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社會

翻山越嶺研發花草紙 他將“最美的書”做成文創“網紅”

2022年04月22日09:20 | 來源:華西都市報
小字號

原標題:翻山越嶺研發花草紙 他將“最美的書”做成文創“網紅”

  在電子信息的時代,一本紙質書存在的充分理由是什麼?

  四川人民出版社編輯王其進,在作為責編編《植物先生:二十四節氣植物研學課》(以下簡稱《植物先生》)這本書時,切切實實走了一條非同尋常路。從到大山深處研發紙張到眾籌上線、打包發貨,原本是圖書內容編輯的王其進都親力親為。這本書將文章內容、裝幀設計、傳統紙藝完美結合在一起,內容與形式達到高度統一,從而獲得2020年度中國“最美的書”稱號,並且以128元原價不打折的價格成為讀者爭相收藏的香餑餑。

  讀到寫蠟梅的文章

  你翻閱的紙張就有蠟梅花成分

  《植物先生》是一部散文集。作者是浙江作家袁明華,曾走過120多個國家和地區,沿著“植物獵人”威爾遜的足跡追尋心中的植物。在《植物先生》中,他以二十四節氣為綱,從身邊的植物入手,寫了應時而生的二十四種植物。其中有大家耳熟能詳的蠟梅、白玉蘭、油菜花、桑樹等,也有可能不太熟悉的植物,如無患子、黃山欒樹等。坦白說,以植物為主題的優質散文集,並不特別難找。令人格外驚喜的是,當你讀到書中關於蠟梅的篇章,你所翻閱的紙張,就有蠟梅花的成分。當你讀到梧桐那篇,紙張就帶有梧桐葉的碎片。整本書拿在手裡的手感非常好:書口三方磨毛邊,三孔古線裝訂,純天然麻繩,仿佛拿到的不是一本書,而是一個工藝品。在豆瓣上有人評論它是“即便不看,也一定要收藏的一本書!”

  而這正是責編王其進和書籍設計師許天琪,與安徽宣城的紙張研發、造紙工藝師一起努力的結果。

  王其進從2005年畢業進入四川出版行業,距今已經17年了。如今他是四川人民出版社·鯨歌文學出版中心的一名編輯,每年差不多要責編十多本書。 提到《植物先生》,他格外自豪:“這是2020年我做得最笨最辛苦的一本書,但也是收獲最大的一本書。”

  開發紙張大費周折

  設計師干脆住進山裡

  接到《植物先生》的稿子后,其中關於植物的精彩描寫,激發了王其進“在文字內容的基礎上進行再創造,讓形式與內容更完美結合,為之加分”的念頭。考慮到植物與紙張的聯系,他想充分發揮紙張的物質性,即與視覺、聽覺、觸覺互動的部分。王其進與在成都的書籍設計師許天琪不謀而合。兩人決定在《植物先生》上緊密合作。

  許天琪曾操刀設計阿來散文集《成都物候記》《尋繡記》,深受好評。其中《成都物候記》獲得2019年度“最美的書”稱號,《尋繡記》獲得2018年度“最美的書”,“第九屆全國書籍設計展金獎”。

  他們很快達成一致:對應《植物先生》中的二十四種節氣、二十四種植物,用24種花草紙分別印刷。這個點子很好,但是實際操作起來,卻費了大勁。

  他們找了十多家合作供紙的商家,未果。又嘗試直接與造紙廠聯系。但要麼被拒絕要麼提出苛刻要求,如需要用一年來收集原材料,再花半年時間生產。

  最終他們從清華大學美院副教授、中國手工造紙聯盟負責人原博那裡得到指點。前往安徽宣城涇縣。宣城是中國宣紙之都。許天琪和助手張睿從杭州出發,原博副教授從北京出發,王其進和四川人民出版社印制部主任祝健從成都出發,在涇縣匯合。大暑天,眾人汗流浹背,一路飛奔,終於見到了安徽涇縣守經皮紙廠年輕的負責人程瑋,以及向原博教授推薦紙廠的好友、中國宣紙研究所所長黃飛鬆。

  在8月平均38℃的氣溫下,大家一頭扎進紙張研發車間,甚至翻山越嶺尋找造紙原材料。對二十四種植物一一進行分析,如何採集原料,用什麼方式融入紙漿中。有個別像合歡這樣的植物,實在無法很好地體現在紙張上,就努力通過染色模擬、水印造型、尋找替代材料等方式進行處理。為了讓效果准確表達,許天琪甚至在涇縣山上的那家紙廠旁邊,找了農家房住了一個多月,隻為了更方便監控造紙流程,能隨時調整。直到完成了全部二十四種紙張的打樣,她才撤回成都。

  24種花草紙的問題解決了,又一個困難來了:裝訂起來很費人工。裝訂採用的是手工折頁打孔麻繩鎖線加三方打毛。印廠預計安排10名工人每天工作8小時,一個月就能搞定,結果整整三個月還沒把書裝完。回憶這段經歷,王其進感慨,“當時我真的是壓力山大,錢一直在花,時間不停地推后,很感恩我們的社長黃立新先生對這本書一直非常支持。”

  “最美的書”走出深閨

  兩個月銷售50萬碼洋

  2020年10月底,《植物先生:二十四節氣植物研學課》第一本書從印廠誕生。一周后,本書被評為2020年度中國“最美的書”。

  “最美的書”評選創立於2003年,是上海市新聞出版局主辦的書籍設計年度評選活動。十多年來,“最美的書”評委會受德國萊比錫“世界最美的書”主辦機構德國圖書藝術基金會的委托,邀請海內外頂尖的書籍設計師擔任評委,評選和推薦當年度來自中國的“最美的書”並送往德國萊比錫參加次年度“世界最美的書”評選。

  這種手工性質很強的書,交貨緩慢、文創屬性較強,要賣出去隻能不走尋常路。為此,王其進和同事們制定了一套特殊的銷售策略:圖書全網全價銷售,搭配贈品,對於無法控制銷售價格的平台決不供貨。先在摩點眾籌網上,預計進行為期15天的眾籌,目標是一萬元。“讓我們驚喜的是,半天時間就完成了目標。15天后,以700多冊的圖書籌集到超過十萬元的書款。2020年12月中旬,《植物先生》在豆瓣書店首發預售,一個多月售出超過600冊。每本書128元,不打折。”2021年1月3日,《植物先生》新書發布會在杭州舉行,500冊圖書在現場簽售一空。《植物先生》在快抱發起團購,200冊書一個周末就被搶空,隨即返場500冊。2021年2月初,書萌面向實體書店發起“秒殺”,3天時間征訂超過500冊圖書。

  為了增加這本書的吸引力,王其進還和同事們制作了二十四節氣花草箋、立春卷軸、四季書簽、純狼毫書寫套裝、木質印章和時間盒子禮盒等文創衍生品,受到讀者熱烈歡迎。正是在這種跌跌撞撞的摸索中,依靠編輯自己開拓的渠道和人力投入,在2021年底兩個月時間銷售了超過4000冊50萬碼洋的圖書。

  有想法的圖書編輯

  會向發行渠道、書店學習

  比起得獎、賺錢,最讓王其進感到自豪的是,“有一個女作家看到這本書,愛不釋手,贊美四川出版做得好。我們還接到不少機構邀請,讓我們去辦展覽做分享,這些都讓我覺得,此前的折騰非常值得。這次經歷也給我一個信心:隻要你用心去做,一定會被人看到。”

  採訪最后,王其進向封面新聞記者透露,《植物先生》要出第2輯了,還是跟許天琪合作,依然不走尋常路,“《植物先生》的作者袁明華,又根據24節氣寫了24種應時食物。我們想在形式上尋找新的突破點,許天琪已經拿了一個設計方案出來,我們會有一些新的想法。”

  圖書編輯一般更關注出版內容,但王其進有一個深刻感受,“我這幾年確實把很多精力放在了渠道的了解和研究上。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更愛圖書更懂圖書的不一定是編輯,而可能是開書店的朋友。在向開書店的朋友學習請教中,完善了我對出版的認識。”

  近些年,媒介技術迅猛發展,信息載體也發生了很大變化。專訪最后,王其進感慨說,“媒介技術的進步和運用,更多改變了圖書的銷售渠道而不是圖書的內容。一直以來出版界有個爭論,就是出版到底是以渠道為王還是內容為王。我也觀察到,有許多非常厲害的編輯、策劃人,受限於渠道而無法長期持續深耕。而一些非常強的渠道也想涉足出版,但往往把自己的意志強加到編輯身上,編輯只是一個生產機器,隻能生產大量同質化的圖書產品。在我看來,這兩者並不是非此即彼的。隻有渠道和內容都做好了,才會是平衡的出版,也才能做得更長久。”(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 實習生 蔣瑞堯)

(責編:章華維、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