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國家速滑館首場比賽鳴槍 設計團隊負責人揭秘

“冰絲帶”為何 剛好是22條?

2022年02月07日09:24 | 來源:北京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冰絲帶”為何 剛好是22條?

2月5日,有“冰絲帶”之稱的國家速滑館迎來了北京冬奧會速度滑冰項目的首場比賽,“冰絲帶”終於揭開了面紗。昨天,國家速滑館設計團隊負責人、北京市建院副總建筑師鄭方,走進2022北京新聞中心舉辦的“雙奧之城·看點”直播節目,為市民揭秘“冰絲帶”國家速滑館的建設過程和設計亮點,同時,從專業角度推薦了賽后去“冰絲帶”打卡的最佳拍攝點位。

鄭方對“冰絲帶”的熟悉就像自己的家人。鄭方說,冰絲帶的設計來自冰和速度結合的概念,之所以有如此“高顏值”,既離不開透明度極高、如同冰一般感覺的玻璃材質,也離不開這個由北京建筑設計研究院設計團隊自主設計、研發的全新的結構系統——單索支撐曲面幕牆的異面網殼結構。

站在奧林匹克塔上遠遠望去,整體橢圓形的“冰絲帶”上嵌著一條條晶瑩靈動的“絲帶”。“冰絲帶”到底有多少條“絲帶”?鄭方透露,在“冰絲帶”最初的設計草圖裡,隻做了8條“絲帶”,但電腦模擬效果不理想,於是設計團隊逐漸把絲帶的數量增加到50多條,讓它看起來更像冰、像紗,可以體現絲帶的輕盈感,但是這個方案因工程建造困難而被否決。團隊在不斷的嘗試中發現,北京冬奧會在2022年舉辦,不如就試試22條絲帶效果如何。沒想到,22條的絲帶數量在速度感的表現和工程建造難度以及遠近視覺上,都達到了最佳效果。22條“絲帶”既詮釋了中國傳統“絲”的文化意向,又模擬了運動員快速滑行后留下的印記。

另一個讓鄭方驕傲的是國家速滑館還擁有一顆科技含量極高的“最強大腦”,通過北京建院研發的數字孿生平台,集成了速滑館的海量數據,用於高精度實時檢測場館的環境、設備系統運行,在保証比賽和使用功能的前提下,節能低碳運行。“從設計到實景,我們付出了很多的努力,三維彎曲的結構,通風、管道如何送到屋頂?在數字空間裡預先建造出的數字場館,虛擬的空間建造,由3300余塊曲面和平面玻璃組成透明立面,在數字模型裡率先被搭建起來。”

除了靈動的外觀,“冰絲帶”還有一大特點就低碳,鄭方介紹,場館採用了全冰面設計,冰面面積12000平方米,是全球首個採用二氧化碳直冷制冰的冬奧速度滑冰場館。採用二氧化碳制冰,冰面溫差可控制在0.5攝氏度以內,溫差越小,冰面越平整,硬度越均勻,越有利於滑行,有利於運動員創造出好成績。正因如此,“冰絲帶”一直希望打造冬奧會歷史上“最快的冰”。二氧化碳制冰技術也進一步踐行了北京冬奧會“綠色辦奧”理念。

鄭方還為市民推薦了拍攝“冰絲帶”的最佳打卡點位。場外,奧林匹克塔上俯瞰“冰絲帶”、森林公園奧林西路附近步行橋上遠望“冰絲帶”﹔場館內,“冰絲帶”幕牆以及比賽場內各處富有動感的建筑設計場景都是拍照的好地方。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王薇

(責編:袁菡苓、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