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距離地球約四百公裡——

中國空間站的第一個春節

本報記者  余建斌
2022年02月03日08:4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1月31日,王亞平向祖國和人民送上祝福。

  葉光富手持“福”字表達新春祝願。

  翟志剛在寫春聯。
  中國航天員中心供圖

  執行迄今最長一次太空飛行任務,神舟十三號航天員目前已是太空駐留時間最長的中國航天員乘組,也是第一個在太空過年的乘組。在距離地球約400公裡的中國空間站裡,怎樣把第一個“太空春節”過得年味十足、充實愜意,讓我們一探究竟。

  第一次從太空視角看除夕夜的中國

  寫福字、貼春聯、挂燈籠……除夕,航天員很是忙碌。

  提前准備紅紙、練習書法,航天員提筆自己寫春聯。翟志剛擅長書法,揮毫潑墨,瀟洒飄逸﹔王亞平下筆有神,娟秀大方﹔葉光富一筆一畫,嚴謹細致。失重環境下,中國結、福字和航天員卡通形象的祝福貼紙無風自動。

  航天員的年夜大餐吃得歡樂愜意。餃子在面前飄浮,王亞平用勺子輕輕撥動,一整個餃子就慢悠悠飄進了嘴裡。小水球狀的湯汁,翟志剛輕輕一吸,順勢咽下。

  中國航天員中心航天營養與食品研究室主任臧鵬說,為了讓航天員春節能夠吃到香噴噴的餃子,科技人員准備了3種餡:豬肉白菜餡、鱍魚餡和黃花菜餡。

  晚上7時30分,高速飛行的中國空間站過境祖國上空,王亞平拍攝下燈火璀璨的神州大地。從空間站看下去,北京、天津等城市光彩奪目。“這是我們第一次從太空視角看除夕夜的中國。”王亞平說。

  當虎年零點鐘聲敲響,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通過春晚送上來自太空的新春祝福。

  春節期間,航天員會有一個相對輕鬆的假期,可以自行支配時間,看書、追劇、和家人朋友進行天地雙向視頻通話。北京冬奧會開幕在即,三位航天員會在太空觀看冬奧會開幕式。

  地面科技人員用心守護

  從2021年4月29日發射到地球軌道,空間站核心艙目前已在太空安全運行280天。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中國航天員中心及空間站各個分系統等協同支持,共同呵護空間站。目前空間站狀態良好,和地面預先規劃一致。為了保障3名航天員首次在太空安全、愉快、順利過大年,地面科技人員做了精心准備,時刻保持關注和支持。

  春節前,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員按計劃組織開展空間站組合體的飛控工作,完成了空間站組合體控制、航天員在軌工作、有效載荷在軌實驗和應急處置等方面具體工作,並就節日期間的工作做了完備方案,確保有能力隨時應對突發情況,保証空間站平穩運行、航天員在軌安全。

  “航天員在天上探索太空,我們地面人員為航天員保駕護航,確保他們有一個安全的生活環境。”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工程師付曉紅介紹,地面監測航天器和航天員狀態,並利用軌道數據進行軌道預算。例如,某一個時刻空間站組合體如果跟其他衛星、空間碎片位置較近的話,就需要做一些規避性的控制。

  春節期間,為保証航天員天地視頻通話或看春晚等視頻節目,地面把上下行通信弧段增加了40多個時段,增加了航天員娛樂和與家人溝通的時間。

  “北京,曙光報告,申請與神舟十三號進行雙向視頻通話。完畢。”除夕夜,在中國航天員中心航天員支持大廳,曙光指揮、曙光總體、曙光醫生和環控生保等崗位人員,組成了地面支持保障團隊。在他們的守護下,航天員通過雙向視頻,與家人分享太空生活的點滴,訴說思念。

  “北京”“神舟”“曙光”“天和”等代號表示載人飛行任務中的不同工作崗位,其中“曙光”是航天員系統的代號。在飛行控制當中,此前的出艙活動、太空授課、在軌試驗等,航天員系統需要跟其他系統交互,就由“曙光”崗來進行。對於在軌航天員來說,“曙光”意味著航天員系統崗位人員在幕后的全力支持。

  “要觀察航天員在軌操作情況,進行相應的操作支持。”“曙光”崗工作人員、首位空間站出艙活動專項女指揮吳昊介紹,“曙光”崗負責航天員在軌計劃制定、在軌操作支持、收集重要數據。他們會和在軌航天員密切協同,及時溝通,根據需求調整安排。從航天員在軌運動強度大小的調整,到艙內微生物檢測、對水的採樣,乃至航天員每天需要喝多少水,都是他們關心的問題。

  截至除夕,神舟十三號航天員在太空已駐留108天。中國航天員中心醫監醫保室主任徐沖說,目前航天員乘組整個身心狀況非常好。航天員在軌保持肌肉鍛煉的同時,也定期對自身肌肉狀況進行監測。春節前幾天,航天員進行了在軌體檢,對心臟、腹部、下肢肌肉等進行超聲檢測。

  將有越來越多中國人在太空迎新年

  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升空並與天和核心艙自主快速交會對接,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開始了長達半年的太空駐留,中國空間站迎來了第二批航天員和首位女航天員。

  截至目前,翟志剛和王亞平分別成為在軌時間最長的中國男、女航天員。

  太空環境復雜。空間站在距離地球約400公裡的近地橢圓軌道上飛行,航天員所處的環境是微重力、高真空、溫度高低交替,還有空間輻射。空間站每90分鐘繞地球飛行一圈,這意味著空間站這個航天器要頻繁感受冷熱交替,最高溫度達200攝氏度,最低溫度達零下120攝氏度。

  太空“出差”時間過了一半多,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行任務的空間科學實驗與技術試驗有條不紊地進行,航天員也對空間站的居住環境越來越適應。

  王亞平認為,2021年對載人航天工程全線來講是收獲滿滿、碩果累累的一年,5次飛行任務連戰連捷,空間站建造取得階段性成果,中國人首次入駐自己的“太空家園”,歷史在辛勤的奮斗者手中不斷刷新紀錄。

  翟志剛表示,航天員口中的“感覺良好”,是經過重大考驗、突破重重挑戰后真情實感的自然流露。“載人航天工程全線科研人員辛勤的付出和全天候的保障,才使得我們在飛行過程中始終保持‘感覺良好’。”

  對后半程的太空旅程,神舟十三號航天員充滿期待。根據計劃,我國將在2022年全面建成空間站,打造國家太空實驗室,開展航天員長期駐留、大規模空間科學實驗、空間站平台維護等工作。今年規劃將發射“問天”實驗艙、“夢天”實驗艙以及“神舟”載人飛船和“天舟”貨運飛船,后續還將發射“巡天”空間望遠鏡。未來,將有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在太空迎新年、過春節。

  

  制圖:汪哲平


  《 人民日報 》( 2022年02月03日 03 版)
(責編:章華維、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