都已經成為全球電子信息產業版圖上重要一極。

  幾天前,“建圈強鏈”首次被寫入了成都市黨代會報告。作為城市未來五年的發展綱領,一次產業端的發展方式新探索被明確。根據黨代會報告,成都未來五年將要堅定實施制造業強市戰略,穩步提升制造業佔比,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建設國家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區。

  如何實現這一目標?報告明確,未來五年成都將突出發展支柱產業,壯大電子信息、裝備制造萬億級產業集群和新型材料、航空航天、生物醫藥、綠色食品等千億級產業集群﹔加快發展新興產業,在高端芯片、新型顯示、智能汽車、抗體藥物、衛星互聯網等領域培育新優勢﹔前瞻布局未來產業,完善新賽道主動發現和前瞻遴選機制,在基因治療、類腦智能、未來網絡等領域搶佔發展先機。

  藍圖已繪就,揚帆正當時。5月9日,《成都市“十四五”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正式印發,對成都市制造業在“十四五”期間的發展目標、發展任務等進行了明確和細化。根據《規劃》提出的目標,到2025年,工業規模佔GDP比重達到26%以上。到2025年支柱產業集群規模突破4萬億元,其中,打造電子信息、裝備制造2個萬億級產業集群,集成電路、智能終端、高端軟件、汽車制造、軌道交通、航空航天、生物醫藥、綠色食品、新型材料、能源環保裝備10個以上千億級產業集群。

  “我們將加快自主創新研發,持續提升產品競爭力。”科倫藥業技術工程師徐順柳激動地表示,市第十四次黨代會全方位描繪了成都未來五年的發展藍圖,確立了全面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目標。作為一名醫藥人,我們對生物醫藥產業的未來發展充滿信心,在成都推進產業建圈強鏈的過程中,科倫將以“隻爭朝夕”的精神加快自主創新,持續提升產品的競爭力和美譽度,進一步提高創新藥物可及性和醫療保障水平。

  外貿沖上“萬億級”規模 開放型經濟發展擁抱新藍海

  觀察開放經濟,外貿是重要窗口。報告提出,今后五年,成都外貿進出口總額突破1.2萬億元。外貿規模奮力站上“萬億級”新台階,背后蘊含著成都持續擴大對外開放、促進外貿穩定發展的底氣和信心,對開放型經濟來說將呈現出一片新藍海。

  通道帶動物流,物流帶動經貿,經貿帶動產業。在擴大開放的引擎推動下,成都加快推進國際航空樞紐建設,構建起“兩場一體”協同運營發展新格局,鞏固提升航空客貨樞紐能力,保障航空通道穩定暢通,為全市重點工業及外貿企業空運需求提供了有效保障。數據顯示,2021年成都航空旅客吞吐量4447.2萬人次,居全國城市第3位,實現貨郵吞吐量64.9萬噸,其中雙流國際機場客貨業務量排名分別位居全國第2、第7。

  與此同時,成都國際鐵路樞紐建設也步入了“快車道”,實現國際班列質效穩步提升。市口岸物流辦相關負責人稱,在推動中歐班列多徑路運行、西部陸海新通道高頻次開行的基礎上,率先開通中老鐵路跨境班列,形成多向度國際班列協同運行格局,目前成都的國際班列已聯通境外69個城市、境內25個城市,其中中歐班列五年累計開行數量近9000列,中歐班列(成渝)統一品牌運營,綜合運行指標保持全國第一方陣。成都國際鐵路港經開區升格國家級,獲批全國首批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中歐班列集結中心示范工程建設。

  成都持續擴大開放,為開放型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能和活力。成都與全球228個國家或地區建立經貿往來,外貿進出口總額5年間增長了2倍,成都高新綜保區進出口規模連續四年在全國綜保區中位列第一,外商直接投資居中西部第一。落戶成都的世界500強企業達312家,外國獲批在蓉設立領事機構達21家。2022年伊始,順豐航空西部總部、空客全生命周期服務等重大項目相繼落戶成都,一季度成都外貿進出口同比增長22.2%。

  “成都外貿發展穩中向好、規模快速擴大、質量穩步提升。”成都海關統計分析處處長潘旭東解析成都外貿運行情況時表示,成都擴大更高水平開放合作,加快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和國際航空樞紐建設,持續推進高能級平台建設和高層次開放型經濟發展,推動外資、外貿、外經聯動發展,有力支撐與主要貿易伙伴進出口穩步增長。

  優化拓展對外開放通道,著力建強開放合作平台,持續提升外資外貿能級,縱深推進全面深化改革——今后五年,成都的國際門戶樞紐實現新躍升:“四向拓展、全域開放”牽引作用、服務國內國際雙循環支撐作用不斷增強,“兩場兩港”樞紐優勢持續鞏固,高能級開放平台體系和國際供應鏈體系更加完備,營商環境達到國內領先水平,高端要素資源集聚運籌能力顯著增強,外貿進出口總額突破1.2萬億元,在世界城市網絡體系中的節點地位和樞紐功能全面提升。

  專家觀察

  楊繼瑞

  四川外國語大學成都學院黨委書記兼省政府督導專員、中國消費經濟學會會長、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副理事長、西南財經大學成渝經濟區發展研究院院長、四川區域協調發展研究智庫主席兼首席專家

  抓住高質量發展之“綱”

  向現代化國際大都市進發

  “報告提出:要堅定不移推進創新驅動發展,加快推動新舊動能接續轉換。要堅定不移推動產業建圈強鏈,加快構建競爭優勢突出的現代產業體系。”在四川外國語大學成都學院黨委書記兼省政府督導專員、中國消費經濟學會會長、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副理事長、西南財經大學成渝經濟區發展研究院院長、四川區域協調發展研究智庫主席兼首席專家楊繼瑞看來,這無疑是高屋建瓴地抓住了成都高質量發展之“綱”,綱舉目張。堅定扛起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時代使命,成都正奮力向中國西部具有全球影響力和美譽度的現代化國際大都市進發。

  在楊繼瑞看來,“打造中國西部具有全球影響力和美譽度的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是積極回應服務和融入“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等疊加戰略機遇期的成都宣言﹔是沖擊勇闖全面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攻堅突破期的成都使命﹔是厚植宜居宜業優勢進位提升期的成都擔當。

  在此過程中,成都要“撐杆跳高”,向高的攀、強的爭、優的比,把積極融入“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普通話”,轉換為具有成都辨識度、致力於率先領先的“成都話”﹔站位於國際化,以“打造中國西部具有全球影響力和美譽度的現代化國際大都市”釋放中國西部超大城市的強大磁性,升華公園城市“首提地”和“示范區”的內生城市價值。

  楊繼瑞特別注意到,報告中關於經濟發展“萬億級”的概述。他強調說,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城市競爭逐漸成為創新策源能力和創新驅動發展水平之爭,是超大城市高質量發展之“芯”。成都要著力把創新“關鍵變量”轉化為超大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

  未來五年,成都要堅定創新驅動,以創新引領建圈強鏈。他建議,成都要持續培育建強各類創新主體,成為建圈強鏈的創新動力。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倍增計劃,落實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優惠政策,採取“研發資助+項目孵化+融資服務”相結合方式,培育壯大高新技術企業集群﹔支持科技領軍企業聯合高校院所組建產學研聯合實驗室,協同開展產業技術攻關,開發硬核科技產品﹔支持在蓉“雙一流”高校加快發展,吸引國內外知名高校院所在蓉建設新型研發機構,形成建圈強鏈的創新生態。要著力聚焦“0到1”的原始創新,同時圍繞“1到N”的應用創新和開發創新,加強戰略協同、規劃聯動、政策對接,打造集聚各類創新要素的“強磁場”。著力以信息化催化成都的“再工業化”,與產業鏈頭部企業、科研院所等合作,建設若干產業鏈關鍵中間產品、關鍵技術、關鍵零部件的小驗和中試基地集群。(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 李艷玲 楊富 劉泰山 制圖 申娟子 成都日報資料圖片)

(責編:李強強、章華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