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市州

抓項目建設,南充做好三道“加法”

2022年04月22日07:24 | 來源:四川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抓項目建設,南充做好三道“加法”

  4月11日,永榮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年產80萬噸功能性新材料一體化產業鏈項目簽約落戶南充,總投資約330億元,為南充重大項目名單添上亮眼的一筆。

  該項目主要以天然氣為原料,建成后年產50萬噸生物可降解類系列新材料和年產30萬噸氨綸超仿真功能性纖維,全面建成達產后預計年產值達240億元,提供就業崗位約5000個。

  項目建設是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今年以來,南充市從主動謀劃、加速推動、優化保障三方面著手,抓項目、促投資、穩增長,顯示出強勁的發展脈動。

  數量“+”讓更多項目進“盤子”

  近日,記者在南充高新區科創中心項目二期施工現場看到,規劃的10棟標准化廠房已有3棟主體完工,施工方正採用多點作業的方式加快建設進度。工程現場負責人表示,預計年底廠房主體能全部完成。

  科創中心項目是南充市順慶區探索集約化工業發展模式的全新載體,總建筑面積39萬平方米,主要用於招引集聚新材料、電子信息、高端裝備制造三大主導產業。項目全面建成后,可容納50余家企業,年產值可達100億元以上。目前,科創中心一期已全部建成,已有10余家高新技術企業入駐。立足優勢平台,順慶區正瞄准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緊盯三類百強企業、央企、上市公司,招大引強、招強引優。

  西充縣則全面梳理招商引資政策,制定了社會化招商引資激勵措施。目前當地正圍繞區域主導產業,聯合專業產業協會,舉辦專項投資推介活動,吸引項目集群發展、鏈式發展。

  抓好項目生成,積極主動謀劃,南充著力讓更多項目進“盤子”。南充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以來,南充圍繞國家“十四五”規劃重大工程項目實施,積極精准對接,抓好項目生成。目前,全市共儲備項目666個、總投資3121.7億元,申報項目570個、總投資3011.6億元。圍繞產業培育,全市共謀劃重大產業項目120個、總投資1543.8億元﹔其中制造業項目67個、總投資652.2億元。

  速度“+”專班追著項目辦

  “按照現在進度,預計比原計劃提前2個月完成建設,項目8月即可收尾。”日前,南充市嘉陵區嘉陵大道北段,浙川東西協作共建示范產業園項目建設工地上,項目承建方負責人饒家剛介紹。

  在產業園項目部,記者看到,一張張施工圖上,各項目標任務一目了然,顯示出施工方“鉚足勁頭搶工期”的決心。

  “時間不等人。”這是記者在南充探訪各個項目建設現場時聽得最多的一句話。統計顯示,今年一季度,南充市300個重點項目加快推進,累計完成投資336.9億元,完成率為32.2%,超過目標進度。

  為加速項目推進,南充建立市級領導聯系重大項目機制。重大項目均成立市縣領導牽頭的工作專班,市級領導每月現場辦公2次以上,幫助企業協調解決問題。同時,南充還運用多種手段,激勵區市縣加快推動項目發展。建立“一季度一拉練一開工”項目推進機制,通過分縣拉練和集中開工,在各地營造比學趕超的建設氛圍﹔推行“紅黑榜”機制,對項目投資進入年度紅榜的,在建設用地指標和專項資金方面予以傾斜。

  在儀隴縣,當地縣領導每周舉行工作例會,解決項目推進中的突出問題﹔閬中市、西充縣、營山縣等地實施一個重點項目、一套工作專班、一個工期計劃、一抓到底的項目推進機制﹔嘉陵區、南部縣、蓬安縣等地建立了領導常聯、倒排工期、考核獎懲、作風整治等機制。

  保障“+”要素圍著項目轉

  南充現代物流園是南充市規劃的千億物流產業集群和成渝北部多式聯運國際港的核心區,目前累計完成投資155億元,招引浙江傳化、四川南鑫、深圳友信崧鋒、中國物流等知名物流企業33家。

  針對多數外地引進企業不熟悉本地辦事流程的實際,南充現代物流園管委會將園區劃分成20多個片區,每個片區都活躍著1名由管委會工作人員擔任的“園區保姆”,跟蹤了解企業實際需求。

  在落戶該園區時,中通快遞南充轉運中心張強就感受到“園區保姆”的便利,“搬遷時,我們發現市政用電還沒接通,但安裝調試設備急需用電。”張強找到“園區保姆”反映困難,兩個工作日就解決問題。

  為全力保障抓服務,南充還打出一套項目保障“組合拳”,推動保障要素向項目集聚。

  在資金保障上,南充建立市重點項目“金融服務團”,搭建“政銀企社”融資對接平台,成立總規模50億元的重點產業發展基金。

  在用地保障上,南充成立市級重點項目用地保障領導小組,深化工業用地“標准地”改革,做到重大項目應供盡供。

  在用工保障上,南充實施“果州萬人計劃”,開展職教訂單式培訓,解決用工缺口8.4萬人。

  瞄准建設一流營商環境,今年南充還制定推出30條政策措施,持續優化市場准入、生產經營、要素保障、政務服務、法治保障、社會建設“六大環境”,開辟項目審批“綠色通道”,項目全流程審批用時壓縮至50天。(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斌)

(責編:李強強、章華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