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十四五”全國眼健康規劃出台——

擦亮眼睛 看清未來(健康直通車(第81站))

本報記者 王美華
2022年01月28日08:5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眼健康是國民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涉及全年齡段人群全生命期,是涉及民生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和社會問題。國家衛健委日前印發《“十四五”全國眼健康規劃(2021—2025年)》(簡稱《規劃》),為“十四五”期間眼健康事業發展勾畫出“路線圖”。

  一老一小

  重點關注兩類人群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王寧利教授介紹,研究表明,未矯正屈光不正和白內障是我國前兩位致盲眼病,全年齡段人群中最容易受到這兩種眼病影響的是兒童青少年和老年人群體。

  “0—6歲是兒童眼球結構和視覺功能發育的關鍵時期,6歲前的視覺發育狀況影響兒童一生的視覺質量。”王寧利表示,近視防控要做到關口前移,早監測、早發現、早預警、早干預至關重要。

  為此,《規劃》強調要加強0—6歲學齡前兒童的眼保健和視力檢查服務,提倡預防為主和強身健體防近視,鼓勵眼科專家進校園進行科普宣傳、開展中小學生健康月活動等。對於已經近視的兒童青少年,《規劃》強調開展科學驗光。提升近視的早期診斷和防控能力,加強近視的科學矯治,從而延緩近視進展,同時避免因使用不當的產品導致的二次傷害﹔已經發生高度近視者要盡早實施干預措施來減少致殘致盲。

  在白內障防治方面,到2020年,我國百萬人口白內障手術率已超過3000,在30年間上漲了近38倍。此次《規劃》提出了新的目標:到2025年,力爭實現全國百萬人口白內障手術率達到3500以上,有效白內障手術覆蓋率不斷提高。為此,《規劃》提出要深化三級醫院對口幫扶縣醫院,持續開展“光明工程”“光明行”等活動,推動白內障復明手術技術下沉,提升縣醫院白內障復明手術能力。指導醫療機構規范開展白內障復明手術,強化手術質量管理,建立健全術后隨訪制度。“這些措施將有力促進我國縣醫院開展白內障復明手術能力大幅提升。”王寧利說。

  防治結合

  提供全生命期服務

  隨著時代發展和社會進步,越來越多人意識到眼健康發展已經從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周行濤教授介紹,《規劃》多次提及防治結合和全生命期服務的重要性,確立了“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基本原則,鼓勵醫療機構與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婦幼保健機構、康復機構的多維度結合,構建篩查—診斷—治療—隨訪連續型診療全生命期服務體系。

  以近視防治為例,當前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納入政府績效考核,《規劃》中不僅多處強調相關內容,而且還特別對相關指標提出了明確而具體的目標。“事實上,近視防治是一項預防優先、貫穿全生命期的任務,在3歲之前就應盡早建立屈光發育檔案,結合家族史等情況進行精准干預。”周行濤指出,屈光發育檔案建立后,在不同的年齡階段要持續追蹤觀察分類干預,確保全過程的科普精准化、篩查標准化、診療標准化。目前有些地區已經先行先試建設基於互聯網的雲端屈光檔案,積極構建“學校—社區—醫療機構—家庭”的良性“防—控—治”體系,有效確保了全生命期的近視防控防治管理,值得進一步完善和推廣。

  資源下延

  完善五級眼科醫療體系

  對於優化眼科醫療資源布局,《規劃》提出逐步建立完善“國家—區域—省—市—縣”五級眼科醫療服務體系,推動眼科相關優質醫療資源擴容與下延。

  “眼科醫療服務能力的整體提升還需要強化‘國家隊’在整個體系中的引領作用,所以在‘補短板’的同時必須重視‘強優勢’。”周行濤指出,《規劃》特別強調了建設眼科醫學高地的重要意義,要以國家醫學中心和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為抓手,充分發揮中心技術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在五級眼科醫療服務體系運行過程中,每個環節既能各司其職,又能協作運轉,將有利於逐步縮小區域間、城鄉間眼科醫療服務能力差異,減少患者跨區域流動,也有利於分級診療的推進和落實。

  為進一步推進醫療資源的公平性和可及性,《規劃》鼓勵實力強的眼科專科醫院和綜合醫院眼科牽頭成立專科聯盟,整合資源帶動整體服務能力提升,在建設好城市和縣域兩個眼健康工作網絡基礎上,通過遠程醫療協作網讓眼科優質醫療資源更高效地向基層延伸。

  周行濤指出,可以充分利用遠程診療和互聯網醫院高效、便捷、個性化等優勢,打通線上線下服務,形成基於互聯網的專科聯盟醫療服務網絡,有力推動眼健康醫療服務規模化、常態化、可及化,在下沉醫療資源,特別是疫情防控常態化期間方便群眾就近就醫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責編:李強強、章華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