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密克戎毒株流行的危害依然嚴重
新冠肺炎不是“大號流感”

老年人接種疫苗后會不會更容易出現不良反應﹔目前無症狀感染者比例很高,能否認為新冠肺炎正向著流感化的方向演變﹔還有沒有必要強調短時間內“動態清零”?……昨日,四川省疾控中心就市民關切問題進行了解答。
問:老年人接種新冠病毒疫苗后會不會更容易出現不良反應?
現在用的疫苗在開展臨床試驗時,都經過嚴格監測,包括不良反應監測。隻有不良反應在可接受的范圍內,疫苗才能批准使用。
目前,我國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超過2.64億,其中超過2.12億老年人已全程接種了新冠病毒疫苗。從目前的監測結果分析來看,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不良反應發生率低於其他年齡段。
接種疫苗會出現一般反應,主要表現為發熱、頭疼、渾身酸疼、局部疼痛和紅腫現象,這些絕大多數都不需要特殊處理就會自愈。
需要強調的是,老年人接種疫苗后可能會出現一些身體不適的情況,如果感到症狀較重,或持續時間較長,或原有疾病出現復發的情況時,建議要及時就醫。如果懷疑是疫苗引起的,要向接種單位進行報告。
問:目前無症狀感染者比例很高,能否認為新冠肺炎正向著流感化的方向演變?
隨著人群新冠疫苗的接種比例越來越高,人群對新冠病毒的免疫力不斷提高,加上奧密克戎變異毒株本身的致病性不及其他毒株強,感染者的臨床嚴重性按照每百名發病人數的比例統計,確實有所下降。
無症狀感染者只是一個時點狀態的概念,今天的無症狀感染者到明天或后天也可能變成輕型或普通型病例,應該更關注其傳染性的高低。
奧密克戎毒株由於其傳播速度快、感染人數多,疫情造成的死亡總數及社會危害與影響,並沒有因此而減輕。奧密克戎毒株流行的危害依然是嚴重的,新冠肺炎不是“大號流感”。
問:還有沒有必要強調短時間內“動態清零”?
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一個非常小的發病率或死亡率,乘以14億人口基數,絕對數就會很大。隻有做到動態清零,才能消除疫情隱患,才能規避大規模人群感染可能造成的醫療資源擠兌,才能預防大量老人或有基礎疾病者可能出現的死亡。(成都日報記者 王靜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