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成都

鹿溪河畔 國之重器拔節生長

2022年05月11日07:30 | 來源:四川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鹿溪河畔 國之重器拔節生長

要問過去5年裡,四川科技界的“頂流”有誰?天府實驗室一定榜上有名。它是四川為國“鑄劍”、打造戰略科技力量的“王牌部隊”。

在天府實驗室序列中,天府興隆湖實驗室是不折不扣的“兄長”——2021年6月率先挂牌成立,成為西部(成都)科學城的重要支撐。肩負著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引領地方產業與社會發展使命,天府興隆湖實驗室將如何打造國際一流水平的光學工程研究中心,鍛造國之重器?

鍛造國之重器

建設國際一流水平光學工程研究中心

鹿溪河以北,西部(成都)科學城園區內,天府新區“01工程”佔據絕對C位。

5月9日,“01工程”北側地塊,3台塔吊同時作業,爭分奪秒力爭年內完成基建。這裡正在建設的是天府興隆湖實驗室的微光學檢測區。

道路另一側,灰白相間的建筑點綴著活力滿滿的橙紅色塊﹔建筑內,工程正在進行交付前的最后准備。這裡是實驗室的微光學工藝區。

光電技術是信息獲取、傳輸、處理、存儲全過程應用最廣泛的技術,尤其是當國家工業體系發展到一定階段,超高精度加工、檢測均需通過光學手段實現。天府興隆湖實驗室的研究方向,正是光電技術。

2021年6月,天府興隆湖實驗室挂牌。作為天府實驗室體系的一個專業實驗室,天府興隆湖實驗室既為四川省委省政府完成國家囑托而建,也為建設好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為四川省電子信息領域產業賦能而建。

按照部署,天府興隆湖實驗室依托中國科學院光電技術研究所建設,位於西部(成都)科學城鹿溪智谷科學中心,目標是建設國際一流水平光學工程研究中心,在光子學領域鍛造國之重器。

具體研究什麼?天府興隆湖實驗室研究員楊虎告訴記者,實驗室以中國在光子學領域的原始性工程光學理論體系為基礎,開展顛覆性的光電材料、光電器件、光電系統研制。“實驗室從2021年10月底完成組織機構注冊以來,已承接多項國家層面科研任務,這些任務目前正緊張有序推進。”

選才百裡挑一

100個崗位吸引上萬人投簡歷

微光學工藝區幾百米外的天府海創園,是天府興隆湖實驗室的科研辦公載體。早上8點半,科研人員陸續到崗。

“天府興隆湖實驗室作為一家地方設立的科研機構,要做出能夠代表國家水平的科研成果,需要籌建各方付出艱苦努力。”楊虎認為,在機構初創期,無論是地方政府,還是牽頭籌建的研究所,都要科學地、精准地提供養分。隻有這樣,它才能具有承擔歷史使命的能力。

目前,地方政府為實驗室創造了很好的科研條件﹔承建單位努力在這個新機構建設科研體系,落實國家任務。

兼具國家重大任務、高層級創新平台,國內一流科研條件,實驗室對科技人才頗具吸引力。

從2021年11月開始第一輪招聘以來,天府興隆湖實驗室的每一次招兵買馬都引發強烈關注。“我們第一次招聘100多個崗位,有1萬多人投簡歷,其中不乏國內外名校畢業生。”楊虎說,這是名副其實的優中選優、百裡挑一。“現在,實驗室平均每周都有兩次招聘面試。”

楊虎表示,天府興隆湖實驗室所承擔的使命之一,是在工程光學領域,加強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為我國科技自立自強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科技支撐﹔天府興隆湖實驗室還將探索更加精准、高效、務實的科技成果轉化模式,在服務國家戰略的同時,服務四川省乃至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產業發展。“它將與產業界一起,在極限光學制造設備、檢測設備領域,建立新的產業賽道,並通過這些工作,實現機構建設之初‘建設國際一流水平的光學工程研究中心’目標。”

記者了解到,目前,實驗室已經與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華中科技大學等科研機構合作,共同推進相關工作,部分合作已瞄准企業上市推進。

數讀這五年

5年來,四川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突破1000億元

區域綜合創新能力進入全國第一方陣

過去5年,四川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持一頭抓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建設、一頭抓產業技術創新和全社會創新創造,著力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堅決扛起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時代重任。

5年來,四川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突破1000億元,高新技術產業營業收入達到2.35萬億元,區域綜合創新能力進入全國第一方陣,推動全省跨越了創新型經濟體門檻。

2300余個創新平台

創新策源能力持續提升

天府實驗室、國家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這些耳熟能詳的創新平台是集聚創新資源要素、承擔創新功能的重要載體。

建好一個平台,吸引一批人才、落地一批項目、催生一批成果,對創新發展具有基礎性先導性作用。近年來,四川重點布局了戰略科技、產業創新和功能服務三類平台。

戰略科技平台方面,四川已挂牌運行天府實驗室2個,四川國家應用數學中心等落地建設。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轉化醫學研究設施等10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在川落地,山地災害鏈綜合實驗模擬平台等4個國家科教基礎設施項目在川建設。

產業創新平台方面,國家川藏鐵路技術創新中心獲得批復、主體工程開工建設,組建碳中和、稀土等省級技術創新中心4個﹔建成國家和省級臨床醫學研究中心28個,構建起涵蓋2100余家醫療機構的協同創新網絡﹔建成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6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實驗室)51個、國家企業技術中心95個。

功能服務平台方面,四川建成各類孵化載體1000余家,其中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40個、眾創空間75個、大學科技園7個、雙創示范基地9個,建成國家和省級技術轉移示范機構81家。

1.02萬家高新技術企業

創新活力動力競相迸發

對一個地區來說,高新技術企業是支撐區域高質量發展的主力軍、排頭兵。2021年全省備案科技型中小企業1.48萬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02萬家,是2016年的3.3倍。

2016年,四川高新技術企業隻有3134家。2019年以后開始激增,2020年和2021年保持每年淨增2000家以上速度。

這背后,離不開四川引導企業加大創新投入的組合拳。近年來,四川持續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始終把企業擺在促進創新鏈產業鏈融合的關鍵地位,通過激勵獎補、稅收優惠、融資貼息、風險補償等財稅政策,支持企業牽頭建設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

2021年全省企業研發經費支出預計達到680億元,佔全社會研發經費總量的比重預計達到57.6%。

371萬名專業技術人員

讓“千裡馬”奔馳在創新驅動疆場

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高水平創新型人才則是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關鍵因子。近年來,四川全方位發力,下大力氣聚集高端創新人才,讓越來越多的“千裡馬”奔馳在四川創新驅動的疆場。

四川堅持靶向引才和柔性引才相結合,不斷完善人才發展體制機制,以“天府英才”工程為統攬,大力實施“科技英才”“高端引智”等人才計劃,著力打造創新人才聚集高地。省級人才專項事業編制數量從1000個增加到2000個,較過去增加1倍,博士后資助標准從每人8萬元提高至16萬元。全省兩院院士達65人。

截至2021年末,全省各類專業技術人員達371萬名,比2016年增長25%。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徐莉莎

再回首

2021年6月7日

西部(成都)科學城、天府實驗室在成都正式揭牌。這是四川科技創新發展歷程中的重要裡程碑,標志著西部(成都)科學城和天府實驗室進入由謀劃布局到全面建設新階段。

自省委十一屆八次全會提出建設天府實驗室以來,天府實驗室一直是四川科技圈的“頂流”。2021年6月8日,四川日報在頭版以《西部(成都)科學城和天府實驗室正式揭牌》為題進行報道。12月24日,四川日報又推出深度報道《瞄准“碳中和+”天府永興實驗室來了》,回答了天府永興實驗室如何建設、圍繞碳中和領域“卡脖子”問題四川怎樣布局等問題。

未來願景

石碧(中國工程院院士、天府永興實驗室首席科學家)

天府永興實驗室瞄准國家“雙碳”目標,圍繞清潔低碳能源、資源碳中和、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碳匯、減污降碳協同技術、零碳交通等領域開展科技攻關,打通“基礎研究—技術研發—工程化產業化”創新鏈條,打造國家碳中和領域重要戰略科技力量、先進綠色低碳技術創新策源地重要動力引擎、綠色低碳優勢產業集聚發展重要賦能平台、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重要技術支撐。到2030年,力爭使實驗室技術攻關和產業轉化能力位居全國前列,建成碳中和領域一流科研平台、產業轉化中心和人才培育高地。

周強(電子科技大學教授)

目前,量子互聯網已成為世界上高度關注的國家戰略級新技術,處在應用基礎向產業萌發的階段。作為量子互聯網技術的四川隊,我們也在這條路上持續耕耘,希望做出把銀行、政府、高校等單位用量子連起來的量子互聯網示范平台。目前,我們已經進入天府實驗室的籌建范圍,期待未來5年在各級政府的支持下,電子科技大學量子互聯網團隊能為我國成為率先用上量子互聯網的科技大國貢獻四川力量。(四川日報記者徐莉莎)

(責編:羅昱、章華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