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科技

國內自然類博物館都來採購技術服務

修復古生物化石 成都這家博物館就是牛

2022年02月22日08:05 | 來源:成都商報電子版
小字號

原標題:修復古生物化石 成都這家博物館就是牛

  ■ 很難想象,在崇州市工業園區內,竟然藏著一座國家二級博物館——崇州天演博物館,這也是成都唯一一家以展示地質古生物標本為主的非國有自然科學類博物館。

  ■ 在我國自然類博物館中,這家博物館大有名氣。據了解,即將開館的成都自然博物館內,將有27件恐龍化石與該館有關,國內70%左右的國家級和省級自然類博物館都在這裡採購技術服務。

  ■ 該博物館還是國內乃至全亞洲非國有博物館中古生物化石數量最多、種類最全的博物館:藏品近五萬件,時間跨度達26億年,僅恐龍就有70余種。

  技術過硬

  得到業內專家的普遍認可

  今年51歲的王小兵是崇州天演博物館館長,他帶著記者快速穿過諾大的、展覽著各種恐龍化石的展廳。拐彎走進一條暗道后,記者看到一間更大的廠房,幾名技術人員正在燈光下工作著,四周是各類巨大的恐龍化石。

  廠房后面,來自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專家王世騏,正在為一具來自寧夏地質博物館的巨犀化石做3D建模。前期的化石修復與今后的化石組裝,均由天演博物館完成,這正是該館的工作項目之一。

  在現場,寧夏地質博物館副館長楊克告訴記者,他們與天演有著長期的戰略合作協議。對於此次不遠千裡將化石拉到崇州這家博物館進行修復、建模、做研究,楊克成說:“這裡的技術過硬,在全國得到業內專家的普遍認可,價格也很合適。”

  這家博物館到底有怎樣過硬的修復技術?該館副館長、技術總監梁鷹向記者介紹了恐龍化石修復的過程。“這裡擺著很大的一堆,是從野外運輸回來的化石,用皮勞克固定。”梁鷹說,打開后,將由技術人員慢慢清理掉周圍的圍岩,“這是個細致活。”如果是表面較光滑的整根骨骼,清理起來會比較方便﹔但結構復雜的骨骼,有時會用上一年的時間。待化石清理好后,技術人員還會進行加固和拼接的修復。

  收藏之路

  曾為一組海百合賣掉3套房

  崇州天演博物館目前已擴展成為2個展館,展廳面積共10649平方米,藏品超過五萬件。一號館為生命進化展館,分為地質岩礦、恐龍世界、關嶺生物群、哺乳動物、生命演化史、人類進化史、現生動物群共七個展區和功能區﹔二號展館為大型古生物化石展區。

  “2001年,我為了買它,在德陽賣了3套房,總共耗資近百萬元。”王小兵指著一件從貴州關嶺買回來的全世界單體面積最大(108平方米)的海百合化石說。海百合是一種始見於早寒武紀世的棘皮動物,生活於海裡,具多條腕足,身體呈花狀,表面有石灰質的殼,由於長得像植物,人們就給它們起了海百合這麼個植物的名字。

  “這是我買的第一批化石。”王小兵指著普氏野馬、梅花鹿、和政羊等的化石標本說,1999年,在黑龍江省綏化市青岡縣出差時,他看到河床上裸露著一些動物化石。“那時還未入門,不明白這些化石有怎樣的價值,但實在好奇,便找來九輛卡車,把它們拉了回來。”

  “我租了個倉庫存放,找專家來研究,才發現是哺乳動物的化石。后來我明白,還需要有人來修復、裝架等,是一條產業鏈。”王小兵想到了自己組建隊伍,他發現很多以前有過化石修復經驗的師傅,由於沒有滿意的收入,都干了別的行業,“我把這部分人找到,給他們高工資,還在國外高薪聘請專家來教學。”王小兵說,當初請的國外專家4萬元一個月,幾年的教學一共耗費了約百萬元。

  營運之道

  館內收入主要靠技術輸送

  崇州天演博物館並沒有出眾的“外表”和展陳。那具世界上最大的裝架恐龍——馬門溪龍化石和其他的恐龍化石都在新館正中間站立著﹔世界總體面積最大的關嶺創孔海百合化石(180平方米)立在牆面上﹔很多化石都分門別類放在展示櫃中,還有些裸露在外面。博物館一、二期都是廠房改裝的,二期的建設也是怎麼省錢怎麼來。

  “但我們博物館是全國‘造血’功能最大的一家博物館,收入主要靠技術輸送。以前(收益)好的時候,年交稅額達700萬元,少的時候我們也交了300萬的稅。”王小兵說。

  “很多自然博物館缺專業修復人員,但對於一些規模不是很大,或者化石生物展品比較少的博物館來說,建立一支專門的修復團隊,不如向外採購技術服務劃算,所以很多都運送到我們這裡來(修復)。”

  早在上學時期,王小兵就對收藏感興趣,喜歡收集銅錢。步入社會后,他開始做古玩的收藏和買賣,並掙到了第一桶金。再后來,他在黑龍江做古家具收藏時,接觸到古生物,又從中尋找到一條屬於自己的淘金路。

  接下來,王小兵還希望做古生物主題的大型游樂場,寓教於樂,讓孩子們從小就能近距離了解古生物。(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曾琦)

(責編:章華維、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