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四川內江:整治“臟亂差” 打造“升級版”美麗鄉村

2022年03月22日09:10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說到鄉村,你會想到什麼?臟亂差?生活落后?如果是這樣,那一定是你很久沒去過新農村了。

據四川省內江市農業農村局消息,2021年,內江市“美麗內江·宜居鄉村”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農村面貌煥然一新:衛生廁所普及率達91.3%,農村生活垃圾治理率達100%,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71.3%,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率達91.58%,村庄清潔行動開展率達100%,全市建成“美麗內江·宜居鄉村”達標村595個。

內江威遠縣界牌鎮橋凼村康橋恬園的碧水青山。丁潔攝

而今,優美的自然風光、干淨的居住環境以及與時俱進的生活方式已成為常態,村民生活幸福感大大提升。

補短板:“廁所革命”拉動大民生

黑瓦白牆,牆上還描摹著一幅山水畫。

在內江市資中縣明心寺鎮宜古寺村,有一棟川南風格的小房子十分引人注目。誰能想到,這竟然是一座公廁。貼著瓷磚的牆與帶抽水箱的廁所裡,清理得十分干淨。

內江資中縣明心寺鎮宜古寺村的公廁。姜曉鳳攝

“我們現在的生活不比城裡差!”村民魏常昭十分自豪,不僅僅是村裡的公廁,他們自家的廁所也在“廁所革命”中變了樣。

“一到夏天,蒼蠅蚊虫到處都是,屋裡滅蚊香燃不停。”和很多農村家庭一樣,魏常昭家最開始用的也是旱廁,因擔心小孩或家禽的安全問題,就臨時用木板擋一擋,蒼蠅、蚊虫隨處可見。后來,改建房屋時改用水廁,把化糞池從屋后改建到院子裡,天氣一熱味道簡直沒法聞。“現在好了,冬天不冷夏天不臭,干干淨淨的。”魏常昭說。

在村裡,廁所經過改造的村民不止魏常昭一戶。農村“廁所革命”中,村民家的化糞池被改建為三格式化糞池,通過厭氧發酵實現無害化處理,第三個格子的糞水可直接用來澆地施肥。不論是從安全衛生、環境面貌還是生產生活便利性來說,都是一場巨大的變革。

小康不小康,廁所算一樁。廁所雖小,牽動的卻是大民生。

據內江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2021年,內江市全面啟動2020年107個村、40438戶農村“廁所革命”整村推進項目驗收工作的同時,也在有序開展2021年農村“廁所革命”整村推進項目建設工作,成功爭取144個村、41053戶納入全省農村“廁所革命”整村推進無害化廁所項目,目前已全面完成。

按照中央和省上要求,內江啟動了全市農村戶廁改造摸排整改工作,制定了《農村戶廁問題摸排工作方案》,計劃對2013年以來各級財政支持改造的農村戶用廁所進行全面摸排整改。

截至目前,全市共摸排2013年以來各級財政支持改造的農村戶用廁所111532戶。其中,摸排問題廁所1275戶,已完成整改廁所560戶,正在整改中的問題廁所715戶,年底將全面完成整改。

全覆蓋:生活污水治理見成效

行走在內江市中區朝陽鎮黃桷橋村,入戶馬路干淨整潔,堰塘裡碧波蕩漾,樓房錯落有致,景色別致,環境宜人。

2020年成功創建“美麗內江·宜居鄉村”的黃桷橋村,在人居環境整治中,根據戶型和院落情況,分別採用一體式塑料三格、三格式水泥預制和集中處理三種方式推進農村戶廁改造、新建各類污水處理設施,確保生活污水零排放。

在威遠縣向義鎮水口村6組,幾戶人家房前的空地上,幾個用圍欄“保護”起來的井蓋讓人眼前一亮。這是村裡的無動力厭氧濾池污水處理設施,主要收集處理上面幾戶人家的生活污水。

據介紹,無動力厭氧濾池污水處理設施可集中建設,也可單獨建設,主要將每家農戶產生的生活污水通過管道收集至末端濾池中進行厭氧過濾處理,尾水就近農用。這種污水處理設施具有啟動時間短、無需污泥回流、運行管理方便、處理過程無任何電力能耗消耗、污泥產量低、維護成本低等優點。

以前,生活污水順著陽溝走,到處臟兮兮的,還滋生蚊虫。現在,污水少了,臭味沒了,處理后的水還可以用來澆菜,這樣的改變,著實讓村民們驚喜。

內江威遠縣嚴陵鎮禾豐村新景。丁潔攝

自2018年開始,四川便啟動“千村示范工程”,實施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口村只是內江市域內該工程的受益村之一。

數據顯示,2021年,內江市1007個行政村(含涉農社區)中,共有718個行政村農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

內江市通過堅持規劃引領,制定方案,明確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目標、重點任務、責任分工、時序進度﹔通過夯實工作基礎,對各縣(市、區)已建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動力設施開展“全覆蓋”排查。截至目前,全市累計建成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處理站(場)、一體化處理設施200個,設計日處理規模2.84萬噸。其中,37個涉改鄉鎮人民政府所在地均已建成污水處理設施,累計建設污水處理場(站)43個,設計日處理能力1.2萬噸,修建配套主管網83.44公裡,支管網20.35公裡。

目前,46個行政村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已完成39個,在建7個﹔6個600人及以上聚居點(區)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已完成4個,在建2個。

建體系:生活垃圾治理上軌道

在內江隆昌市胡家鎮黃金村,山青水綠,房屋整潔有序,庭院草木相融,開闊的景致讓人心曠神怡。

這些,是該村引以為傲的“家底”,也是他們扎實開展“五清”行動的顯著成績。

為持續改善人居環境,該村成立“五清”行動領導小組,通過入戶宣傳、召開院壩會、文藝演出等形式,大力營造全民參與“五清”專項行動的濃厚氛圍,高標准、嚴要求地開展村民院落“擺順、掃干淨”工作,並且及時增加垃圾收儲設施,保証垃圾清運力度。

在如今的內江農村,推進“五清”工作常態化已經成為共識。來自內江市農業農村局的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全市共清理河(水庫)道11914公裡,清理河(水庫)岸垃圾6062噸﹔清理各類渠道6801公裡,清理渠道內外淤泥、垃圾等雜物4543噸﹔清理各類涵洞、排水排污溝32788處,清理農作物秸稈亂堆放、淤泥及垃圾等雜物7576噸﹔清理公路40916公裡,清理公路及其兩側柴草、雜物、建筑垃圾、生活垃圾15667噸﹔清理庭院204099個,清理垃圾、雜物、殘垣斷壁、路障9155噸。

清理垃圾只是“除污去垢”的舉措之一。在威遠縣新店鎮民富村,村口兩個印有垃圾分類標志的嶄新垃圾桶自今年8月起開始“服役”,如今已成為村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

據悉,該鎮率先在場鎮社區、民富村推行垃圾分類試點工作以來,村(居)民垃圾分類意識明顯增強。該鎮還結合農村公共服務完善垃圾分類工作機制和鄉風文明,完善村規民約建設內容,全面推進農村垃圾分類和無害化處理。

在思想意識上,農村與城市接軌,也反映出內江市在開展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上的努力和決心。

內江威遠縣嚴陵鎮興家村桃花開了,鄉村變美了,游客笑開顏。丁潔攝

在完成對農村存量生活垃圾治理暨非正規垃圾堆放點整治的基礎上,內江市認真按照四川省農業農村廳農村生活垃圾治理“五有”標准和要求,扎實開展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截至目前,全市1146個涉農行政村(社區)共建有垃圾分類桶、垃圾分類箱等垃圾收集設施90797個,配備垃圾轉運車461台,鎮(街道)涉農區域建有垃圾中轉壓縮站22個。垃圾收轉運體系覆蓋的行政村(社區)覆蓋率達到100%。全市共計處理農村生活垃圾約24萬余噸,實現了生活垃圾末端無害化處置。

宜人的鄉村美景,如同畫卷徐徐展開﹔愜意的鄉村生活,成了“詩和遠方”,讓越來越多的市民羨慕與向往……打造“升級版”美麗鄉村,內江仍在努力。(彭茜 丁潔)  

(責編:李強強、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